苏州工业园区高企总数突破 2000 家,科创委巧握画笔推进企业攀高计划
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排头兵”,是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引导企业不断调整发展规划,吸纳和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走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的发展道路。苏州工业园区
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000家
三年实现“翻一番”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已到来
“重耕、重品质”新阶段
为此,园区科技创新委员会紧扣科创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成长路径和各阶段特点,设立专项工作班,巧抓“三个” “画笔”推进科技创新企业“攀登计划”,构建分层次、有针对性、梯度化、长效的雁行式科技企业培育体系,重点培育一批高素质人才。科技企业拥有自主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为园区“四个一流”建设增添动力。帮助。
基本一笔画
筛选储备企业,分层精准培育
联合各功能区和科技载体,对辖区科技创新企业进行网络式调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网上平台。纳入孵化库的企业将按照技术领域、知识产权、研发费用、组织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分层,围绕高新技术企业转型目标和企业发展需求,进行分类在每个阶段进行精准培育。
击键
https://f1.cnfin.com/group1/M00/0A/07/rB02iWRHmi2AY9aNAA8GIIRPS6Y375.png
提升专业水平,实行挂钩式对接服务
选拔高素质服务专家,组建多个“高素质培训班”,建立企业联动服务机制。要求高层次培育队伍增强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引导企业领会用好政策,及时响应企业诉求,协调解决企业在向高水平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科技企业,并提供专利快速审查对接、管理体系咨询等一对一专人服务。
创新
打造盘高品牌,实施定制化辅导培训
打造“盘高学院”品牌系列课程,涵盖科技政策解读、知识产权规划、研发费用收取、研发项目管理等。“盘高学院”为企业提供多场线上+线下定向培训课程。全年孵化库。同时,为了方便碎片时间的利用,在盘高学院专门开设了高级小班。企业可以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网上平台。 ,通过多个5-10分钟的小班,快速学习高科技相关知识点。
(平台链接:)
在培养体系建设过程中,盘戈学院始终突出“专业化+定制化”的主题。专家方面,邀请资深技术专家、知识产权专家、财务审计专家等组成专家组,找出并解决企业向高端企业转型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内容上,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申请要求,根据企业技术领域、需求类别等不同特点组织针对性培训,辅以一对一链接服务,促进企业在知识产权、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 ,实现辅导训练的精准滴灌。
爬高案例
恒宇融创切割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于2019年注册成立,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高端制造及国际贸易区。公司深耕金属切削领域,致力于提供集设计、制造和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全套刀具解决方案。其产品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航空、医疗等各个行业。通过前期的政策推动,恒宇融创充分认识到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好处,并启动了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准备工作。
在筹备初期,恒宇融创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申请缺乏系统的了解。高新培育团队经过调研,诊断企业专利布局不足、研发管理不善等问题,建立企业专属档案和发展规划,并定期跟踪回访,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专项培训申报、组织管理制度等
2021年,恒宇融创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申报,享受相应优惠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福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后,高新技术培育团队持续跟进恒宇融创的发展,督促公司定期推进专利申请和研发投入,为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期满审核做好准备。
https://yuanqu123.com/zb_users/upload/2024/01/20240118230337170559021742763.jpeg
苏州宝思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经过近五年的发展,现已成长为国内主要的智能工具柜、工具柜制造商。宝斯智能拥有核心软硬件开发团队和数十项核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除了现有产品外,Boss 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应用。推出新一代PTL抽屉式智能柜、智能称重柜等新产品,采用新一代AI人脸识别、云计算等新技术。
在调查了解BOSS情报的发展现状后,盘高培育团队下达了详细的指导计划。建议企业定期组织研发人员开展项目沟通会,确认研发项目活动,引导企业在申请知识产权时关注研发项目和高新技术。技术产品,此外还提供财务和业务管理建议。目前,宝斯智能每年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并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资质。
盘高培育团队持续对宝斯智能进行跟踪指导。目前,研发团队逐渐壮大,知识产权得到有效布局,高新技术产品收入不断增长。 2023年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攀登计划》
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重点任务
是园区持续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
抓地力强
下一步,园区将继续落实各项政策,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导师团”,培养高新技术转化“服务人员”,完善政策引导和本地服务联动、线上课程与线下对接优势互补、共训与个性、跟踪与融合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形成了“发现一批、培育一批、识别一批”的良好态势,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不断壮大。
咨询电话: ,
撰稿人:科学技术管理办公室 审稿人:杨弯弯 审稿人:邹和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