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太空梦进度条 70%!星舰四次发射与 SpaceX Mafia 全解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谷101(ID:硅谷101),作者:洪军、陈茜,图文:,原标题:《播客|马斯克的太空梦进度条70%,谈四次发射》 《星舰与黑手党》,题图来自:视觉中国文章摘要
马斯克的星舰项目已取得70%的进展,并成功完成第四次试飞。本文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星舰的四次发射过程,展示了其每一次飞行的进展和突破。
• ✈️星舰第四次发射标志着工程进度达到70%并成功实现软着陆,但船体受损无法重复使用。
• 今年下半年可能还会有六艘星舰发射,继续朝着最终目标迈进。
•️基于星舰的全新太空商业模式,展现了未来太空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
2024年6月6日,马斯克的重型火箭星际飞船完成了第四次试飞。本次试飞成功在印度洋软着陆。马斯克在《现场灼热的最高温度》中写道。正如他预料的那样,整个星舰的发射过程比前三次都要顺利。然而,当它重新进入大气层时,直播信号中断,星舰的襟翼受损,许多瓷砖丢失。因此,这一次星舰虽然完成了软着陆,但船体遭到损坏,无法再次使用。
本期我们采访了FP创始管理合伙人Lewis Hong。他是 FP 的前高管,直接参与了星际飞船的建造。在他看来,星舰的前三次发射虽然看似都以失败告终,但事实上,每一次都取得了突破。经过第四次试飞,星舰项目整体进度条已提前至70%,预计星舰今年有望实现船舶可回收。
未来,当星舰进度达到100%,我们可以频繁发射星舰时,我们将能够满足人类更多想象的太空需求,比如空中加油、利用太空环境开发新材料等。但同时,刘易斯也表示,星舰项目最后5%-10%的突破是最困难的。
以下为访谈精选:
1、星舰四次发射盘点
第四次发布:2024 年 6 月 6 日
《硅谷101》:刘易斯上次也来和我们谈论星舰。这恰好是星舰的第一次发射。与这次相比,很可能是一次失败,但火箭并没有在发射台上爆炸。与前三次相比,星舰的第四次发射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式飞跃。您能为我们总结一下此次发布的表现吗?
刘易斯:这次发布是第一次有人使用“成功”作为标题。前三次发射都还好,但还是出现了问题,但都是试飞,都有各自的验证节点。事实上,每看到一艘星舰,它都会发射一次,然后第二次就将发现的问题彻底解决,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为什么这次大家都称之为“成功”呢?因为这一次星舰不仅成功送入轨道,而且还成功返回地球。虽然最后一刻还是有些惊心动魄。
最后一场有点像过山车,当我早上看直播时,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因为看过这场直播的人都会记得最后那一幕,翅膀都快融化了。所以你也可以看到星链的连通性,让我们第一次看到(等离子),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奇观。
(来源: )
《硅谷101》:虽然最后它的翅膀融化了,但仍然实现了非常惊险且安全的软着陆。
刘易斯:没错,而且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它非常准确——距离目标着陆点只有 6 公里。埃隆·马斯克本人后来总结了这 6 公里。听起来有点远,但是如果那东西从外太空掉下来(而且船体受损),也能到达这个范围。我觉得还不错。第一次说话。
《硅谷101》:是的,因为事实上,前三次我们说星舰在发射过程中失败了。我们来总结一下它过去3次的上线以及出现的问题。
首次发布:2023 年 4 月 20 日
刘易斯:2023 年 4 月 20 日是星舰的首次发射。如果你还记得这一天,埃隆喜欢开玩笑说 420 是他最喜欢的数字。然而,第一次发射刚开始,星舰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发射台本身的设计存在问题,所以星舰在发射之初就在大型发射台上挖了一个洞。接下来产生的所有碎片基本上摧毁了星舰。所以星舰从第一点起火就开始出现问题,包括一路上发动机故障、航速不足等等,最后星舰基本上很快就失效了。
《硅谷101》:第一艘星舰爆炸了吗?
刘易斯:这不像爆炸。星际飞船的芯片上装有自动雷管,其中许多完全由计算机控制。一旦这个航天器达到几个阈值,它就无法被控制。当它开始感觉自己可能会失控的时候,这个东西就会自动引爆,然后掉落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因此,每艘星舰的芯片上都有这个机制,第一艘的机制很快就被激活了。
《硅谷101》:是的,我记得我们第一次起飞时,有33个发动机,但其中有几个没有点燃。
刘易斯:没错。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多次出现?由于当时发射台的设计还不是很完善,所以星舰这样发射的时候,在地面上挖了一个大洞。随后大量泥土和岩石返回并损坏了星舰的发动机。所以星舰从一开始发射的时候,33台发动机就没有同时点火,这也导致了燃油损失太大,速度太慢,而且距离轨道根本就不是太远。那时候大家的心态都很开放。离开发射台是成功的。只要你离开时没有在发射台上爆炸,你就成功了。也是第一次这样做。
《硅谷101》:是的,我还记得刘易斯在解体之前第一次告诉我们。可以看到这么大的铁桶即使在空中翻转也没有解体,可见它的船体非常坚固。
星舰首次发射(来源:)
刘易斯:没错。大家很难想象,这东西是一个四十层高、能在天上翻转的庞然大物。那么你想想,在那样的速度下,它的威力有多大,那就说明星舰的实力有多强了。
第二次发布:2023 年 11 月 18 日
《硅谷101》:是的,这是第一次。第二次呢?
刘易斯:第二次时,主要问题在六个月内得到了迅速解决,并对发射台进行了重新设计。发射台自当时修复以来一直没有出现过问题。
当大家第二次观看发射的时候,其实比第一次要成功得多。首先,33台发动机全部同时升起和下降,星舰热分离基本成功,与(螺旋桨)分离。 (推进器)当试图折返返回大气层时,在折返过程中燃料出现问题,所以发动机没有点火,自动报警系统立即将其引爆。但如果让它继续飞行,或许第二艘星舰可能已经进入轨道了。
《硅谷101》:那么第二次爆炸的是什么呢?它是火箭还是助推器?
https://ww1.sinaimg.cn/mw690/0084jTCfly8hqc7ghuo76j30ht0sw75z.jpg
刘易斯:两者都爆炸了。一个是星舰,另一个在下面(助推器),也就是火箭本身。
《硅谷101》:第二次达到Max Q(最大动压)的高度?
刘易斯:不仅如此。事实上,它首次超过了 Max Q。
《硅谷101》:关于第二次,你说第一次整个发射台出现了一些技术问题,然后第二次就完全修复了。我很好奇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第二次又是如何修复的。的?
Lewis:简单来说,整个结构加强了很多。我可以防止这么大的力量把地面弄出一个洞,造成其他问题。说白了,工程师们可能第一次低估了星舰的威力,所以在支撑它的结构上没能取得100%的成功。因此,第二次他们根据第一次的经验,彻底重建了它。改进了。它在六个月内完成,这在美国项目中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硅谷101》:那么第二枚火箭和助推器都是新的?我们第一次真正提到它是在空中引爆的。
刘易斯:是的,每一件都是新的。
《硅谷101》:所以所有这些新东西都必须在六个月内准备好?
刘易斯:这不是在六个月内完成的,而是当你开始生产第一批产品时就开始了。他们不会等到第一个产品完全成功才生产第二个和第三个产品,而是同时生产多种产品。他们从第一个产品中学到了很多经验教训,并迅速将其应用到第二个产品中,然后将这些经验教训应用到第三个产品中,依此类推。
硅谷101:我明白。所以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火箭和助推器都可以批量生产。因为这已经成为一个长期目标,只要准备好所需的食材即可。
刘易斯:是的,所以这也是一种风险较高的执行方式,但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第三次发布:2024 年 3 月 14 日
《硅谷101》:现在我们来说说第三次。
刘易斯:第三次是在今年早些时候。第一次、第二次的问题全部顺利解决。这次星舰成功分离后,星舰也首次成功进入轨道。所以这是第一次将如此巨大的物体发射入轨道,而且星舰也验证了轨道上的燃料是从一个桶输送到另一个桶的。
那么这个证明有什么用呢?其实星舰未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有办法在太空中加油。因此,星舰未来无论是前往月球,还是执行一些更长期的计划,都必须具备空中加油的能力。在第三次发射期间,星舰成功地在真空环境下将燃料从一个桶运输到另一个桶,以展示这项技术的可能性。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向NASA展示星舰能力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测试。
星舰第三次试飞最大的问题是,星舰返回大气层时,隔热罩没有做好,所以返回大气层时整艘星舰都烧毁了。由于隔热罩的问题,它无法承受重新进入大气层的高温。与此同时,当第一架回来的时候,虽然成功点火并减速了,但是它仍然出现了一些小的燃油问题,所以导致它并没有完全回到它应该在的位置。而这种软着陆基本上是在海上爆炸的。
《硅谷101》:是的,所以,我理解,我们第三次说他实际上已经成功发射了火箭。只是我们在让星舰的火箭可回收的时候遇到了问题。事实上,它已经成功进入轨道。听起来比第一次和第二次有了巨大的进步。
刘易斯:是的,没错。除了解决了之前星舰的所有问题之外,每艘星舰都在朝着星舰最终目标迈进一个里程碑。当然,不用说,第四次是第一次成功完成周期,即成功送入轨道,也成功返回地球,在指定地点按预期方式引爆。
2、下半年可能还会有六艘星舰发射,向最终目标迈进。
《硅谷101》:因为星舰太大了,每次炸毁它要花多少钱?
刘易斯:这是个好问题。我不会透露实际数字,但每艘星舰几乎一亿美元。所以你看这么一个巨大的东西,考虑到它的规模和上面的东西,它并不比之前的Flyer贵多少,所以产量提高了很多。
《硅谷101》:那么一艘星舰到底能炸多少次?
刘易斯:这要看情况。 花的大部分钱都是它自己的开支,它的收入主要来自猎鹰9号成功回收所获得的利润。而且大家也看到了,现在开始盈利了。截至去年,星链已达到所谓的盈亏平衡点。因此,从今年开始,星链的收入也开始为研发做出一些贡献,大部分钱都用来回归星舰项目。当然,NASA和其他机构也提供一些星舰的研究和项目,都是由这些收入来源支持的。到目前为止,的研发成本预计与刚才提到的差不多,约为50亿美元。
《硅谷101》:我补充一些数据。好像去年年初就有了新一轮的融资。那轮融资7.5亿美元,当时的估值被推到了1370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高的估值。我查看了他们的收入。 2023年,他们的收入将达到90亿美元,营业利润将达到30亿美元。如果按照刘易斯刚才的说法,每艘星舰的造价都是一亿美元,那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去年赚的钱足够今年轰炸三十次了?
刘易斯:我认为今年不可能飞行30次,但这是第一次在爆炸后不需要FAA进行所谓的异常调查。虽然这是一个小消息,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前提是这些星舰的损坏不会影响公共安全。这是FAA对整个系统的肯定。这个公告其实是行业内一个比较核心的信号,未来或许有可能跑得更快。
想想看,如果每次都要申请审核,那得花多少时间。目前星舰的试飞大多间隔3到6个月左右,中间浪费了大量时间在这些认证上。但当一些审查制度被取消后,星际飞船今年实际上可以发射多次。
《硅谷101》:你认为今年还能发射多少次火箭?现在是2024年6月,第一次发射时间是2023年4月20日,第二次发射时间是2023年11月8日,间隔六个月。第二次距离2024年3月14日第三次发射大约有四个月的时间。现在距离第四次发射也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如果美国联邦航空局被免除进行事故调查,它可能会更频繁地启动。
刘易斯:我不能说最终会发射多少次,但今年的目标是希望进行九次发射。今年我们计划发出九次。上半年我们只发出了两次,所以还剩下七次。
《硅谷101》:下半年基本是一个月一次?
刘易斯:接下来,如果FAA真的允许它节省大量不必要的审查时间,确实可以节省每次发射之间的大量时间。当然,毕竟是一个发展中的项目,不会为了发射九次而发射九次,因为这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必须能够在发射下一枚火箭之前成功地将每次需要改进的内容融入其中。是的,所以我猜星箭今年可能会发射五到六次。
《硅谷101》:他在第四队的目标是什么?它需要实现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刘易斯:第四号火箭已经成功返回地球,但是还没有实现所谓的回收吧?因为大家看到现在这个设计你要应用很多次,但是这次不能算50%。其实整个火箭的研制,我觉得差不多是70%,就是达到了总体目标的70%。如果对比猎鹰9号的研发历程,猎鹰9号大约花了十年时间才达到同样的地步,而现在第五年就差不多达到这个水平了。
到今年年底,我认为很有可能取得成功。星舰还是成功降落在了他们想要的地方,而且我觉得它不可能像埃隆说的那样一降落就可以重新发射,而且可以完全回收利用。不过,通过小规模的维护和修复,或许可以达到重新上线的目的。如果今年能够实现,项目的速度将是猎鹰9号的两倍以上。但内部人士认为,真正的回收应该在今年实现。我相信今年星舰或许能够实现总目标的90%。
但剩下的10%是最困难的,那就是埃隆必须立即着陆,并很快加油并再次发射。这个目标明年可能无法实现。可能要等到后年,或者也许是下一代星舰的时候,我们才能将所有这些问题纳入其中,实现所谓的快速加油和发射。但达到90%,我觉得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了。对于整体战略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https://i2.hdslb.com/bfs/archive/e93576b9300aefb98a6af5e5f0fde84bcfa17555.jpg
《硅谷101》:星舰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刘易斯:星舰的最终目标正如马斯克所说,是“生命”(成为多行星物种)。去火星是一回事。他希望星舰成为一种可以让人们在太空中长期旅行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在低轨道,这是星舰最初设计时的一个目标。
《硅谷101》:第四次测试后,70%。那么从70%到90%,我们还需要克服哪些技术难点呢?
Lewis:我认为首先是计算的准确性,需要落在一个非常精确和具体的地方。第二是当所有的隔热罩都回来后,整个结构必须处于一个更好的预期状态,然后才能为下一次发射做好准备。 Elon 考虑的第一个原则是,如果你想消除所有不必要的步骤,你应该回到你开始的地方吗?由于我们要从发射台发射,所以回来时会直接降落在发射台上,锁好,加油,然后飞走。这就是Elon想做的事情,也就是我说的最后85%到90%。我认为没有人像埃隆那样自信,因为一个错误就可能导致失败。
《硅谷101》:刘易斯刚才告诉我,这相当于回到原来的发射台,而且发射台旁边有两个小架子,你得把它夹起来,就像用筷子一样。这样的精度要求太高了。如果出现偏差,整个发射台真的会被炸毁吗?
刘易斯:是的,但我认为它将朝着这个目标迈进。看看第二个发射台,它也在德克萨斯州。旁边建了另一个发射台。现在的建设速度也是很快的。大家更多的猜测是,第二个发射台可能会用来练习,等风险足够低的时候才会进行更多的尝试。但这东西却可以重复使用,这让大家在这个火箭发射领域更加的感到不可思议。
《硅谷101》:我记得你之前提到过,你希望星舰能够在空中加油,因为在空中加油它可以走得更远。空中加油尚未开始。也许这将是一个只有密集推出后才会开始的阶段?
刘易斯:是的,如果火箭发射了,我必须等两个月才能下次发射,所以不需要添加任何燃料。但如果星舰能够密集快速的发射,并且快速恢复,而且在这种发射状态下,你可以想象我每天可以发射一两支星箭。事实上,你说上面有一个在太空加油。事实上,只需要几天的时间。把油箱加满就可以继续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所以理论上是可以做到的。
虽然现在业内大家都觉得这是无稽之谈,但是这么大的系统是需要加油的,可能要你好几次才能加满。此时,你的燃料也在蒸发,对吗?所以此时你不能延长时间。您可以快速填充它并使其启动。这也是接下来的挑战。
《硅谷101》:但在我看来,整个事情的进展实际上比大家预期的要快。
刘易斯:是的,曾经有人问我,尽管我在这里呆了这么长时间,但我是否感觉现在的情况更像是一家放慢了脚步的大公司?与当时相比,是不是感觉有些停顿?当我看星舰项目时,我觉得还不错。它还没有停止。和之前相比,进步还是快了很多。当然肯定要快很多,因为已经做过一次了,但同时这个规范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如果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来看的话,我认为它总体上比以前更有效率,而且它会继续保持动力。
3、基于星舰的新型太空商业模式
《硅谷101》:如果我们按照马斯克的愿景一步步走,您认为未来会有哪些基于星际飞船的新商业模式?
刘易斯:最明显的是星链。 和这两个项目的成功基本上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没有星舰,星链在不久的将来将无法达到埃隆想要的效果。因此,星链必须拥有星舰才能取得经济成功。在低轨道大规模卫星网络布局中,这是最明显的作用。
其次,星舰是前所未有的宇宙飞船,空间达1000立方米。你可以想象一个15英尺集装箱的大小。其载体重量和容量比以前增加了数十倍。之前的空间站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昂贵的建筑,总共耗资1000亿美元建造。但随着星舰的出现,建造空间站的成本将非常低,许多以前只是幻想的低轨道基础设施都可以想象。
《硅谷101》:是的,事实上,今天我想很多人都对星舰的成功发射感到非常兴奋。另一方面,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航天领域的创业趋势。性的变化,是不是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领域?因为我知道你其实是在投资,而且你也会投资很多从中出来的人。您愿意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整个航天行业,就是您预计它未来会走在哪些赛道上,会有哪些机会,有哪些比较明星的公司?
刘易斯:让我们从重大机遇开始。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最接近金钱的机会将是最明显的。每个人都见过星链。其通信速度比地球上任何最先进的光纤快两倍以上。这是第一点。为什么要在太空中布置这个网络?因为它可以达到地球上无法达到的传输效率。
其次,在低轨道上,除了通信之外,你可以想象低轨道卫星还有很多有趣的应用,最明显的就是GPS。我觉得GPS现在已经是大家生活中不能忽视的一项技术了。美国最新一代的GPS民用精度可以达到近1米。中国的北斗应该能够达到1米以内的精度。但这些新的低轨道卫星网络,也称为GPS网络,可以达到10厘米以下的精度,而且这个精度更小。这对于未来的自动驾驶、无人机控制,甚至AR等应用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今年的AI时代,大家也都在说数据是新石油。在太空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关于地球的新数据,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数据集,因为太空可以直接实时探测到地球各个点的数据。这也是人类第一次以更真实的方式模拟实时地球。您可能听说过有一个名为 Earth-2 的项目。其中的理念之一就是如何利用最新、最实时的数据来构建最新的模型,实现更准确的地球模拟。这也在卫星网络中。上面有一种可能。
除了能够建立一些卫星网络之外,在低轨道上,就像我们刚才讲的,你可以开始建立一些更大的东西。事实上,有一家叫West的公司,正在研发新一代空间站。这个空间站有时与现在的空间站不同。它将是一个有重力的空间站,而且它的重力是可以控制的。也就是说,引力不一定是地球的引力,也可能是月球的引力。这个空间站的重力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调节。
这可能是人类发展史上第一次我们能够创造一个不仅可以控制其温度和压力,还可以控制其重力的空间。你可以利用这个环境创造新的生活体验,创造出你从未想象过的新事物,或者将其用于生产。在这样一个可以控制重力的空间站上可以做很多实验。它还可以成为一个新的供应链。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环境中进行研究和开发。地球上无法通过重力制造的东西,在这里可以制造。
硅谷101:有什么我们可以想象的吗?
刘易斯:是的。还有一家公司叫Varda,是一家太空制作公司。他们的目标是在太空中进行全自动化生产,然后利用太空中没有重力的情况来生产在地球上无法获得的材料。他们从制药开始,在无重力状态下为制药公司做了一些新的研发。
《硅谷101》:研发为何没有重力?
刘易斯:在大多数医学中,你可以控制温度、压力和整个化学反应。但如果你能同时控制重力,同时对结构有另一个维度的控制,也许就能产生一些前所未有的东西。事物。
《硅谷101》:听起来可能会有很多新材料问世。他们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太空独立工厂需要有一些先决条件吗?或者我们应该先在地球上进行一些实验,然后在地球上进行建设?
Lewis:Varda可能是这个领域最前沿的公司。这是我以前同事创办的一家公司。他们现在做的就是第一步,就是上飞船,在上面做一些实验,然后成功的把这个东西带回地球。他们首先验证了这一点。当你做到这一点后,你就可以将中间核心转化为其他材料。这就是未来的发展。
《硅谷101》:你觉得这个门槛高吗?因为我觉得现在其实有一些空间站,是零重力环境。比如,航天器控制重力的核心技术门槛是多少?
刘易斯:事实上,将东西返回地球和大气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即使有这么多的经验,当回来时,这部分却出了两次问题。这是一点。成功且经济地成功返回和回收也很困难。我觉得如果能做一次的话问题不大,但是能够重复做、商业化就更难了。
《硅谷101》:所以你首先要成功,然后在成功的基础上做这件事?
刘易斯:是并排的。因为也可以加到猎鹰9号上,所以不一定要加到星舰平台上,但是星舰让这样的做法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硅谷101:还有哪些机会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力?
刘易斯:都是关于所谓的空间站、建造卫星等等。当然现在有新一波登月热。那么大家对于月球的立场又是怎样的呢?除了能够在地球上找到一些需要的资源之外,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月球更重要的是它在整个空间的布局。它更像是一个中间点,可以帮助你在建立基地后探索其他宇宙。我认为下一次对月球的投资以及所有这些新机会也将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