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 30 年:从无名小卒到国际电影节力邀的影像文化代表
作者:范小青(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釜山国际电影节顾问)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如果提起20年前的韩国影视剧,中国观众往往会评价:“传统的哭笑不得的东方故事并不难看”。新世纪之前,韩国影视常常给人一种保守、悲伤的观看体验,似乎与今天的前卫不同。多元化韩国的故事则截然不同。事实上,直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期间好莱坞打开了韩国电影市场的大门之后,韩国电影才产生了生存危机感,经过两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获得了快速发展。
《爱·回家》海报资料图
20世纪90年代短短30年间,韩国电影从默默无闻,从票房低迷、银幕审美保守的落后者,成长为国际各大电影节邀请的电影文化代表。墙外花香。本土电影不仅票房火爆,击退了好莱坞的文化攻势,而且还迅速建立了创意内容产业链。通过自我赋权,他们不断在文化的各个领域产生共鸣。
其实,三十多年前,韩国的银幕内容乏善可陈,主要依靠两类电影,一是以可怜女人为主角的通俗情节剧,二是以粗犷男人为主角的动作片。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显得过时、保守。制作国产电影以换取进口好莱坞电影的配额,是当时忠武路制片人拍电影的唯一动机。忠武路是首尔繁华老城区的一条中央街道。由于电影公司众多,它已成为韩国电影业的代名词。这也是象征韩国电影历史的空间区域。因此,“忠武路美学”可以说是指保守、单调的韩国传统电影风格,也是当今备受关注的“韩国好莱坞”文化审美的历史基础。
Ⅰ《忠武路美学》
朝鲜半岛的电影起步很晚,直到1919年才在日本殖民者的严密监视下开始了电影创作的尝试。因此,电影技术和叙事风格很难逃脱日本的影响。当时日本舞台上流行“新式戏剧”,即表现贫富、上下、强弱矛盾的故事,充满强烈的悲剧色彩。新式戏剧于1916年左右传入朝鲜半岛,由于其悲伤、悲壮的主题表达和悲伤甚至夸张的情感设置,与殖民怨恨的主流情感倾向完美契合。因此,它很快成为殖民地人民表达内心悲伤、获得情感宣泄的媒介。戏剧性的手段。
殖民时期的两大历史杰作——那润奎导演的《阿里郎》(1926)和李圭焕导演的《无主的渡口》(1932)都是“新派”情感无声电影经典。前者讲述了进步大学生英真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因参加“三一运动”而遭到殖民当局殴打的故事。用镰刀刺死侵略者的故事。
《姐弟的夏夜》海报资料图
后者也是关于被压迫者在绝望中的反抗。与女儿一起在汉江上摆渡人为生的船夫春三,因日本人修建了一座跨江铁桥而失去了工作。与此同时,日本建筑工程师也用邪恶的目光盯着自己的女儿。风雨交加的夜晚,春三用斧头将侵犯女儿的色狼砍死后,一怒之下将斧头砍向铁轨。这时,一列呼啸的火车向他驶来……片中老船夫的反抗与大学生应真如出一辙。这是出于沮丧和愤怒而采取的绝望之举,甚至冒着同归于尽的危险。这种源自现实生活压迫的强烈悲痛,引起了当时殖民地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阿里郎》和《无主渡口》被公认为反映民族现实的早期电影杰作。他们无一例外地以家庭悲剧故事为载体,表达殖民地人民强烈的反抗意识。开创这一叙事传统的那润奎和李奎焕无疑是公众情感的敏锐捕捉者和引领者。同时,也奠定了民族“悲剧”电影审美倾向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获得了民族独立。 1948年后,韩国电影迅速迎来复兴。 1960年代被韩国电影学者称为韩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因为此时无论是电影产量还是观众数量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尽管当时忠武路涌现了几位风格各异的大导演,类型叙事也日益成熟,但新风格情节剧在20世纪60年代蓬勃发展。据统计,影片有784部,占20世纪60年代整个电影产量的一半以上。 。 1969年,人口仅有3153万的韩国,观众总数达1.7亿,年电影产量创下229部电影的纪录,其中新派热门剧103部。可见,苦难的女性和让人流泪的新派情感,仍然受到当时主流观众的青睐。结束这个黄金时代的书是韩国历史上最流行的家庭题材情节剧新类型的代表——《恨又来》。
这部电影又译《再爱我一次》,讲述了幼儿园老师惠英爱上已婚的江校长并生下私生子的故事。她对爱情无怨无悔,却心碎不已。由于深受中年女性影迷的欢迎,该片不断有续集。从1968年到1971年的四年内,一口气上映了四部电影。每部影片都让人落泪,票房持续走高。由此可见,悲欢离合的新式情感在韩国影迷心中是不可替代的。韩国最权威的电影史学家李英日先生曾指出新式情节剧在韩国持续盛行的原因:“它们是建立在牺牲之上的,人们既看不到希望,也看不到结果。他们只能互相纠缠,这种情感与当时韩国公众心理的某种倾向和刻板印象不谋而合。
韩国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迅速发展,汉江奇迹帮助这个战后一贫如洗的国家逐渐走向小康。然而,随着电视的普及等原因,不思进取的韩国电影越来越呈现出末路的破烂景象。随着萎靡不振的忠武路进入颓废时代,电影人匆忙一改新派情节剧的幌子,继续通过贩卖悲惨和浪漫来赚取廉价的眼泪。 《枕头与拳头》可以简单概括这一时期的韩国荧屏内容。
这一时期的新热门剧后来被评论家戏称为“女服务员电影”。她们主要针对进城打工的打工妹,在霓虹灯的映衬下,讲述她们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如何被倾倒在繁华的酒巷茶肆里的故事。反映了他们的悲伤、难以忍受以及依靠身体谋生的挣扎。代表作品有李章镐导演的《星星的故乡》(1974)、金浩善导演的《英子的全盛时期》(1975)等。 “星子”代表了无数普通人,“英子”则是那个时代乡村姑娘最常见的名字。尽管她们的面孔和背景各不相同,但她们都被骗进城赚钱,开始了丫鬟、女工、陪护和妓女的生活。偶尔也有像英子一样幸运的人。被生活羞辱后,青梅竹马“伸手相救”,如野百合般迎来春天,但大多数人却沉沦不已。
逃避现实的社会心理与物质发展后强烈的娱乐需求相结合,导致这一时期的银幕上感伤主义的泛滥。也体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但情绪压抑、信仰丧失的集体心理特征。 “女服务员电影”已经成为韩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特殊类别,在影院里徘徊了数十年。
《八月照相馆》海报资料图
二、传统审美的转型
紧随时代特征,新风格的故事在银幕上不断变化。但保守的性别观、夸张的悲剧色彩、略带情色暗示的情节剧倾向逐渐成为忠武路剧的三大支柱,情感宣泄的共同主题也成为了中流砥柱。情感模式逐渐成为大众对于戏剧审美的诉求和习惯。
汉城奥运会后,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好莱坞进攻,保守、单调的韩国电影一度惨败。 1980年代初,韩国本土电影市场份额仍超过40%,但在1993年大幅下滑至15.9%。相反,外国电影的年进口量从1985年的27部大幅跃升到1993年的1993年。 347. 在民族电影的生死边缘,学习好莱坞的类型片叙事策略,无疑是新一代韩国电影人的使命。讲述围绕他们的故事,在迎合民族电影传统的同时,提升当代影像表达美学。
1999年,谍战大片《谍战谍战》上映。由于击败了席卷全球票房的《泰坦尼克号》,成为韩国本土电影崛起中最具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但如果这只是一个例子,大家都追求“大片效应”,韩国电影市场只能高兴一时。因此,寻找韩国电影审美传统的突破,抓住现代人的情感苦恼和沟通忧虑,才是中小制作能够不断掀起银幕文化小热潮的原因。其中,许清浩导演的《八月照相馆》(1998)就是这一开启时代的新潮流的代表,也是韩国传统家庭题材通俗剧最成功的变异。影评人李东镇表示:“近20年来,韩国情节剧的最高成就仍然是许镇浩。”另一位影评人金勇镇写道:“为了拒绝情节剧的泪水,它创造了一种表达悲伤的新境界。”正如他们所说,“八月照相馆”对最传统的流派进行突破性变革、推动传统美学的现代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影片讲述了一个悲伤却不悲伤的现代温情故事。它包括父子之情,也包括男女之情,但都是温柔润泽的,就像春风秋雨,给人留下感伤的、四季更替的永恒回忆。电影的剧情虽然依然是生死攸关,但与韩国银幕上曾经流行的悲惨渲染完全不同,因此引人瞩目。
草原照相馆老板刘正源(韩石圭饰)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但他不想在病床上等待死亡。相反,他像正常人一样上下班,按计划参加朋友的各种小型聚会,偷偷地与亲朋好友交谈。一一告别。不料有一天,交警队的金多利(沉银河饰)为了洗掉违章停车的证据照片闯入了他平静的生活。但时间等不及爱情,患病的正源不得不离开多莉的世界。看到照相馆门窗紧闭,曾经有说有笑的主人不见了。沉浸在渴望和迷茫之中的多莉无法释怀,于是她在夜间扔石头,砸碎了照相馆的玻璃。随着时间的推移,正源早已去世,年迈的父亲不得不接管照相馆。有一天,多莉再次路过这里,在照片展示橱窗里,她看到了那个夏天微笑的自己……
悲而不悲、回味悠长的《八月照相馆》的走红,悄然开创了韩剧电影的新天地。色彩浓重的传统新派情感不再是悲剧的唯一银幕表现,韩国电影的类型表达开始了审美重塑之旅。
三、新世纪家庭电影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以亲情和爱情为主题的家庭题材情节剧的叙事手法在韩国荧屏上变得越来越灵活多样。一方面,韩国电影的美学日趋凝练、简洁。另一方面,流派嫁接也越来越不费力,现有流派的想象空间被无限拓展。观众体验多元化的同时,本土电影的品牌影响力更加深入人心。
2002年的《爱,回家》是李廷祥导演的第二部故事片。和他的处女作《动物园旁边的美术馆》一样,这也是一部只有男女主角两个的“小电影”,但《爱,回家》却不是。不再以爱情为中心,而是描写祖孙之间的亲情关系。
为了找到新的工作,失业的单亲妈妈无奈,几次带着7岁的儿子翔宇回到家乡,将他托付给独居的母亲。 77岁的奶奶又哑又穷,无法满足在城里长大的孙子,于是一场老少悲喜剧开始了。山路崎岖不平,小淘气的男孩终于等到了黄昏时分在山路上驼着背走了很久的老奶奶。之前的恐惧突然被惊讶和饥饿袭击了……翔宇的胡言乱语和任性让人恼火。但奶奶却从来不关心这些,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孙子的心愿。在奶奶的陪伴下,香玉越来越习惯了物质贫困的山村生活,结交了朋友,并开始教奶奶读书。但城里的母亲终于找到了工作,他回城的日子也快到了。
这部简单朴实、制作成本仅15亿韩元的小电影,在2002年的韩国银幕上一炮而红,票房大赚,好评如潮,荣获多项奖项。再次刷新了观众对不温不火的家庭电影的认知。想象。据说,影片拍摄地的小山村只有八户人家,77岁的奶奶就是在那里出生和长大的。她和7岁的顽皮男孩都是业余演员,他们靠真情打动人心,所以他们朴素的情感显得格外真实和自然。更难能可贵的是,老太太全片没有一句台词,以最克制的方式完成了一场感人的表演。
《爱,归家》也是韩国女导演的第一部票房作品。李廷香用自然细腻的叙事手法,将祖孙之间的亲情以简单通透的方式表达出来,成功跨越了语言、文化和时间的障碍,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影片。一部新的、感人的杰作。
2010年的《幸福一家人》(又译《幸福鬼》)是一部典型的借用其他电影类型来完成家庭关系叙事的新经典。说起鬼片,人们常常会想到家仇,尤其是继母和继女之间的恩怨。但本片却另辟蹊径,借用鬼怪民间传说,讲述了一个不离不弃的家庭成员的可爱故事。
倒霉的主人公尚万却无计可施,甚至多次尝试自杀都没有成功。当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的时候,他不仅发现自己没有死,而且还变成了能够穿越阴阳世界的通灵者。为了尽快摆脱缠身的鬼魂,心灰意冷的尚万只得一一答应他们的要求,帮助他们完成在人间的夙愿。看着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能够平静地“上路”,尚万突然想起了小时候父母在世的最后时刻。原来,他从未被抛弃,家人也一直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他……
该片是2010年底的一匹黑马,爆笑的剧情和温馨的细节让这部曲折有趣的“鬼片”大受欢迎。另外,车太贤一人分饰五个角色(鬼魂附身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角色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大增加了收视率。当然,所有的配角也都表现出色,让观众沉浸其中,自然而然地笑了,哭了。因此,这部用鬼故事来表达温暖和喜剧的小电影可以在圣诞节期间击败许多一线电影,成为年度票房奇迹。
《幸福家庭》的热播让家庭故事在韩国银幕上重新焕发活力。其通俗自然的流派并置不仅拓宽了传统流派的叙事框架,也让好莱坞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据悉,导演克里斯·哥伦布已获得该片的翻拍权,由亚当·桑德斯主演。
另一部值得一提的电影是2020年的电影《姐弟的夏夜》。就像夏日午后的冰镇西瓜。看似平凡却让人感觉“被治愈”,平凡中充满了小幸福。
玉珠和东珠两兄妹跟随父亲回到阔别许久的爷爷家过暑假。爷爷的房子是一栋老式的独栋二层楼房,有一个院子和一个阳台。爷爷的身体不太好,父亲的生意也不好做,而姑姑的婚姻生活也恰好出现了问题,所以一家三代人难得聚在一起。暑假的日子悠闲而平凡。如果说冷面、烧烤、西瓜、冰啤酒营造了大家庭幸福的一面,那么离家出走的母亲、病重的爷爷、莫名其妙的男友和无能的叔叔就是现实生活的惨淡一面。 。
《姐弟之间的夏夜》用平凡而友善的笔触,准确地勾勒出了平凡而有意义的日常氛围。海报中的一句“我们打过架吗”是点睛之笔,暗示着和尚之间的互动虽然偶尔会很痛苦,但很快就会被遗忘。与一般节奏感较强的韩国电影不同,本片多采用固定镜头拍摄。稳定流畅的画面营造出家庭生活的平凡之美和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稳定。尽管故事的展开过程中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可怕的事情,但影片整体的流程却安静而平静,就像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如意的插曲,难免让人心痛,但人们必须学会接受并慢慢与他们和解。 。
《兄妹的夏夜》是韩国90后女导演尹丹妃的故事片处女作。自2019年10月在釜山国际电影节首映以来,斩获多项奖项,包括2020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未来奖、2022年韩国电影导演奖。尹丹碧平静的叙事节奏以及对平静生活之美和永恒亲情的捕捉令影评人印象深刻,甚至被称为“韩国电影界的又一新发现”。该片不仅被韩国权威电影杂志《》评选为2020年最佳电影第二名,还与贾樟柯、洪都拉斯一起列入奉俊昊导演自己的2010年至2021年十大电影名单。长秀、大卫·芬 与齐齐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了比较。
二十多年前的《姐弟的夏夜》和《八月照相馆》都是平淡而温馨的家庭故事,有着清晰浅浅的欢乐和悲伤。 1998年,韩国正处于亚洲金融危机之中,2020年是COVID-19疫情最严重的时刻。因此,这两部展现温暖的电影,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下,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情感安慰。
韩国有很多经典的家庭题材电影,如2005年的《马拉松》、2013年的《回家的路》和《老龄化的家庭》、2018年的《奇怪的她》和《全球市场》、《小森林》和《小森林》等。等等,每一个都是独特而有趣的。在安抚观众情绪的同时,也不断丰富题材的体裁结构和形象表达。
2020年的COVID-19疫情几乎让全球电影业陷入停滞。无数“大片”纷纷撤档。流媒体影视内容盛行一时。在这场史无前例的银幕危机中,引发了更多创作者对“电影是什么?”的思考。 ”这个经典命题。法国权威电影杂志《电影手册》在其2020年“十佳影片”榜单中,罕见地两次投票给同一个亚洲导演——韩国导演洪尚秀。他的《逃亡女人》和《河畔》一部探讨开放式婚姻的《酒店》和一部展现微妙父子关系的影片分别位列前十影片中的第二名和第六名。无独有偶,一部关于移民的“小电影”《米纳里》 《一家人》在2020年也获得高度认可,不仅斩获第36届圣丹斯电影节大奖和第78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同时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也将最佳女配角奖颁给了尹影片中饰演母亲的如真可见,如今聚焦家庭关系的小电影再次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这一题材的日新月异值得更多人的关注和实践。创作者。
《光明日报》(2022年9月1日第13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