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xi1368 发表于 2024-11-18 17:54:53

2021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脱贫助残的奋斗人生

近日,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揭晓。

其中张顺东和李国秀,两人都只有“一只手两条腿”。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们不仅成功脱贫,还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其他残疾人。

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有哪些经历。

这个特点帮助他成功找到了老婆

张顺东、李国修都是云南省昆明市五龙镇人。

张顺东,1974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五龙镇平子村。 6岁时,他在放羊时被高压电击伤。他失去了右手,双脚也受了重伤。他只能用前脚掌行走。

虽然身体残疾,但他从小就表现出了不服输的勤奋精神。

李国修自出生起就患有残疾。他从小就没有手,只有两条腿。

朋友们上山打柴,张顺东也跟着上山。村民们把小米扛到20多公里外的东川去卖,张顺东也想去,一次扛了四十、五十斤。

熟悉张顺东的村民潘发云曾说:“我是看着他长大的,他比常人干得好!”

张顺东的吃苦能力也帮助他成功找到了老婆。

张顺东和李国修的缘分可以说是从小就开始的。

那一次,他去了一个亲戚家。亲戚看到他的身体状况,说道:“等你长大了,我给你介绍一个乌龙镇的姑娘李国秀做你的妻子。”

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张顺东去李国修家提亲:“他虽然矮,但我喜欢他,天生一对!”

李国修对张顺东的印象也很好。她记得他穿着一双白色的运动鞋,看上去很帅气。

但李国修的家人却不同意。他们担心两人都是残疾人,婚后生活不好。

张顺东没有放弃,每天多次去李国修家帮忙干活。

李家见他办事效率高,能力强,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东川没有第二个这样的家庭。

1993年,张顺东与李国修结婚。农民只有耕种才能吃饭。两个人只有一只手。他们有能力、有决心面对未来的生活吗?

张顺东:人生不是等待,而是努力。夫妻齐心协力,黄土就能变成金。

婚后,李国修生下一儿一女,被称为“好”。

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健康的孩子是家庭的安慰,是家庭的希望。李国修说,别人的孩子是用手养大的,我们的孩子是用双脚养大的。

随着两个孩子的长大,原本只够填饱肚子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捉襟见肘。

女儿出生时,家庭困难重重,李国秀经常用脚擦眼泪。她不会从别人那里收小米,也找不到人帮她种水稻,有时甚至穷得连一分钱都没有。

每天天还没亮,村民们还在熟睡时,张顺东和李国修就开始忙碌起来。

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就得付出常人一千倍的努力。

李国秀发展了刺绣技艺来贴补家庭收入,鸡、鸭、猪的饲养也越来越多。

但孩子们每天的食物只有蔬菜,肉类很少。

因为我们住的房子是土墙小青瓦,下大雨就会到处漏水。

八角庆队领队陈朝云曾对记者说:“论苦,东川没有一家人能像张顺东那样。”

但无论生活多么辛苦、多么劳累,夫妻俩还是要供孩子读书。两人的学历都很低。张顺东才读四年级,李国秀初中毕业。但他们深知,知识改变命运。

他们的女儿在初二的时候决定辍学。她想出去赚钱养家,让父母更轻松。

听到她的话,妈妈李国秀很生气,也很感动,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女儿抱着妈妈也哭了起来。奶奶看到她,也流下了眼泪,三个人一起哭了。

由于父母不同意,女儿张光琼只能继续读书。

据他们回忆,最困难的时期是2013年。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30827/2174dae6945548e5a08636f86d2c70af.jpeg

张广琼当时正在读高三,马上就要上大学了。

然而大学学费很高,各种开支加起来就一万多元,这是他们家几年的收入。

面对“高昂”的学费,夫妻俩没有丝毫犹豫。

他们卖掉了猪,向所有亲戚朋友借钱来筹集学费。

张光琼不负父母的期望,顺利考入曲靖师范学院,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

能上大学,是父亲用脚买来的。

女儿事业有成后,李国秀非常感动:“活了40多年,这是我第一次感到生活有希望。”

为了尽快还清债务,夫妻俩经常工作到半夜才躺下休息。

有一次,张顺东干活时双脚流血,但他强忍着疼痛,晚上回来后继续洗脚。盆里的水全是红色的。

之后伤势越来越严重,最终到了需要截肢的地步!

女儿劝他动手术,他拒绝:“钱都花在医院了,怎么上大学?”女儿固执地说:“我不读书,我要工作!”

一家人争吵不休,最终再次泪流满面。

张光琼感慨道:“我能上大学,是爸爸用脚付出的代价!”

好在有关部门提供了帮助,报销了2万多元的手术费用,张顺东只需要承担800多元。

截肢后,张顺东继续用假肢工作。夫妻俩更加珍惜彼此。你是我的手,我是你的脚。

李国修说,我想,无论人们生活多么困难,我们都不能没有希望。

截肢仅一个月,张顺东就必须装上一条假腿,并赶着赚钱还债。要知道,正常情况下,手术后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安装假肢。

每天早上,张顺东和妻子都去农田里干活。他单手举起锄头,用力一挖土,把红薯挖了出来。妻子用脚夹起红薯,扔进篮子里。

收完红薯后,他们就去喂牲畜。

除了种植红薯、饲养牲畜外,他们还种植蔬菜。

你必须靠自己过上美好的生活

由于两人都是残疾人,他们必须连续几天做正常人一天的工作。

张顺东总是说:“你要花比别人多五倍的时间,才能过上好日子!”

经过夫妻俩的努力,不但还清了债务,还攒下了一大笔建楼的钱。

为了省钱,张顺东开着自己的三轮摩托车去搬运物资。来来回回无数次,最终攒下了1万多元。

但张顺东劳累过度,腿部伤口感染,面临第三次截肢!

第二次截肢也与房子有关。

2015年,家里没有外债,还有一些积蓄的时候,他就想过把家里的青瓦换成石棉瓦,这样以后下雨的时候就不会漏水了。那一次,他因劳累过度,双腿被截肢。

为了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张顺东不顾双腿的疼痛,多次受到影响、受伤,以至于截肢。

他说:“国家一直在帮助我们,但我不能永远躺在国家的怀抱里,我必须靠自己过上好日子,才对得起国家的帮助。”

女儿一参加工作,他就去找村干部,主动提出取消女儿的低保。张顺东说:“她有工作,拿不到低保。”

工作人员对此感慨万千:“张顺东很有野心,别人觉得太少,但他不愿意。”

结婚多年,你还想念他什么吗?

张顺东一家人辛苦打拼多年,终于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2018年,张顺东一家荣获云南省表彰的“光荣扶贫户”。

2020年,夫妻俩荣获国家扶贫奋进奖。回忆起这个奖项,张顺东无比自豪!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rawl.ws.126.net%2Fc61cb69559c60ffb9955167511bebf82.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无脚不能脱贫,无手能顶半边天”。当主持人念出张顺东和李国修的名字时,两人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到了舞台中央。

系上丝带,接过奖杯,挂上奖牌,张顺东极力压抑着内心的喜悦和紧张。

当主持人问:“结婚多年你还想念他什么?”李国修回答:“乐观、微笑、帅气。”

领奖当晚,夫妻俩非常兴奋,“舞台很大,灯光很亮,没想到我也上了央视。”

2019年,张顺东一家靠养殖、务农和政府补贴,年收入达到2万元。

平子村第一书记丁奎回忆起此事,笑着说:“张顺东一直拒绝我,我盖房子的时候,我打算帮他买材料,但他拒绝了我,看不方便。”让他搬家具,我让他帮我。”

张顺东的“连连拒绝”,多次受到第一书记的表扬。这不,张顺东是该村首批脱贫户口之一。

女儿出嫁那年,夫妻俩宰了自己养的大肥猪,在村里办了婚宴。

婚礼上,女儿想起父母的辛苦,泪流满面。

当时,张顺东的脚需要休息,但他仍然坚持工作。

他总说:“脚一抬,家就会塌”。

现在女儿结婚了,儿子也长大了,出去工作了,夫妻俩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辛苦工作了。

张顺东还担任坪子村残疾人联络员,负责全村105名残疾人的登记和公示。

他经常沿着乡村小道跑步,为村里的残疾人送去残联发放的康复器材。

2020年11月,张顺东的腿部再次感染,他再次接受了手术。由于伤势更加严重,他已经不适合干农活了。

自立自强的最佳典范

去年3月,东川区商务副主任来看望张顺东,建议夫妇俩开展电子商务,并会提供一定帮助。

不久后,张顺东成立了一家名为“东川顺东云品店”的网店,经营范围涵盖果蔬、种子、农产品等。

张顺东的儿子也多次参加电商创业扶持培训,与父亲一起创业电商。

看到电商慢慢走上正轨,张顺东高兴地说:“我希望利用电商销售家乡的农副产品,同时照顾好家人。”

几年前,张顺东的哥哥因病去世,嫂子也因意外去世。

张顺东夫妇虽然身有残疾,但仍坚持自己生活。他们不仅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还要照顾弟弟的两个孩子。

“一只手两只脚”,夫妻俩一步步努力直到今天,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李国秀虽然只有两条腿,但她学会了用脚切菜、绣花。

为了感谢国家的帮助,她还花了几天时间炫耀一面党旗:永远跟党走。

当李国修用脚穿针的时候,张顺东把剥好的花生放在手里,喂给妻子吃。

张顺东做饭的时候,李国秀用腿帮忙。夫妻俩一起工作,互相照顾。

如今,他们的女儿已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并有了自己的宝宝。四代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享受着亲情。

对于张顺东和李国修来说,他们感到加倍的幸福,因为他们更加努力了。他说:

“东川区的一位音乐人给我写了一首歌,叫《你再平凡,也是限量版》。我不受限。我们这些靠双手奋斗脱贫的人自强不息,有了政府的好政策和帮助,我们村书记、班子成员脱贫致富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夫妻俩乐观、拼搏的生活精神不仅影响着子孙后代,也影响着千千万万残疾人,更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民。

他们用一生真实地解释了这是什么:世界用痛苦亲吻我,但我用歌声回应。

点亮“观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脱贫助残的奋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