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成就卓越
黔南民族医学院创建于1985年11月,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它是在黔南州第二人民医院的基础上改建成立的。是当时西南三省唯一一所医学院。 1992年更名为黔南民族医学院。2003年,建校45年的黔南州卫生学校并入学校。目前,学校是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首批试点院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民族团结学校、全国民族团结学校。进步示范学校、贵州省人才基地、省安全文明校园、贵州省敬老院服务人才培训基地、黔南州人才基地是高素质人才建设联盟理事单位中文卫生职业学校健康与健康的特点与中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学校现有山母湖、青云湖、东山三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1167.17亩,校舍建筑面积31.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和行政用房19.1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1亿元,纸质图书80.82万册,电子图书45万册。拥有教学医院、实习医院、企业等实习基地122个,专业实习匹配率100%。设有医学教研室、护理教研室、药学教研室、医学检验教研室、医学影像教研室、口腔医学教研室、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基础医学部、公共课教学部贵州省南州人民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省南州人民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黔南州中医院)都匀医院(都匀人民医院)、附属云东卫生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黔南民族卫生学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等“六科室、四科室、四学院、一中心、一校一所”。
学校现有教职工700人(含附属学院),其中专任教师590人,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242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1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96人,副高级教师21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职业教育名师4人、贵州省千人计划3人、贵州省最美工作者3人、国家管理专家2人、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优秀教师10人、国家级先进教育工作者。
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240318/dump/b55989561c57c3d30725e70287f4b358.jpeg@h_1280
学校现有临床医学、中医、口腔医学、针灸推拿、预防医学、中医康复技术、护理学、护理学(中医护理方向)、护理学(老年护理方向)、药学、中医、药品业务管理学、制药学 设有生产技术(中药制药方向)、助产学、牙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运动健康与康复等18个专业(专业方向),主要发展初中起的三年制专科和五年制专科。 、成人继续教育和医疗、职业技能培训及等级认定工作。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能力提升项目2个,省级重点专业群体2个,省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特色骨干专业2个,教改重点专业1个,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3、省级大师工作室1个,精品开放课程5门,省级开放实训基地和省级高水平专业产教融合基地3个,省级职业教育名师4人,4门课程参与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近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2项,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三等奖4项,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50余项。
坚持科研兴校。近年来,完成国家、省、国家级科研项目近400项,发表学术论文1365篇,主持或参与编写国家、省级规划教材127部,获得专利166项。拥有黔南州人体寄生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黔南州民族医学(水药)重点实验室、黔南州天然产物成分与药效重点实验室、黔南州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黔南州微生物研究所等。病原微生物州重点实验室。南州民族医学(纳米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省部共建中医药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站、黔南州基础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5个黔南州重点实验室慢性病健康管理重点实验室、黔南州慢性病基础研究与健康管理重点实验室民族医药技术服务平台、黔南州分子开放实验室、黔南州特种药用植物开发与研究中心等实验平台利用博士工作站、黔南急救技能普及示范基地、黔南民族医药及中医药产业培训基地、技术创新平台。 《黔南民族医学院学报》是全国高职院校优秀期刊一级期刊、中国核心期刊(精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优秀期刊高职院校科研能力位居全国高职院校第155位,全省第2位。
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240623/dump/ea38cf9816b2aa1f0d8115f8b386a5d3.jpeg
目前,学校在校学生8419人,面向全国24个省(区、市)招生。生源充足,是贵州省考生热门的高职院校之一。学校坚持质量第一,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建校38年来,学校为地、省乃至国家输送了6万多名“可替代、可保留、有用”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全州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主任是学校毕业生,涌现出全国抗击COVID-19疫情先进个人、敬业奉献的人民、全国学雷锋模范杜福家、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李跃云、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中央电视台“特别关注乡村医生”罗海翔、优秀贵州省十大乡村医生之一岑敏等校友,为黔南、黔东南、黔西南三个民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州的基层健康编织了坚实的“底线”。为贵州乃至全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一步,学校将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校训紧紧围绕“培养谁、如何培养、为谁培养”的根本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人民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识教育加强对“红基木”党建品牌的引领,持续打造以“精准医学”为引领的“一系列、一专”专业文化品牌,积极打造“五位一体”新格局。 -圆形的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黔南医学的新篇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