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xi1368 发表于 2024-11-17 22:22:20

资产证券化:信托业的大蓝海?跨越关卡与实质性准备探讨

资产证券化真的会成为信托行业的一大蓝海吗?在通往正常化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跨越哪些障碍?信托公司为开拓这一潜在市场做了哪些实质性准备?在本期 Trust中,我们将逐一讨论这些问题。

证券时报记者 杨卓庆

随着监管机构的推动和相关政策的反复放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为信托行业打开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目前,信托公司普遍非常重视资产证券化业务,部分公司还设立了专门部门从事这项业务。信托公司在积极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联系的同时,特别注重与银行的沟通和对接,以争相竞相项目。

资质审批流程加快

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正在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前景采取行动。为落实“放权简政”的初心,监管部门近期大幅加快了相关资质的审批进程。

据方正东亚信托研发部总经理杨帆介绍,方正东亚自2013年初开始研究资产证券化业务,于2014年8月通过湖北银监局的预答辩,并于2014年11月取得特殊目的信托受托人资格。

厦门国际信托的一位高管告诉记者,厦门国际信托从2012年底就开始筹备特殊目的信托受托人资格申请,为此成立了内部工作组进行理论研究和市场调研,并于2013年底正式向厦门银监局提交了申请材料。 并于 2014 年 9 月下旬获得资质批准。

“监管部门主要审查公司是否有相关的人才配置和IT系统,也会对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提出一些要求。”上述厦门国际信托高管坦言,获得特殊目的信托受托人资格的难度大大降低,监管审批也在加快。

民生信托表示,由于2013年4月才完成重新登记,民生信托3年多来未达到信托公司办理此类业务重新登记的相关要求,但公司已开始申请相关资质和业务准备工作。

自2008~2011年监管部门停止资产证券化项目以来,包括兴业信托、湖南信托、紫金信托、北京信托等,均在2012年之后获得此资质。目前,获得该资质并能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信托公司数量已超过30家。

专门从事业务的独立部门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5089262026/641

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4年底,共有19家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发行了94只信用资产证券化产品,总额达3803.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 2014 年的井喷情况,仅 2014 年前 9 个半月的发行规模就约为前九年总发行规模的两倍。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为了应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趋势,许多具有敏锐嗅觉的信托公司已经开始设立独立的部门专注于业务,或增加资产证券化业务部门、投行部门等专业部门,部分还成立了相关业务团队。

据南方一家中型信托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最初的团队只有 3 人,但考虑到这项业务的重要性和专业性,公司高层特意设立了独立的投行部门,并加大了人才布局。

根据外贸信托年报,构建资产证券化全链条增值服务体系是公司转型的四大方向之一,外贸信托资产证券化业务目前由金融市场总部负责。

湖南信托表示,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目前由第二信托部门负责,在2013年8月获得经营资格后,公司还针对信贷资产和公司经营资产的特点,制定了融资项目提案,向相关发起人推广业务。

上述厦门国际信托高管也表示,在获得经营资格后,他们加强了与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业务联系,另一方面,该公司也在接触软件开发公司,为建立IT系统做准备。

Pong 银行抢占资源

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通常由发起行主导,信托公司更多的是“渠道”角色,这也决定了银行的强势地位。

中原信托相关人士表示,至少现阶段,信用资产证券化还不能成为支撑整个行业盈利能力的主流业务。“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加入竞争,导致费率降低;另一方面,大型国有银行在研发和资源方面具有优势,信托公司很难参与业务的设计开发,这使得这种业务渠道化的特点很明显。那个人说。

主导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银行自然会受到信托公司的各种好处。

“在业务储备方面,虽然尚未取得经营资格,但公司已经开始与一些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等进行洽谈。”除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外,我们在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中还有一些项目储备,正在研究与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合作机制。“上述民生信托人士表示。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1023/26b35ff628b0477cbd45595948801c89.jpeg

银行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优势不言而喻。

据兴业信托相关人士介绍,公司在2012年底取得特殊目的信托受托人资格后,一直将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战略业务进行推进,在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团队培养和市场拓展方面投入了更大的人力物力。

2014年,兴业信托信用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达到117.78亿元,位居市场前列,并成功发行了国内首个绿色金融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兴源2014年第二期绿色金融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1% 利润率的尴尬

据上述中原信托人士分析,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因为这类银行对改善信贷结构和表外资产的需求更强。对于信托公司来说,与此类银行合作,更早地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各个环节也更容易,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信托公司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位信托公司业务负责人表示,目前,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信托公司利润率只有1%。,很多甚至更低,而且信托公司其实出金很远,“但还是有很多公司争先恐后地做,利润不是目标,他们只想打开一个业务创新订单, 这实际上对行业产生了非常糟糕的影响。”

公开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4年底,仅19家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发行了94只信用资产证券化产品,总额达3803.2亿元。

2014年底,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银行部副司长徐温、创新部副司长叶凌峰以及来自68家信托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负责人12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一位出席会议的信托公司高管表示,监管机构一再强调信托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重要性,希望业内公司主动发挥SPV(特殊目的公司)的角色,通过产品创新实现回报率最大化,同时也避免恶性竞争,陷入类似券商佣金大战的尴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资产证券化:信托业的大蓝海?跨越关卡与实质性准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