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全国围产营养与代谢性疾病新进展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春暖花开,秋收硕果,天高气爽。 2019年9月2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2019年全国围产期营养与代谢疾病新进展研讨会暨第二次会议在围产儿内分泌科召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科医院代谢科。国际产科内分泌相关问题研讨会暨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互联网+围产期营养门诊标准化建设项目”培训会在京成功召开。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主任潘素艳、北京市卫健委妇幼工作司司长奚淑艳、北京妇产医院党委书记张健、妇产科主任严松标北京妇产医院致欢迎辞。会议邀请了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与同仁分享学术知识,共同探讨围产期营养相关问题的发展与未来。会议由联合主席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殷振红教授和执行主席北京妇产医院围产期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李光辉教授主持。北京医管中心主任潘素艳致辞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工作司司长奚淑艳致辞
北京妇产医院党委书记张健致辞
北京妇产医院颜松标主任致辞
尹振红教授、李光辉教授主持开幕式
如何早期识别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
劳
西北大学医学院Lowe教授对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筛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LOWE教授介绍,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通过干预,可以降低后代患病的风险。他还强调,晚期干预对后代的长期疗效较差,并提出早期预测和干预的重要性。
LOWE教授介绍了某些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研究结果,并提出肥胖、年龄、血液学等临床指标对预测GDM的价值有限。已经引入生物标记进行预测,但尚未达到预期结果。遗传因素分析显示,具体指标改善率并不明显。最后,LOWE教授提出了微生态学对早期GDM的诊断价值,介绍了妊娠不同阶段菌群的变化,并指出了妊娠晚期GDM与非GDM菌群的差异。 LOWE教授提出,希望结合上述预测指标,建立可靠有效的GDM早期预测模型,可用于GDM的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
我们如何打破妊娠期糖尿病
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代际循环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教授就妊娠期糖尿病早期预防、肥胖及2型糖尿病代际循环等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讨论。结合最新研究数据,教授介绍了妊娠期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分析了高血糖对后代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解读了肥胖与血糖的关系。
教授指出,糖尿病是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最新研究数据表明,GDM对母亲和孩子的近期和长期影响都很大,尤其是长期影响。医学证据显示,产后10年,有GDM病史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孕妇高7倍。教授介绍,目前关于GDM干预的研究很多。美国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孕期干预、产后干预甚至生活方式干预都可以有效降低GDM风险。最后教授强调,GDM干预不能只在孕期进行,从孕前到产后都需要关注。
北京孕期营养与高风险管理
刘开波
北京妇幼保健院刘凯波教授对《北京孕期营养与高危管理》进行了详细介绍。解读《北京市国民营养计划》,开展生命前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重视孕期营养管理,将营养诊所建设纳入区级妇幼健康绩效考核;病历中妊娠期体重增加和妊娠糖尿病的管理应纳入产科质量监督。结合系统数据统计分析,介绍了高龄孕妇比例的增加、北京市孕妇的年龄构成、年龄与BMI的关系、各种高危因素的发生情况、BMI的构成等。红色高危因素、胎儿体重变化、BMI和早产。关系、危重孕妇孕期并发症及合并症构成、2008—2018年神经管缺陷发生率变化以及北京地区叶酸摄入量。
分娩期间的能量管理
陈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陈茜教授为大家讲述了“分娩时的能量管理”。介绍了决定分娩的四大因素、分娩阶段、分娩时的能量、分娩时的饮食状态。描述了防误吸的起源、分娩时饮食的影响、误吸的预防、误吸的高危人群以及临产时静脉补液的风险,中国分娩镇痛专家共识(2017)。临产期间饮食管理原则(供参考):平衡“提供产妇营养和液体支持”与“防止反流和误吸”的权重。在防止反流、误吸的基础上,给产妇提供适当的自由饮食。美国妇产科学院建议,孕妇临产时血糖水平应严格控制在110mg/dl。
妊娠期糖尿病多学科综合管理
范玲
https://xwhosp.com.cn/Sites/Uploaded/Image/2024/10/166386469575214591633125884.jpg
北京新世纪妇女儿童医院的范玲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妊娠期糖尿病多学科综合治理》深入浅出的讲解。阐述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多学科综合管理及妊娠营养门诊的工作范围。中国成人、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趋势。肥胖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所有营养门诊人员全程实行分级管理,包括营养门诊的目的、时间安排、方式等。发放门诊高危问卷,进行教育教学。一日糖尿病门诊,GDM多学科管理推荐流程。指出,一般建议怀孕6个月前体重增加控制在4kg以内。解读2013年中国足月单胎妇女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及适宜范围。本文介绍了孕期体重增加的评价、体重保持、高体重保持、理想人群、良好妊娠结局、良好妊娠期的定义。产妇和婴儿的身体状况。据介绍,孕期肥胖会增加后代巨大儿、超重和肥胖的风险。介绍了孕期体重监测的方法、GDM的医学营养治疗流程、实施要点、食物交换方法、有氧运动的方法和量。最后介绍了ADA公告:最佳饮食流程(间歇性禁食和昼夜节律),先吃蔬菜和蛋白质,再吃碳水化合物。
如何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工作
尹振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尹振红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工作”。首先介绍多中心研究(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多中心队列研究、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循证医学金字塔(第九版)。本文阐述了多中心队列研究成为病因学研究的主要设计类型、特点(一个协调中心、设立多个分中心、独立完成分中心)、优势和要求。本文描述并分析了一项成功的妇产科多中心研究:高血糖和不良妊娠结局研究:一项为期 7 年的国际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了解怀孕期间母亲血糖水平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分析介绍了《JAMA:妊娠期糖尿病、母亲糖代谢异常与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该分析介绍了其正在进行的通过建立出生队列来研究重大出生缺陷风险的研究。
妊娠期间妊娠前糖尿病的管理
徐显明
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徐显明教授对《孕期糖尿病的管理》进行了详细讲解。介绍了PGDM的定义、流行病学以及PGDM的诊断。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进行了详细阐述,强调孕妇妊娠前后血糖控制应维持在生理水平。妊娠早期糖尿病的治疗重点是最佳血糖控制,可以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的综合治疗来实现。讲解了MNT治疗原则、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治疗PGDM以及哪些监测血糖的方法有利于妊娠预后。描述 DKA 的预防、低血糖的预防、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糖尿病合并冠脉疾病的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介绍了DKA的临床表现、DKA的实验室检查、DKA的治疗、DKA:静脉注射、DKA补钾、DKA胰岛素治疗、DKA补碱、PGDM预后、围产期预后、PGDM围产期预后、PGDM妊娠预后、产科并发症。
肥胖诊断、治疗及妊娠干预
朱惠娟
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朱慧娟教授对《肥胖诊断、治疗及妊娠干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介绍了肥胖的定义、流行病学以及女性肥胖对妊娠的影响。孕前BMI的提示作用(与BMI正常的孕妇相比,体重过轻、超重、肥胖的孕妇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孕前BMI与死产风险、母亲肥胖与后代肥胖的相关性以及孕前肥胖对后代的影响有关。本文结合最新研究数据,阐述孕期肥胖干预对孕产妇结局的影响、药物干预、孕期肥胖的预防与干预(核心:育龄妇女)。本文介绍了肥胖的生理机制、脂肪的分类和分布,并结合研究数据分析介绍了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的区别、堆积过多的相关疾病以及测量方法。棕色脂肪在冷刺激后介导能量消耗增加。介绍了肥胖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继发性肥胖的常见原因、常见继发性肥胖、与遗传缺陷相关的肥胖。本文介绍肥胖并发症的筛查和治疗、减肥治疗的长期目标、肥胖治疗的药物和安全性、减肥手术的适应症和方法。
高龄孕妇孕前、孕期、产期管理
张维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张维源教授以《高龄孕妇孕前、孕期及分娩管理》为主题,进行了幽默的演讲。列出并介绍了高龄孕妇面临的风险——肥胖和超重人群增多、不孕症发病率增加、自然流产率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增多、妊娠并发症增多、妊娠增加并发症、难产机会增多,围产期不良结局增多,疤痕子宫人数增多,精神状态差,产后身体恢复慢。分享解读2019年《中华妇产科杂志》发表的《老年妇女孕前孕产管理专家共识》一文,指出完善孕前评估:孕前理念预防为主,尤其是有高危因素想要再要孩子的女性更需要孕前咨询。全面评估再次怀孕的风险;评估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是否适合怀孕。规范产前保健(孕早期):根据《孕前孕期保健指南(2018年)》,应定期进行产前保健,必要时增加保健频次。规范产前检查(妊娠中晚期):妊娠中、晚期是胎儿生长发育和各种异常现象出现的重要阶段。除《孕前及孕期保健指南(2018)》规定的常规检查外,还应注意: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B超筛查、规范孕期血压管理、加强血糖监测管理,加强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管理。加强高龄产妇产期管理:降低首次剖宫产率,改善产后恢复,促进身心健康。综上所述,孕妇存在风险。加强高龄妊娠和分娩管理,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提高产科质量。
9月22日,2019全国围产期营养与代谢疾病新进展研讨会暨第二届国际产科内分泌相关问题研讨会暨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互联网+围产期营养诊所建设项目培训会进入第二天的学术环节。
孕期营养门诊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并计划讨论
李光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李光辉教授指出,我国孕妇营养状况面临双重挑战:能量摄入过多和微量营养素缺乏。我国孕妇营养状况不容乐观。 《国民营养规划(2017-2030年)》将评价和膳食指导纳入我国孕前和孕期检查,全面优化和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李光辉教授分享了北京妇产医院营养门诊建设方案的初步研究,详细分享了组织架构、规章制度、人员配置、场地准备和要求、临床工作内容和流程、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 - 部门协助。北京妇产医院于2005年开始设立营养门诊,率先尝试营养治疗方案。 2015年,围产期内分泌代谢科成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他们坚持不懈,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流程。树立一个好榜样。
妊娠24-28周后高血糖的诊断和治疗
大卫
David教授,国际妊娠糖尿病协会研究组前主席、澳大利亚妊娠糖尿病协会前主席、美国糖尿病协会奖获得者、孕产妇临床医学系主任、产科主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医学院分享了怀孕24-28周后出现高血糖的症状。诊断和治疗。他指出,目前全球正处于糖尿病高发状态,孕前需关注血糖情况。他回顾了妊娠早期和晚期血糖异常的原因和循证医学证据,并分享了他的个人经验和见解。血糖升高对怀孕和产后都有影响。 FIFAO建议根据各地区的经济情况监测孕早期血糖。如果经济允许,建议进行全面的血糖监测。同时他建议,如果孕妇24-28周血糖监测正常,但存在胎儿较大或羊水过多,建议孕妇在家监测血糖。孕晚期血糖监测可以稍微放松,但如果血糖水平过高,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
妊娠期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
黄文宇
高催乳素血症一直是困扰临床妇产科医生的难题。西北大学纪念医院内分泌科教授、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北京海聚人才综合代谢中心主任黄文宇教授分享了孕期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治,详细分析孕期用药注意事项妊娠期和停药期。他从病理学、生理学角度引用大量循证证据,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妊娠期催乳素高的管理策略。他指出,泌乳素瘤患者在计划怀孕和妊娠期间需要面对的问题包括高泌乳素血症和泌乳素瘤对生育的影响、妊娠对泌乳素水平和肿瘤大小的影响以及妊娠期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使用等。安全性、泌乳素瘤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孕期泌乳素瘤对其他垂体功能的影响等。最后他补充道,垂体卒中一般情况下很少见,孕期更罕见,多见于大腺瘤;急性垂体卒中需要紧急住院并补充液体和糖皮质激素。
肥胖孕妇体重增加模式探讨
https://img-z.kczg.org.cn/2024/06/26/12/caiji/fcd873.jpg
郑伟
孕前肥胖和孕期体重增加是导致巨大儿和不良结局的重要因素。怀孕前过度肥胖会影响先兆子痫、宫内死胎和死产。为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科医院郑伟医生对肥胖孕妇的体重增长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1年全国数据显示,58.3%的超重孕妇和71.2%的肥胖孕妇在孕期体重增加过多,情况令人担忧。郑伟博士指出,不同阶段的体重增加影响肥胖孕妇发生LGA的风险。怀孕早期体重增加过多会显着增加 LGA 的风险。即使孕晚期体重得到控制,总体重增长合理,风险仍会增加。最后,她总结了肥胖人群的围产期体重管理策略,包括孕前体重咨询和孕前减肥、孕期体重管理、妊娠并发症的管理以及产后恢复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识别与防治要点分析
杨紫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常见的产科疾病,威胁母婴的健康和生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紫教授分享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鉴别和防治要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概括为四类:子痫前期-子痫综合征、慢性高血压、慢性高血压伴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杨教授指出,现实临床血压分析需要动态监测和原因查找,而不是关注诊断标准值。因为血压是不断变化的,无论是一过性还是一过性高血压,都必须重视动态监测,才能发现实质性问题的存在,揭示表面之下的真正问题。此外,杨教授特别强调,蛋白尿不容忽视。虽然蛋白尿不再是子痫前期-子痫综合征诊断的必要标准,但仍是一项重要的客观临床指标。
指导分析
王欣
胎儿生长受限(FGR)是围产期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也可能导致长期不良后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王欣教授对指南进行了分析。 FGR是指由于母体、胎儿、胎盘等病理因素的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尚未达到应有的遗传潜力,常表现为胎儿超声估算体重或腹围低于相应的第10个百分位。胎龄。 FGR的病因包括胎儿因素、胎盘因素、脐带因素、染色体异常、遗传因素、绒毛发育、微血栓、感染、母婴输血、脐带过短、脐带扭转、单脐动脉、脐静脉血栓等王教授指出,FGR孕妇的终止妊娠时机必须综合考虑孕周、原因、当地新生儿重症监护的类型、严重程度、监测指标及技术水平。
中国妊娠期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
单仲彦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甲状腺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女医师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中燕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从内分泌学角度分析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诊治产科结合我国新推出的指南,采用实际病例,详细分析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治疗、临床监测及控制目标,妊娠期低甲状腺素血症的诊断及L-T4正确剂量、用药指导甲亢患者备孕和孕后ATD指南妊娠期甲状腺结节和妊娠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应用和控制目标、诊断、治疗和监测。本文从孕期甲状腺疾病筛查、妊娠特异性甲状腺指标参考范围、甲状腺疾病与妊娠及产科并发症、孕产妇亚临床甲状腺激素缺乏以及降低FT4时应考虑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她提出孕检的重要性,建议将甲状腺筛查升级为孕前检测,孕前将甲状腺激素水平调整至正常范围内。对于妊娠后半期母体甲亢无法控制或TRAb滴度较高(高于参考范围上限3倍)的孕妇,需要从孕中期开始监测胎心率。对于有甲亢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密切监测其甲状腺。功能。总之,要正确诊断和治疗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确保孕妇及其后代的健康。
FigO 育龄妇女膳食营养指南
杨慧霞
孕前和孕期营养对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和后代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惠霞教授讲解FIGO育龄妇女膳食营养指南。杨教授指出,营养素影响女性的整个生命周期,并对后代的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FIGO还呼吁优先考虑营养,强调健康营养的重要性。人们应增强人们对妇女营养对自身和子女深刻影响的认识,支持改善青春期妇女和育龄妇女营养的行动,解决孕产妇营养不良与子女非传染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受到更多关注。围孕期的各个阶段(备孕期、妊娠期和哺乳期)都需要充足、均衡的多种营养素,以保证母体和胎儿的健康以及产后婴儿的生长发育。 “营养第一”应该成为所有国家的首要任务。最后,她建议改善营养健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包括饮食调整、营养补充剂和强化食品
为期两天的学术会议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结束。闭幕式上,李光辉教授指出,全国围产期营养与代谢疾病新进展研讨会已举办十二届,始终坚持“脚踏实地、务实前瞻”的原则弘扬“开拓、严谨、务实”的作风。不断创新和发展,并与国际高级级别融合,努力为所有人提供优质的会议。
场地的亮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