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的由来及历史文化:探寻这座小城的传奇故事
关于曲阜的由来“山高水远,刘先生的风范就高。”
“曲阜”一词最早出现在一本书中。东汉应劭解释说:鲁城有府,长七八里,故名“曲府”。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为纪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诞辰,县一度更名为“仙源”。曲阜这个名字至今仍在使用。曲阜是一座小城,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四人曾在这里留下过痕迹。据《黄帝生于寿丘》、《少昊登基,称都曲阜,葬于云阳山》等史料记载,在曲阜以东8里处,尚有一座金字塔形坟墓。城市——少昊岭。中国有句古话:“才子江南出,圣人江北出”。事实上,江北的圣人几乎都出自曲阜。中国封建时代,被皇帝册封的圣人共有6人。他们是孔子、孟子、颜子、子思、曾子、周公。前四个都出生了。在曲阜,后两人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另一个在曲阜拥有封地。周公的第三十三代后裔曾在鲁国称王。山东现在称为鲁,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关于万仁宫墙的故事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曾在朝廷中担任左鲁君。有一次,鲁国大夫孙兀术对朝廷官员说:“子贡胜过孔子。”在场的子贡打了个比喻说:“人的学问,就像一座宫墙,我的这墙,但翻过肩膀,一眼就能看到里面的一切;我老师孔子的墙,高有数尺。”如果找不到他的门,就看不到祠堂的雄伟和墙内色彩缤纷的建筑。”孙武叔闻言。 ,突然为自己的浅薄感到羞愧。在古代,七、八尺称为一仞。
关于孔庙的故事
孔庙十里殿原是孔子生前居住的三间茅草屋。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鲁哀公悲伤地亲自上书。次年,他下令将这三间草堂命名为寿堂,作为祭祀孔子的地方。
夫子庙里有桥有运河,但是没有水!原来古人很早就发现并努力了。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有人趁康熙祭孔之机问:城里的水能引流吗?康熙答应了,但当挖掘工作进行时,曲阜知县孔尚玉发现,从城中引水弊大于利。一旦下雨,山河暴涨,泉水漫城,危及夫子庙!然后再玩一次。这就造成了桥梁、运河常年干涸的奇特景象。
孔庙幽深幽静。高大的松柏之中,其实栖息着许多白水鸟——白鹭。就是唐诗中“二黄莺唱翠鸟,一排白鹭登青天”的那种白鹭。这只白鹭是曲阜市的市鸟。为什么选择白鹭作为市场鸟?因为每年冬天它们都会从曲阜孔庙飞出来,春天花开的时候又飞回来。除了夜间钓鱼、捕虾外,它们一般不会飞出去。白鹭是水鸟,但曲阜水面不多。距此仅6公里处有一座水库。所以这个现象是非常神奇的。
https://aigc-image.bj.bcebos.com/miaobi/5mao/b%275a2U5bqZ5pmv54K55LuL57uNXzE3MjMxODQ4NjQuNzAyMTU0Nl8xNzIzMTg0ODY1LjM2NDgxNDNfMTcyMzE4NDg2NS44NzY5NDFfMTcyMzE4NDg2Ni40NTUxODYxXzE3MjMxODQ4NjYuOTUwMzM4Nl8xNzIzMTg0ODY3LjQ5OTQ5NzdfMTcyMzE4NDg2OC4wNTE0ODM0XzE3MjMxODQ4NjguNzc3MjQzOQ%3D%3D%27/7.png?authorization=bce-auth-v1%2FALTAKbRIJlaytWmofxMNJRsDLO%2F2024-08-09T06%3A27%3A49Z%2F-1%2F%2F051101997f1c9144d877290e1f7bdf548df0000eeaf795a95b1c4ccbfe4c7446?x-bce-process=image/auto-orient,o_1/watermark,image_NDU0ZjAyZDU5YjQ1LnBuZw==,bucket_searchbox,w_32,text_QOWwj-iwouS4ieWGnOeZvuS6i-mAmg==,type_RlpMYW5UaW5nSGVp,size_32,x_22,y_22,interval_4,color_FFFFFF,effect_softoutline,shc_000000,blr_2,align_1
中国所有大大小小的孔庙,都被称为文庙或孔庙。只有这里的孔庙被称为圣庙。 “至圣”意为“至圣先师”,意思是孔庙是至高无上的圣人的庙宇。其中“之”字上方少写一横线,且无上限。这说明孔子的文化是极其智慧的,所以盖字不是盖的。这扇石门是孔庙中最高规格的。这是清朝雍正皇帝的作品。当时他得到了十万多两的拨款,雕刻成汉白玉大门。
“成化碑”是明宪宗朱见深所立。纪念碑高6米,宽2米多。其特点是书法精美。碑下有一动物,形似乌龟,却又不是乌龟。故名碧兮(bi、xi)。据说它是龙的儿子。传说一条龙生了九个儿子,每个儿子都有自己的能力。比袋的特点是龙头、龟背、鹰爪、蛇尾。它们善于搬运重物,寿命也长,因此被用来搬运纪念碑。有句话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在孔庙里,你可以看到龙和它的九子。当地人经常来这里摸摸这个混蛋。他们说:“摸摸这个混蛋。”摸摸头,一生无忧;如果你摸你的屁股,你这辈子就不会生病了。”
大成殿的意义来源于宋徽宗的“荟萃历代圣贤之丰功伟绩”。大成殿周围的回廊周围环绕着28根高约6米的巨大石柱。石柱全部由坚固的石头雕刻而成。两山及后檐上的十八根柱子为八棱水磨浅雕,饰有云龙。共有1296根造型各异的石柱。栩栩如生的龙。前檐十根柱子为深浮雕,每根柱子上都有两条龙相对舞动,一条直立而下,一条盘旋而下,中央有一个火球。盘龙周围,云海翻滚,柱基奇石林立,波涛汹涌。十根龙柱成对相对,没有一根是相同的;阳光照耀下,只见云龙飞舞,不见石柱。其艺术价值之高,连故宫金銮殿内的鎏金龙柱也无法与之媲美。难怪乾隆驾车时,这些龙柱都被红绫和黄绸包裹着。他担心乾隆看到后,会盖过皇宫,龙脸不悦。乾隆皇帝很开明。他认为孔子应该享有比皇帝更高的尊重,因此明确禁止在龙柱上挂红绸。然而,当乾隆真正见到龙珠时,却被深深震撼了。皇帝靠着龙柱,沉默不语。他只是不停地抚摸着龙柱,久久不忍离开。大成殿旁边是供奉孔夫人牌位的正殿,但它是在孔夫人去世2000多年后才建成的。由此可见,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男性的地位是高于女性的。孔子像两侧有“四对”,即复圣彦惠、书圣孔吉、宗圣增灿、亚圣孟轲。
沿着孔庙西路,进入七圣门,就看到了七圣殿,这是供奉孔子父母的地方。孔子的父亲梁和(gē)原是鲁国邹国的大夫。他非常强大和勇敢。叔父初嫁鲁国石氏,生女九人,无子。梁和叔害怕失去乱伦,便与石家离婚,并与妾生下儿子,取名孟丕。然而,他的腿脚出现了问题,无法在家里立足。于是,舒良河娶了严家三女正哉。那时何舒良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而郑还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故《史记》云:“他与颜氏野合,生孔子”。这里的“野”并不是指不符合礼仪。何氏与郑氏年龄差距如此之大,老夫少妻,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合礼仪的。婚后,何氏与郑载一起到尼山祈祷,祈求一个儿子。孔子出生,名丘,字仲尼。相传孔子出生时相貌丑陋。他的头顶像一个碗,中间低,四面高。他的眼睛暴露了,他的鼻子暴露了,他的耳朵暴露了,他的嘴暴露了,他的牙齿暴露了。他的眼睛、耳朵、鼻子都暴露在外,所以被称为“七”。露。严认为他是怪物,把他遗弃在山洞里。这时,一只老虎过来给他喂奶。夏日,山洞里酷热难耐,一只老鹰飞来给他扇风。孔子幸存后,燕把他带走了,所以这一地区有“凤生虎养鹰扬扇扇”的说法。至今,尼山尚有一洞,被后人称为“夫子洞”,又名“昆灵洞”。孔子三岁的时候,他的叔父梁和就早逝了。严家养他到十六岁,他也死了。
参观孔庙,要经过几个庙门。第一个是城门凌星门。灵星是一颗灵星,也叫天天星。在古代传说中,它是天上的文学之星。有了棂星,名门辈出,就代表着国家所有。古代祭天时,必须先祭灵星,故孔庙大门以棂星命名。命名也意味着尊孔如尊天。第二扇门是圣时门,指的是孟子称赞孔子为“圣时之人”,说孔子是圣人中最适时的人。穿过弘道门、大众门、同文门,就到了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名阁的奎文阁。 “奎”是二十八星座之一的一颗星的名字。是西北白虎之首。它由十六颗星星组成。 “魁”“曲而勾连,如字画”,故《孝经》曰“魁朱文章”,后人进一步将魁星视为文官之首。亭名奎文。一是尊孔子为天上魁星;其次,因为该亭是孔庙的图书馆。原是收藏孔子著作和皇帝赐书的地方。是中国最早的大型图书馆之一。
故居井东侧独立的一段红墙“麓壁”,是为纪念孔子九代孙孔宇藏书而建。当秦朝赶上孔朝时,秦始皇焚书坑儒,骚扰儒生,孔坤将《》、《》、《》等儒家经典藏在孔子故居的墙壁里。他隐居嵩山,直到去世才回来。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鲁公王在扩建宫殿、拆除孔子故居时发现了这些经文,孔子的经典流传于世。人们称其为“孔笔古文”,于是后人在此修建鲁笔以纪念孔氏藏书。
孔府的故事
孔府——又称“衍圣宫”。 “衍生”是指“圣道”、“圣子”能够繁衍、延续,其子孙能够世世代代继承、繁衍。它不是孔子居住的府邸,而是他的子孙居住的地方。入口处是孔子第四十六代后裔为代表孔子讲学而修建的“杏坛”。随后我们依次参观了孔子后裔的住宅,包括孔子76代孙结婚时居住的房子以及当时蒋介石送给他的结婚礼物——从欧洲进口的沙发和地毯。
孔府内宅有一扇“禁门”。孔府大堂后面,这也是分界线:前为官署,后为内宅。以前,城门戒备森严。门上贴有燕圣公的字迹,严禁外人未经许可进入。清朝皇帝还特赐三对兵器:虎尾杖、燕翅龟、金头玉杖。守门人会手持武器站在门前。任何不服从命令的人都会被这把武器打死。门的西侧,有一个露在墙外的特殊水箱——“石溪”。内屋的水由挑水人倒入石槽中,水通过隔墙流入屋内的水池。孔府院落第一入口处的正殿称为前上房,正面有七扇门。是接待近亲或近亲的客厅,也是家庭宴请、婚丧喜庆的场所。
孔府大门正中上方悬挂着蓝底金字“圣府”匾额。门两侧的柱子上,挂着一对蓝金对联:第一联是“同郭县修安赋尊荣府”;第二联是“与郭县修安府尊荣府”;第二联是“与郭县修安府尊荣府”;第二联是“与郭县修安府尊荣府”; “富”字上面缺一个“点”,意思是“财不在上”。下联“同天老文章道德圣人”,“章”字与“礼”字垂直相连,取“文章达天”之意。相传,孔子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成婚之日,有神来指点。他遇到了写着“富”字的照壁,就点了“富”字,告诉孔子一家,“富”字有点不吉利。从此,孔子家的书里,无不有“赋”字。这就是所谓的“珍贵无顶”。又相传,乾隆年间,纪昀为孔子家族写过对联。当他写了几次“张”字时,他不满意,就放弃了笔,休息了。睡梦中,他看见一位老人正在刮擦自己写下的“张”字。这就像打破了“太阳”。醒来后,我用笔写字,确实不凡。这就是所谓的“文章上天”。
https://aigc-image.bj.bcebos.com/miaobi/5mao/b%275a2U5bqZ5pmv54K55LuL57uNXzE3MjMxODQ4NjQuNzAyMTU0Nl8xNzIzMTg0ODY1LjM2NDgxNDM%3D%27/1.png?authorization=bce-auth-v1%2FALTAKbRIJlaytWmofxMNJRsDLO%2F2024-08-09T06%3A27%3A45Z%2F-1%2F%2Fe2bfbf21e9c798912d5078552151f9edb89ef35a86e8647a44e7436b889e2d4f?x-bce-process=image/auto-orient,o_1/watermark,image_NDU0ZjAyZDU5YjQ1LnBuZw==,bucket_searchbox,w_32,text_QOWwj-iwouS4ieWGnOeZvuS6i-mAmg==,type_RlpMYW5UaW5nSGVp,size_32,x_22,y_22,interval_4,color_FFFFFF,effect_softoutline,shc_000000,blr_2,align_1
据说,严嵩有事要请,正在大堂等候孔子后裔严圣公的接见。两个小时都没有见到任何人。他当时坐的板凳现在被称为冷板凳。
内门内壁上有一只类似独角兽的动物,名叫“贪婪”。传说它是天界凶猛的猛兽,生性贪吃,能吞金银。虽然它的脚下和周围都有宝物,包括“八仙”的宝物,但它并不满足,想要吃掉太阳。实在是太贪心了。据说,“燕圣公”出门时,都会驻足观看这幅画,有人会喊“过贪门”,告诫他要清正廉洁,不得贪污违法。
孔林的故事
孔林——相传孔子73岁的时候,预感到自己的命运已经结束,不久将死。他在感叹“泰山坏了!梁柱断了!诸子凋零”的同时,决定带领弟子们出去选墓地。孔子临死前将自己的死比作泰山崩塌。他认为墓地的风水直接关系到后世的兴衰,因此孜孜不倦地耕耘,亲自游历。最后,他选定了曲阜市北部的泗水河畔,圈出了面积18亩的墓地。子路指出:“这里的风虽好,但前面还有河。”孔子说:“别忙了,秦人来接河了。”孔子去世后,270多年后,秦始皇焚书坑儒,骚扰儒生。有人建议:“要想儒学消失,首先要破坏孔子墓的风水。孔子墓里没有河,如果在孔子墓前挑一条河,把他和他在阙里的故居隔开,孔子就不能以圣人的身份示人了。”秦始皇闻讯,立即招募徭役,在孔墓南面挖汨水河,正好为孔子服务,完成了孔墓的最后一个工程。孔子从不崇拜神灵,这似乎是上天的安排。由于这条小河位于人坟前,被后人赞誉为“无穷灵源,宜与天地长久共享”。
墓地的“风水”被孔子后人视为“命脉”。例如,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勘察津浦铁路时,原计划经过曲阜,距离孔子西墙很近。当时的燕圣公孔令仪闻讯十分焦急,向朝廷提交了数份文件,称铁路将“震动圣墓”、“毁坏圣脉”,使亡灵亡灵。祖先们焦躁不安。于是,铁路大转弯,向曲阜绕道西南。如果没有这件事,现在坐火车去曲阜的人就不用先到兖州下车再坐公交车了。
空林神道全长1266米,路边青柏翠柏矗立,龙干龙枝,多为宋元时期所植。林道的尽头就是“圣林”的木牌坊,这就是空林的大门。从这里向北是二林门,一座城堡式建筑,又名“关楼”。周围筑有城墙,高4米,周长7000多米。林墙内有一条河流,就是著名的圣水——祖水河。孔子墓甬道内,面向珠水桥北侧,有一座青瓦三楹的高层大门,称“唐墓门”。穿过此门,便是通往孔子墓的甬道。廊内有四对巨型石雕,分别为:华表、文宝、脚端、翁钟。华表,又称“望柱”,是进入“天门”的标志。文宝形似豹子,腋下喷火,温顺善良。据说焦端一日行一万八千里,通达四方语言,通达远方远事。文宝和角断都是想象中的怪物。翁仲相传是秦朝的一位英雄将领,在边塞中威风凛凛。后来成为对称人物,刻有铭文,习武守墓。甬道尽头的正殿是香殿,供奉孔子,设有香坛。
相传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从全国各地赶来悼念祖先,并每人亲手种了一棵树。孔林墓位于孔林中心。直走,左转,你就会看到孔子墓。墓前有一座大碑,上书:大成大圣文宣王墓。但最后一个“王”字的中间竖线太长,以至于礼拜者被石台挡住,看不到下面的横线。看起来像“干”字。这是因为明朝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黄养正题词称孔子不为文宣王,而为自己的老师。他是站在师生的立场上写碑文的,所以特意用了“王”字,将纵轴拉长。他死后,成为帝王之主,历代领袖。这座高大的石台象征着孔子的思想,犹如巍峨的泰山,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据说空林有两只大妖。一是天上无乌鸦,二是地上无蛇。孔子墓形似一匹高举的马背,被称为“马鬣印”。这是一种特殊而尊重的墓葬建筑形式。墓的右侧是其子孔历墓,南侧是其孙孔佑墓。这种墓葬布局被称为“抱子抱孙”。俗话说:“子孙辈,世世代代有功”。 “如果父亲在儿子的怀里,财富就会到来。”按照这种观点,这种布局形成的风水对于圣脉的繁荣是有作用的。孔历是孔子的独生子。他出生时,鲁哀公送来一条大鲤鱼来祝贺,孔子就给他的儿子取名孔离,字伯玉。孔历先于孔子去世,一生没有什么成就。由于他是圣人之子,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孔氏后人尊他为“二祖”。孔攸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写出了《中庸》等儒家经典。因此,他被元帝封为“夷国圣公”,子孙尊他为“三世祖”。
孔子的儿子孔历虽然没有立下什么伟大的功绩,但是有一句话一直流传至今:“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 !”多么经典啊!孔立一生有这句话,足以让他名声大噪!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守墓三年,然后陆续离开。唯有子贡又守墓三年。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孔子墓西侧的子贡墓修建了西厢三间,并立碑刻“子贡墓在子贡路”。在此期间,子贡从南方移植了一棵稀有珍贵的常树到孔子墓中,表达了他对老师的真挚感情。正规树木材坚硬坚韧,树干笔直,巍然屹立在天地之间。象征着孔子是万世之师、世人的榜样。关于子贡与孔子之间真挚感人的师生友谊,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孔林里有一座“泪流碑”,位于祭祀孔子的香殿后面,距孔子墓几十米。这块石碑很奇怪。每年农历8月27日左右,也就是纪念孔子的日子,无论白天黑夜,早上还是中午,碑面上总是沾着一串串水珠。珠珠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非常悲伤的人在哭泣。尤其是碑正中竖刻“子贡手植楷书”字样的地方,水滴最多;而“子贡”二字所在的地方,“泪”字最多。如果把碑上的水珠擦掉,过一会儿又会出现一串串水珠。如果反复擦拭,它永远不会变干。你觉得奇怪吗?一年夏天,开叔突然遭雷火袭击,不幸身亡。清康熙皇帝得知此事后,下令重新植一棵楷书树,并立碑纪念。巧合的是,这块石碑立在自贡流泪植树的原址上。于是,“泪碑”成为孔子的一大奇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