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xi1368 发表于 2024-11-17 05:57:45

木塔寺:历经千年风雨,见证朝代变迁的佛教文化主题公园

文/季建新

“木塔寺”始建于隋代,距今已有1419年的历史。 “木塔寺”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战乱、人为破坏或自然破坏。至今仍保留一些历史痕迹,确实不容易。至今仍被世人尤其是修行者所铭记和铭记,甚至成为一座繁华的寺庙。使用城市重要交通街道的道路名称。 21世纪初,“木塔寺”被冠以“佛教文化主题公园”的称号,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经过建设者十余年的辛勤开发建设,现已成为西安历史文化经典和地标建筑。旅游景点“木塔寺生态遗址公园”。

“木塔寺”有隋唐第一名刹的称号,也有千年古刹的美誉。 “木塔寺”在风霜雪雨中创造了历史辉煌,经历了多次灾难,见证了十多个朝代的变迁。从诞生到现在,“木塔寺”除了名字以外,都发生了变化。一会儿繁盛,一会儿大寺,一会儿小寺。但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未间断,一直传承至今。像“木塔寺”这样的寺庙历史和经验,佛教众生和文化遗产,在全国都是罕见的。

“木塔寺”的具体位置位于陕西省西安市。

一、“木塔寺”现状

“木塔寺”现隶属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管辖。 2009年,“木塔寺”被西安市人民政府、高新区政府确定为重点开发建设项目。依托“木塔寺”原址,政府投资数亿元。经过多年的逐步投资建设,“木塔寺”已建成开放式的“木塔寺生态遗产公园”。

“木塔帕斯生态遗产园”具体位置北邻科技六路,南临科技八路,东临木塔帕斯路,西邻唐延西路。

“木塔寺生态遗产公园”按木塔寺西路分为“木塔寺”北园和“木塔寺”南园。南北两个公园总面积约6.78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5.5万平方米,硬铺面积1.3万平方米,水域面积5020平方米。

在靠近科技六路的“木塔寺”遗址北园,仍可看到古建筑和残存遗址,包括:寺址北端已危,尚不清楚是否曾被毁。由“寺院、僧人、俗人、村民、政府、……”组成,谁管理着后殿三座破旧的窑洞,占地一亩多;大雄宝殿基基、山门遗址和殿堂底线两侧种植有两棵受保护的古槐树。

就连仅存的山门、后殿等少数遗迹,也都是清代康熙年间所建,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

寺址北端东北角围合的一亩多土地,是千年名寺、隋唐第一寺“木塔寺”仅存的传承与温情的痕迹。唐朝。后殿三座窑洞的残存照片摄于2011年9月之前。青砖雕花砌成的窑洞式“佛洞”,与昔日的“木塔寺”遥遥相望,显得十分华丽。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仁慈。这是建设者的善意之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佛洞”内部基本保存完好,不像外面三个窑洞破旧摇摇欲坠的样子,看上去像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这可能与窑洞入口处采取的局部加固措施有关。

近十年来“木塔寺”受损愈加严重,与木塔寺生态遗产公园的开发建设基本吻合。

“木塔寺”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可能与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结果有着很深的恩怨。 “木塔寺”的“痛”,不仅是政府的“痛”,也是僧人的“痛”;美好环境的“痛”,和谐社会的“痛”,鲁莽行为的“痛”。 “木塔寺”后殿的“佛洞”如明镜。表面上看似乎是利益集团的反映,但在老百姓看来,实际上是败坏了政府的脸面。投资数亿元建设“木塔寺生态遗产园”,打造西安“佛教文化园”独特的历史文化经典和宣传西安外府旅游景观繁荣的名片。也就是说,“木塔寺”是“木塔寺生态遗产园”的核心,灵魂所在。但看“木塔寺”现在的样子,确实很不体面,与整个环境格格不入。为此,“木塔寺”非常害羞和不好意思,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或者永远消失。

2、“木塔寺”的前世今生

“木塔寺”是隋唐时期长安城的一座著名寺庙。原名“禅定寺、大状岩寺”。

“禅定寺”始建于公元603年,是隋文帝为独孤贤皇后修建的。公元618年,改名“大庄岩寺”。

“大庄严寺”位于长安城西南角永阳坊东半部,与永阳坊西半部“大宗智寺”毗邻。

“大庄岩寺”与“大宗智寺”结构相同,规模均较大。两寺各有一座七层木塔,规格相同,高330英尺(约97米),周长120米。 (约176米),其雄伟壮观,可能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木塔。可惜毁于国战。

“木塔寺”木塔与建于辽庆宁二年(公元1056年,宋至和三年)、六年的山西应县木塔相比金明昌年间(公元1195年,南宋庆元元年)。它建于300多年前。塔的高度也比应县木塔高了30米左右,底座直径也高了10米左右。看看应县的木塔,就能看出那个时代“木塔寺”的宏伟。

“木塔寺”主体造型为木结构,外檐为阁楼形式。塔内壁由空心砖砌成,每层都有门、窗、地板、走廊和塔心。木塔上所有窗户均饰有雕花图案,门楣上镶有雕花砖砌成的横匾。 “木塔寺”建筑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寺内僧众弟子众多。佛经、文物丰富多彩。其木建筑的价值和地位很高。

“木塔寺”殿内僧舍排列有序,结构形式统一。 “木塔寺”是历史上的人文景观杰作,建筑经典。不仅内涵深刻,而且还具有神圣的内涵。

“大庄严寺”、“大宗池寺”是隋唐时期的皇家寺庙,因而备受尊崇。这两座寺庙在长安城众多佛教寺庙中一直处于非常显赫的地位,香火十分盛大。

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佛运动中,明确保护“大状岩寺”免遭焚毁。

公元852年,“大庄岩寺”更名为“圣寿寺”。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寺庙与长安城同时遭到严重破坏。

木结构容易着火和腐烂。唐宋时期,两座木塔虽有轻微损坏和修复,但结构坚固,数百年屹立不倒。一直到元末,即隋朝七百年后,隋朝的两座木塔已经在长安城矗立了近千年。毁于战乱。

“木塔寺”宋、元、明时期曾多次修葺,明末再次被毁。

清康熙年间,该寺两次重修,定名“木塔寺”。此后的350多年里,“木塔寺”经历了多次人为和自然的破坏,寺内的建筑消失了。然而,“木塔寺”却因寺庙的香火而得以幸存。如今,世人仍有幸见到清代康熙年间修建的山门、两棵唐代龙爪古槐、后殿等数处遗迹。

三、“木塔寺”的沿革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解放初期,“木塔寺”寺院及其附属土地共计150余亩。该寺为二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五佛堂、前院东西厢房12间、后院东西厢房6间、藏经楼旧基房3间、13间多层木塔底座。寺墙完整,长234米,宽164.5米。墙内土地面积50余亩,住僧人19人,牲畜、车辆、家具齐全。

1951年土地改革时,划拨24亩土地给寺庙; 1952年,寺内120余亩土地被收归国家。西安市人民政府建设局园林管理处设立苗圃,寺院由僧人管理。此外,政府还拨出20亩耕地,供僧侣耕种、自给自足。当时的住持和尚是常慧法师,负责人是曾照法师。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时,“木塔寺”仍保持着解放初期的面貌。它由三名僧侣管理,拥有24英亩土地。

1959年初,“木塔寺”的管理僧人被调往“大兴山寺”,并将寺院及土地借给西安市建设局园林管理处管理。 1959年至1975年文革结束,由西安市建设局园林管理处管理。

1975年后,僧侣和部分俗人开始在“木塔寺”寺院或遗址进行佛教活动。 1978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调整宗教政策,尊重人民信仰自由,信教群众数量不断增加。隋唐第一名刹、千年古刹——“木塔寺”,已成为木塔寨及周边百姓、俗人、以及一些仰慕僧人向往的心灵净化之地和精神归宿。他们迫切请求并希望恢复“木塔寺”的佛教活动。

“木塔寺生态遗产园”开发建设十余年来,寺址北端东北角围有一亩余地,未被拆除,在开发过程中得以保留。奋斗,依然存在。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后殿“佛洞”内三个受损的窑洞,是僧侣、俗人、信徒希望在“木塔寺”恢复佛教活动的最好、最有力的证据。三座窑洞岌岌可危,濒临毁灭。最后也是最好的告诉。

4.“木塔寺”的过去

自“木塔寺”建立以来,母亲们就跟随儿子们。 “木塔寺”被誉为高规格、高水平的皇家寺庙,历代佛教修行繁盛,高僧大德层出不穷,文人墨客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名字后面还有他们的诗。据《高僧续传》和《宋代高僧传》记载:“此寺至少出过32位高僧”。唐代大翻译家、旅行家、圣僧玄奘大师初来长安时就居住于此。这座寺庙里,他亲手栽种的两棵槐树,至今仍在大殿前枝繁叶茂,枝繁叶茂。宋民秋《长安志》记载:“昔有佛牙,长三寸。” “大庄严寺”曾举办“释迦牟尼佛牙供法会,法会非常成功,以至于迁都(长安)”。

一、“木塔寺”与佛牙的渊源

据佛教史料记载,释迦牟尼成佛后,佛留下了四颗灵牙。其中一只被众神带到天上,一只被龙王藏在龙宫;人类世界只剩下两人了。世界上两颗佛牙中的一颗传给了狮子王国(锡兰,今斯里兰卡);另一个是传到武昌国,再从武昌国传到我国的和阗(新疆和田县)。

南北朝时期,建康(今南京市)有一位僧人,名叫法显。他受到东晋高僧法显及其智猛西行印度礼佛求法的影响。他从小就立志不惜牺牲自己西行圣地。刘宋元徽三年(475年),法显从建康出发,西行求法。一路上,他露天露宿,忍饥受寒,受过生命垂危的重伤。他越过戈壁荒野,越过万里大漠,到达了和阗。由于道路不通,他西行的雄心不得不中断。经瑞瑞(该国古称柔然,位于今鄂尔浑河、图拉河一带)返回时,意外发现了一件舍利,犹如宝藏。法显和尚心想,这次西行虽然没有到达心目中的圣地,但如果能得到佛牙(灵牙),最终还是值得的。于是他将佛牙(灵牙)舍利请回南齐建康。法显将佛牙(灵牙)舍利向他人保密了15年。直到南齐永明七年(489年),他才捐献佛牙(灵牙)舍利,供奉于上顶林寺。灵崖阁深受世界各地佛教徒的广泛朝拜。

梁武帝三年(公元522年)正月的一个夜晚,一伙凶恶无比、开火的武士,以搜捕家奴为名,强行敲开上定林寺的大门。 ,闯入佛牙舍利阁,拿走了佛牙舍利。灵牙文物被洗劫一空,一时下落不明。

三十五年后,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陈霸先宣布在上定林寺找到了遭受劫难的佛牙(灵牙),并举行了盛大的“佛教布施仪式”和外行人。” ”,陈霸先亲自参拜了佛牙(灵牙)。原来,这颗佛牙(灵牙)舍利不知道什么时候落入了佘山“庆云寺”的萨满慧星手中。慧星之前圆寂后,他将佛牙(灵牙)交给弟子慧智保存,慧智将佛牙(灵牙)舍利回敬给陈霸贤。

隋灭陈、统一隋后,佛牙舍利(灵牙)由建康(南京)经扬州转运至长安城(西安),供奉于“禅定寺”。 ”在长安大兴。

唐代是中国佛教盛行的时期。佛教受到历代皇帝的高度推崇和弘扬,并开始流行。作为佛教神圣舍利,牙舍利(灵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特建“大庄严寺释迦牟尼舍利塔”,内供奉佛牙(灵牙)舍利。一时间,长安的“大庄岩寺”繁荣昌盛。世界各地的佛教徒纷纷前来顶礼膜拜,并以此为荣。佛牙(灵牙)舍利更加出名。

大中七年(853年),唐玄宗李祯亲临“大状岩寺”,供奉佛牙(灵牙)舍利,成为轰动一时的事件。

光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爆发。唐僖宗李玄仓皇逃离长安城。他舍不得扔掉佛牙(灵牙)舍利,带着佛牙(灵牙)舍利来到了四川。后唐落入成都尹孟之祥(后蜀创始人)手中。后唐明宗李济诞辰之日,孟知祥派五位僧人进献佛牙(灵牙)舍利,佛牙(灵牙)舍利由四川转运至洛阳。

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洛阳左右街僧人卢克昭将佛牙(灵牙)舍利带到汴京(河南开封)。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契丹人入侵汴京,将佛牙(灵牙)舍利带到正定(河北正定),后落入北汉高僧善会手中。当时,北汉恰好与辽国关系良好,又与后周、北宋为敌。

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北宋屡次进攻北汉时,山会带着佛牙(灵牙)舍利来到了辽国首都燕京(北京)。

辽道宗七年(1071年),辽国宰相耶律仁贤的母亲燕国郑夫人特意修建了一座十三层八面塔——昭贤塔。塔,位于北京西山翠微寺。里面供奉着(灵牙)舍利。这颗佛牙(灵牙)舍利在招仙塔内安然度过了八百三十多年,险些遭到毁坏。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炮火摧毁了这座古塔。附近灵光寺的僧人在清理塔瓦砾时,从塔基下挖出了一封石字。信里有一个沉香盒。盒子内外有山会题写的“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和“天会七年四年”。 “二十三”等词语和梵文咒语。盒子里有一颗佛牙(灵牙)舍利。原来,这座塔初建时,舍利就深藏在塔基之下,所以安然无恙。

这颗佛牙(灵牙)舍利传入中国以来,已历经十多个朝代,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此期间,它曾被隐藏或重新出现过。可以说是遭遇了厄运,熬过了万劫不复。

解放后,这颗佛牙(灵牙)舍利受到政府保护并妥善安置。 1955年,中国佛教协会将佛牙(灵牙)舍利迎至“广济寺”舍利阁供奉。 1957年,在北京西山(八大处)原赵显塔遗址重建“灵光寺”十三层舍利塔,并再次供奉佛牙(灵牙)舍利。

佛牙舍利(灵牙)在世界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隋唐时期,佛牙舍利在西安“木塔寺”供奉了近300年。

2016年6月29日至7月2日,北京西山八部佛牙舍利溯源考察组拜会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北京灵光寺住持长藏和尚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法音社编辑部主任三吉扎西带领考察陕西佛教和佛牙舍利的历史文化渊源,并带领考察团参观“木塔寺”。

陕西拥有无与伦比的佛教文物和宗教文物收藏。历史悠久的遗迹、宏伟的寺院殿堂、巍峨的佛塔、整齐庄严的庭院、浩瀚的经书、庄严肃穆的造像、珍贵精美的文物等等,构成了陕西佛教文化的无穷魅力。历史上,陕西曾是世界佛教文化中心。陕西佛教文化中的佛牙舍利文化在全国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分量。

二、“木塔寺”的文学赞誉

隋唐时期,京都长安城的中国人和有贸易往来的外国人对待这两座雄伟的“木塔”,就像今天中国人对待上海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和金茂大厦一样。他们赶紧前去探望他们。算了,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弄清楚木塔的细节了,只能大概知道它的形状了。不过,从文人留下的隋唐诗词中可以看出当时木塔的鼎盛时期。

古代文人墨客已不复存在,但歌颂它的诗篇却绵绵千余年。 “木塔寺生态遗产园”有诗墙歌颂“木塔寺”的部分废墟建筑,整理如下:

庄严寺、修公园题刻

唐正谷

深秋时节,园内红叶青松,景色秀丽。

病人身残,无香。我的老师看到了他的外表。

有稀疏的钟声和细流,有高耸的塔楼和远处的山峰。

我从来没有寻找过著名的情侣,但在这里却经常遇见。

登上宗池寺阁

唐崔石

绵绵细雨清龙界,晨光洒满凤城。

爬上许多亭阁,欣赏周围郊区的明亮景色。

景邑,周秦之地,山川古今。

其余水在武陵坪。

处处风烟缭绕,草木茂盛。

故人不见,东京戴冠。

“奉和圣令九月初九日,他到了村里,在炎宗宗的指挥下,坚守了两座殿阁”

关于唐宋的问题

又逢闰月、重阳节,梨宝坊仙人盛。

皇上歌云微白,御酒菊仍黄。

风声喧哗漏水,天花板舞动。

河南行福报多,梵宇阳光普照。

《登上总统阁》

岑参

“高阁逼天,登高近日”。

《爬宗池寺佛塔》

孟浩然

登上半空宝塔,京城尽收眼底。

渭水四周竹林环绕,山连坡园。

周围郊区开设了皇宫,街道上招待了人们。

从一开始经历了许多磨难,我为孩子的记忆收集了沙子。

一睹公德,就会增加你的道心。

坐着感受天近了,天上的芬芳赶走了落花。

由此可见当时的京都长安城有多么宏伟。两座木塔高耸入云,各国前来参观的都被其宏伟所折服。两塔也成为了当时中华文明的象征,成为了中华大地上旗帜高高飘扬的帝都长安。

三、“木塔寺”的国际影响力

回顾“木塔寺”的历史和往事,还不止于此。 “木塔寺”的佛教文化遗产十分深厚,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及其国际地位有着广泛而可观的影响。 “木塔寺”的传统广为流传。韩国首尔至今仍保留着一座按唐代“大状岩寺”建筑布局风格建造的寺庙。这座寺庙的木塔几乎是“大壮岩寺”木塔的复制品。韩国这座寺庙的法脉是“大庄严寺”法脉。可见,“木塔寺”不仅有着辉煌的历史文化,而且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国际影响力。

5、“木塔寺”的今生

“木塔寺”是隋代建立的皇家寺庙。被誉为“千年古寺、隋唐第一寺”。是唐代长安城四大古刹之一,极为有名。后来的“木塔寺”曾是一座大型综合性寺庙。主楼可容纳100余人共同读经念佛。在1419年的漫长历史中,“木塔寺”的规模和寺庙建筑都非常有特色和独特。至于它有多独特,僧侣和游客可以亲自去那里了解和比较,可能会更有趣。

“木塔寺”即将被淹没在新城建设的发展之中。随着“木塔寺生态遗产园”的建成运营,为西安这座国际大都市增添了魅力。如果你到此旅游,或许能隐约看到“木塔寺”昔日的风采。

“木塔寺”现居原寺东北角。它有一个一英亩多的小院子,周围堆满了一些简单且难看的材料。破败不堪,与文明社会和环境极不相容。在“木塔寺”的叫喊声中,小院里还保留着清代康熙年间建造的唯一的窑洞式“佛洞”。三个窑洞的厚土护土和外砖墙大部分已倒塌、松动,对窑洞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果不及时采取救援和防护措施,暴雨随时可能导致窑洞倒塌。有跌倒的可能。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木塔寺”确实会成为彻底的废墟,再也无法传承下去了。

“木塔寺”小院内有一些破损或不完整的石头,很可能是文物级别的。一些外地游客,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上海、江浙、广府等地的游客,纷纷来到小院上香。看到今日“木塔寺”的惨状,他们感慨万千,叹息不已。他们说:“哎呀!可惜了!南方就缺少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你们西安的老祖宗留下了这么好的、珍贵的文化资源,你们却不懂得珍惜、发扬光大。那生态呢?”遗址公园?如果没有生态,遗址还能存活多久?“就像世界各地的花花草草、小桥流水、人工景观一样。”南方的人造景观恐怕比西安更好,没有什么值得骄傲和稀奇的。” “你们西安,十三朝古都,有历史底蕴,有文化底蕴,我们都羡慕极了。”但到达后,我们感到非常失望。我们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同样的高楼大厦和人造景点。确实没有太多让人想起过去的事情!”

仔细想想游客和朝圣者的严厉言论,是严厉的,无法反驳的。如果生态遗产公园没有废墟,那么如果没有生态环境可以传播历史,那就像一个人死了,没有灵魂和继承的基础。无论有多少现代元素,它们都会因时间的流逝而黯然失色,并最终从历史阶段撤离。一个没有历史遗产,文化遗产和独特区域特征的古城只是一个没有活力的死亡壳。

超过5,000年来,中国文明在没有中断的情况下被传承下来的原因是,文化连续性的核心应该不会中断。

“ Muta ”到达了一个关键时刻,其生命悬挂在线上,并处于破坏的危险中。 “ muta庙”的最后希望依赖于一英亩的篱笆。

让我们抛弃“ muta庙”,让所有信徒成为纯土地的精神家园。

保护“ muta庙”,以便可以保护,继承和继续1,400年的光荣历史;让“ Muta 生态遗产公园”保持其生态温度;让西安都市更具活力,更迷人,更具吸引力。

2021年6月,“ Muta ”山门的遗迹

(1)

(2)

2022年11月拍摄的“ Muta ”的山门遗迹

“ muta寺”的山门进行了维修维修,并且在“ Muta ”门的额头和洞穴门的额头上进行了维修。

2022年11月中旬拍摄的“佛洞”

关于作者:绰号“ Xin Deng”的Ji 是一位自由职业者,拥有各种爱好,并通过比赛进行探索。在高中时,他曾在中学学习。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从事保险,金融,环境保护和其他领域,并取得了个人研究成果。

提交方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木塔寺:历经千年风雨,见证朝代变迁的佛教文化主题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