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xi1368 发表于 2024-11-16 02:42:23

武汉应届毕业生萧莉:疫情坚定我留汉决心,城市潜力无限

【他们对于留在武汉有什么看法? 】

今年大学毕业留在武汉

小李:“疫情更加坚定了我留在武汉的决心”

小李,22岁,湖南长沙人,武汉体育学院科技学院应届毕业生。她说,在武汉学习生活近五年,见证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武汉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今年年初,武汉成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风暴眼”,但她更加坚定了留在武汉的决心。 “武汉不仅战胜了疫情,经济也迅速复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从家里回到学校时,街道上已经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武汉这座充满烟火气的活力城市,这么快就回来了。”

大学毕业后,小李进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成为一名升学辅导员,实现了自己长久以来的梦想。与此同时,她也在武汉找到了爱情。 “这座城市潜力无限,如果我们留在英雄城发展,相信人生会有更多的可能。”

(图为12月2日,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在武汉洪山体育馆举行。记者彭年摄)

国外大学毕业后到武汉工作

潘婷婷:“我去了3个城市,今年和男朋友定居在武汉。”

“我在三个城市学习、生活过,今年我和男朋友决定在武汉定居。” 25岁的潘婷婷是安徽合肥人。她本科就读于海南大学,今年6月获得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 “我本来选择武汉是为了追求爱情。”潘婷婷说,她和男友是在大学认识的。毕业后,潘婷婷前往北京读研究生,男友则前往武汉继续深造。两人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异地恋。

今年年初,两人开始规划未来的就业和定居方向。 “综合考虑后,我们仍然觉得武汉是一座宜居、包容、潜力巨大的城市,非常适合年轻人发展。” 7月,潘婷婷男友顺利加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研究院,而她也通过了事业单位定向招聘考试,目前在武汉动物园从事动物科普教育工作。

在武汉生活了几个月,潘婷婷最喜欢这座城市的美食。每个周末,两人都会去各大商圈和美食街。潘婷婷觉得,武汉的小吃种类特别丰富,可以满足世界各地人们的不同口味,就像武汉这座不拘一格、包容的城市的气质一样。不久前,他们在武汉买了一套房子,“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了”。

(图为6月15日,2020年暑期武汉高校毕业生线下招聘系列第三场招聘会在武汉大学松庆体育馆举行。招聘现场,主办方打开体育馆所有门窗,通风(记者李子云摄)

外地跳槽到武汉

袁晓东:“我从深圳回汉创业,有多年无人机研发经验。”

“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湖北武汉的无人机市场潜力巨大,所以我选择回来创业。”湖北当阳人袁晓东今年7月正式从深圳回到武汉创业。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此前曾在北京、深圳从事无人机技术研发,并担任深圳某公司技术总监。

目前,袁晓东在武汉一家公司担任项目负责人,负责启动无人机项目。

同时,考虑到无人机的测试和生产应用需要较大的空间,袁晓东特意将公司选址在江夏区。 “武汉的地理环境更加开放,也有利于无人机的研发和生产。”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来江夏创业后,企业还享受了免税、贴息等政府支持,这也让他感受到了武汉对企业家的关爱。

【留在武汉,武汉为他们做了什么? 】

落户武汉很方便

https://kjxy.tcc1955.edu.cn/__local/D/F2/47/197BE306B46E7CBB0AEDBE0F099_F121DD1A_1C70D.jpg

光谷10分钟内可入住,周六不休息

8日中午,武汉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学生来华留学特殊窗口”工作人员雷海琼接待了上午最后一名办事员。已经是中午12点5分了,光是早上就进来了30个人。窗口服务。

雷海琼说,包括政策咨询、落户办理窗口、“网上申请”服务人员在内,专门为大学生来华落户提供服务的人员共有10人。尽管如此,还是感觉很忙碌。今年,大学生落户光谷的热情高涨。仍然很高。

东湖高新区不断简化落户流程,将落户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并在武汉市率先推出大学生落户“网上申请”。面对疫情后的“特殊毕业季”,光谷积极行动,在政务大厅学生落户窗口增设身份证办理服务,为大学生提供落户+办证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落户便利性。同时,政务大厅周六“不打烊”,当好企业服务“服务员”。

通过精耕细作的塔基建设,依托校企资源,光谷在大学生就业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人才数量和质量始终保持在全国高新区第一梯队,是武汉市人才集聚效应最强的地区之一。

在武汉找工作很容易

机场“空招”让大学生足不出户找到好工作

近日,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的大四学生吴某通过网络招聘与中金数字谷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加盟协议。同时,他也顺利将户口落户武汉空港开发区。

“早在疫情期间就已经开始招募了。”该区劳动就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线下招聘受到限制,该区组织了一批龙头企业集中线上宣讲,与求职者互动答疑。国有企业还为大学生​​开辟了专门的招聘渠道。简历投递、面试等流程无需外出即可在线完成。

东西湖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大力引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科技成果。创新型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鼓励企业引进和建立研发中心,努力引进大型院校来区合作。

武汉就业机会多

青山成立9支“就业准备队”,吸纳优质就业岗位4万余个

9日一上班,青山区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高发振就打开手机查看群里的消息。作为进驻该地区的大企业“备战小组”组长,他时刻关注着大企业集团内是否有新的企业。需要。

今年7月,青山区对全区500多家企业进行分类,由各企业相应行政部门牵头,组成9个“就业准备小组”,不定期走访企业,了解用工需求,动员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职位,形成就业清单。同时建立人力资源网络,使企业可以随时联系团队成员,随时提供需求。

一冶集团招聘的人数从去年的800人增加到今年的1000多人。同时,该区搭建平台收集企业需求,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降低企业招聘成本。今年共组织专场招聘会25场,走访20余所高校。如果人才留下来,还将为其提供项目申报、落户落户、子女入学、职称评审等九个方面的人才服务。今年,青山区已吸纳优质就业岗位4万余个。

【如果他们留在武汉,会给武汉带来什么? 】

关键词:活力

年轻人正在各大商圈升温

推动新品牌、新业态在汉落地

12月9日下午,虽然是工作日,但楚河汉街的奶茶、潮流玩具、快时尚店里,依然有不少年轻面孔在购物。尤其是一些新开业的餐饮、时尚休闲娱乐店里,人潮汹涌。

武汉著名商业品牌K11在汉口和光谷布局了两个大型商业综合体。 “汉代新进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为城市特别是各大商圈注入了活力。”高级副总裁褚美玲表示,光谷年轻消费者的旺盛需求以及汉口辐射华中地区的年轻消费趋势,让K11坚定不移地祝福武汉。褚美玲表示,年轻人的活力是新商家进入武汉市场的重要观察判断点。如此多的新品牌、新业态进入武汉,与商家看好武汉年轻消费群体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 电源

https://pics4.baidu.com/feed/d043ad4bd11373f0497634969d9737fdfaed0488.jpeg?token=e29e60bba3b1fe5f60eeff4e9db708e4

猿辅导武汉第二总部

驶入发展快车道

9日,家住光谷的在线教育导师沉荣林在线为孩子们答疑解惑。这位来自安徽的江南大学文理学院应届毕业生,在疫情期间通过网上求职和面试,成功加入猿辅导武汉总部。 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制当天,他抵达汉报到,成为猿辅导武汉指挥部。二总部今年招收的3000名新大学生之一。

猿辅导校企合作负责人卢迪表示,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给在线教育带来了大量的用户流量。 “目前猿辅导在武汉第二总部有7000多名员工,本地校园招聘占70%。我们对武汉的大学生资源非常满意。”

丰富的人力资源,帮助猿辅导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据悉,作为独角兽公司,猿辅导在线教育目前估值为155亿美元。

关键词:创新

高端人才齐聚小米武汉总部

抢占人工智能发展技术制高点

今年新加入小米武汉总部大数据部门的唐家树是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生。他所在的部门,平均年龄不超过28岁。同系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20届毕业生周正坤负责小米信息流的内容质量。

(图为8月18日下午,小米武汉总部举行200名应届毕业生集体入职活动,200名新员工成为新一代武汉小米人。新员工参加YOU乐园互动游戏记者高勇 通讯员 马丹妮 摄

据了解,小米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领域拥有技术优势。小米集团副总裁、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崔宝秋认为,落户武汉三年多来,高端人才不断聚集。小米武汉总部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方面的创新发展远远超出了原来的预期。

据悉,开业三年的小米武汉总部员工人数从最初的20人迅速增长到上个月的近3000人。再用10年时间,发展到万人规模,成为小米集团未来的“超大型研发总部”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高地”。武汉“光芯屏终端网络”产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创业

应届大学毕业生留在武汉创业

想成为武汉城市文化的“代言人”

今年,22岁的何英北选择将自己的公司注册在江岸区良友红坊文化艺术社区。他在校期间一直关注青年文化创业,努力成为城市文化的“代言人”。

1998年出生的何英北,家住哈尔滨,曾在汉学四年。大二期间,何英北与同学成立工作室,主导多部影片的校园营销发行,提供活动策划、创意影像等服务,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十余项。毕业后,面对团队成员的分道扬镳,何英北决定留在武汉。他说,他喜欢武汉,想留下来创业。

创业初期受疫情影响,公司受到严重影响。但在前期积累的资源和江岸区相关部门的政策优惠帮助下,合营北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公司业务开始逐步复苏。

(记者陶克毅王政李佳蔡新兴谈刘伟赵欣陈树通讯员李培培胡雪岩王阳阳冯丽华奚梦瑶马丹妮石鹏举统筹:马振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武汉应届毕业生萧莉:疫情坚定我留汉决心,城市潜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