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方案60 周年: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历史与成就
今年2月11日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60周年纪念日。自从汉语拼音问世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国,它已成为阅读汉字、扫盲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在国际上,它成为拉丁化汉字的转录标准。汉语拼音方案的诞生,与上世纪 30 年代以来新拉丁化文字在人们中的实施是分不开的,拉丁化新文字的一些特点已经被汉语拼音方案吸收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也是我们华语历史上丰富多彩的篇章,是大家激情设计拼音、争做仓颉的时代,以实现教育救国。拉丁化教科书,1935 年在上海出版
起源:北方方言中一种新的拉丁文字的诞生
拉丁化新文字是一种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从 20 世纪 30 年代初到 1958 年,在汉语拼音方案宣布之前在大众中实施。它在汉字改革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汉语拼音的前身。与之前的其他拼音方案不同,例如 -Jalis 风格的拼音(参见 2017 年 4 月 28 日The PaperParty 的文章“20 世纪上半叶最著名的汉英词典,包括 12 种方言的发音”)和汉语罗马字(参见 The Paper 的文章“ , the of the Elite to”,1 月 12 日。 2018 年),它不是指单一的拼音方案,而是几个方案的总称。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前两个是由西方驻华领事馆的汉学家和国内语言学家等精英设计的;另一方面,拉丁化的新文字是由左翼知识分子发明的,并吸引了公众的参与。
屈秋白
1928 年 4 月,屈秋白前往莫斯科主持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苏联消除文盲运动的高潮,其中包括在苏联远东地区的 100,000 名中国劳工。1928 年 9 月,中国南京国立政府大学(曾被教育部改名为大学学院)正式宣布了由“几人协会”制定的“中国罗马字拼音法文体”。和鲁迅一样,曲秋白认为汉罗马字是读者在书房里做的,脱离现实的计划;当时苏联的华人也认为,拉丁字母的识字速度应该比汉字教育来得更快。因此,他决心创建一套更适合大众的拼音方案。
1929 年 2 月,在苏联汉学家 C·B. Колокопов 的赞助下出版了《曲秋白》,借鉴了以前的其他方案,起草了《汉语拉丁字母草案》;10 月,该计划最终定稿,最终命名为“汉语拉丁字母”。1930年春,署名《中国拉丁化字母》的曲伟都首先在莫斯科的《中国问题》杂志第二期上发表,随后又由中国工人共产主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单行小册子,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本小册子以汉字、拉丁化新文字和俄文排版,内容有三方面:第一,讨论了学习汉字的难易程度和汉字拼音化的可能性;二是谈是否有必要记下语气;第三个是方案和拼写。
中国的拉丁字母
1931 年 9 月,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了第一次汉字拉丁化大会,确定了新文字拉丁化的计划。然而,由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国工人基本上都是北方人,事实上,大会通过的计划只是北方方言的新拉丁化文字。它的语音标准接近于“发音统一社”于 1913 年建立的旧国音(见 The Paper:,2017 年 6 月 25 日,The Paper:)一文《标记汉字的无遗传尝试:注音符号的历史》)。作为汉语拼音的前身,Beila 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主要区别在于:
1. 区分尖群音,看文字处理类的邮政拼音,就算是腭化的,也是按照非腭化来拼写的。例如:giu (九), ziu (葡萄酒)。
2. 不要写空韵(顶元音),i 只表示元音 。示例:z(单词)。
3. ü 在汉语拼音中,在新文字中写成 y;汉语拼音中使用的 y 前缀在新脚本中指定为 j,但它仅用于分隔单词中间的音节。
第四,汉语拼音的 er 在新文字中写成 r。
5. 声调没有标记,声调被视为应该从中文中删除的元素。只有少数极其必要且容易混淆的被保存下来,通过更改拼写来区分它们,例如:jou (有), ju (再次), maai (买), mai (卖), (山西), (陕西);
6. 外来词的直接拼写,例如:(拉丁化)。
北方方言拉丁化的新脚本方案
会议还制定了新文字拉丁化的 13 条原则,一般是指汉语拼音必须现代化、国际化、大众化、方言化。会议根据当时的国情,主张字母设计尽量覆盖所有汉语方言,每种方言都可以自己拼书写。通俗化和方言化是新文字与国罗最大的区别,而国罗有明确的语音标准,正如鲁迅后来说:“现在的中国不是统一一种语言的,所以必须根据每个地方的语言来拼写,以后再尝试交流。此外,由于时代的限制,大会和果罗派一样,认为应该废除汉字。
《中国新文字十三项原则》1950年3月16日转载于《宁波人民日报》
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down/2077cc33db202d22deed4e18875fa142.jpeg?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bucket_baidu-rmb-video-cover-1,image_YmpoL25ld3MvNjUzZjZkMjRlMDJiNjdjZWU1NzEzODg0MDNhYTQ0YzQucG5n,type_RlpMYW5UaW5nSGVpU01HQg==,w_33,text_QOiAgeS8iuWQjOWtpg==,size_33,x_26,y_26,interval_2,color_FFFFFF,effect_softoutline,shc_000000,blr_2,align_1
计划确定后,新文字的拉丁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到 1933 年 11 月,远东已经出版了 47 本新语言书籍,累计印刷量超过 100,000 册。
星火:宁波腔新字拉丁化的做法
在 30 年代初,尽管新的语言教育已经在国外如火如荼;在国内,由于国民党对新闻的封锁,公众起初并不知道新剧本。世界语家方山静(笔名焦峰,浙江镇海人)是第一个将新拉丁文字引入中国的人。1933年,他在世界语机关刊物《新舞台》上看到萧三的《中国书法拉丁化》后,将其翻译成中文,引起了国内文化界的注意。同年10月,方山敬出版《中国书法的拉丁化》,号召大力推广新文字。
方善静
上海是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中心。1934 年,上海文化界开始了一场流行的语言辩论,鲁迅等人批评王茂祖等当时的老文人“废除白话”、“恢复文学语言”、“崇尚孔子读经”等悖谬主张,也起到了推动新文字拉丁化运动的作用。汉字改革家叶来士(原名包淑媛,江苏吴县人,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汉字改革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顾问)在《大众语言、母语与拉丁化》中指出:“'土画文字'(方言书写的拼音文字)是扫除文盲的有力武器。它是流行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积极倡导所有当地方言地区的拉丁化。10 月 13 日,鲁迅发表文章称,新文字是扫盲的有力工具:“但在中国,只有大约十分之二的人口识字,会写字的人当然就更少了......只有当拉丁化提案出现时,问题的症结才被抓住。“(鲁迅,《中国散文的新生活》)。
叶来士
同年 8 月,叶来石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拉丁化研究会,开始着手拉丁化新文字的传播工作。该协会做的第一件事是出版一本关于新文字的小册子,“中国文字的拉丁化:理论、原则和方案”。11月,上海世界语协会期刊《语言学》发表了方山敬的《宁波话拉丁化草案》,证明了新文字可以普及和方言化。这种令人兴奋的做法极大地扩展了新拉丁文字的范围。
汉字拉丁化:理论、原则和方案
鲁迅支持新剧本的最大原因就是好学,“只要知道这 28 个字母,学一点拼字就行,除了懒虫低能儿,谁都能写懂。而且它还有一个好处是能够快速编写。1935 年 3 月,毛盾还发表了《论新人物》,阐述了他明确的支持立场。
1935 年 12 月,拉丁化新文字迎来了运动史上最辉煌的节点。陶行知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新字研究会,作为全国新字研究组的总会,为全国各地的社团和工作者起到了巨大的协调作用。研究会采纳了由蔡元培(原来是国罗最重要的支持者,现在支持新文字)、孙可、鲁迅、陶行之、陈望道等 688 位中国各界知名人士签署的《我们关于实施新文字的意见》。“中国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日本同年开始侵占华北地区,并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河北东卫共产主义自治政府'),我们必须教育公众......中国公众需要的新文字是拼音的新文字。该意见书还对新脚本的实施提出了六项具体建议。
拉丁文读作“人人团结一致”。
辽源:拉丁化新文字在流行语言中的传播
“发音统一协会”会长吴志辉曾回忆,1913 年会议上收集的拼音方案多种多样,让他觉得“大家都想成为仓颉”。与拉丁化新文字传播的时期相比,这一时期对设计的热情显然是无与伦比的。音标的设计者需要具有较高的传统小学造诣(小学是研究古代汉语文字的学科,包括释音学、释义语言学、释义释经等),发音统一协会的 80 名代表都是语言精英;而拉丁化新文字方案的设计者只需要具备识字水平。在鲁迅等国内知名人物的推动下,在方山经等核心学者的影响下,出现了新字拉丁化的N方案,中国出现了一个人人争相当仓颉的时代。其实,这也是流行语言运动在书写方面的延伸和实践。
从 1934 年到 1937 年,北拉之后,设计了 13 种方言,包括宁波、上海话(后更名为江南)、苏州、无锡、温州、福州、厦门、客家、广州、潮州、广西、湖北和四川。不仅如此,许多大型方言甚至出现了县级方言方案,比如方山净的家乡宁波,也催生了镇海话的新拉丁文字(李昌来设计)和定海话的新文字(杨良基设计)。在这个时代,流行设计拼音的活力可能只能与 80 年代相媲美,那时出现了成千上万的“代码”,发明了成千上万的汉字输入法。
拉丁化运动快速发展的另一个表现是大量公民社会研究团体的出现。根据倪海舒(原名倪惭良,上海人,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曾任汉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的统计,语言学家倪海舒(原名倪惭良,上海人,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曾任汉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说: “汉字拉丁化提出后,在上海、北平、天津、太原、开封、习安、重庆、昆明、汉口、长沙、南京、扬州、苏州、无锡、宁波、都山、贵州、广东、普宁、溁阳、河南、鲁氏,以及曼谷、东京、巴黎、柏林等地的国外新文字促进会成立了'新字研究会'和'新字推广会'。”从 1934 年 8 月到 1937 年 8 月,这三年间,至少有 70 个拉丁化团体在各地成立。“(倪海书,《汉语拼音运动史纲要》)。
自从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发起以来,南京国民政府一直处于反对状态,认为这会影响语音符号的地位。1936 年 1 月 1 日,国民党开始禁止新语言,下令禁止报纸刊登有关新语言的文章,“然后开始在上海和北平逮捕人,逮捕行动都是作为共产党的办公室进行的”。10月,上海工人夜校新剧本班的学生因用北方方言和上海拉丁化写横幅告别鲁迅而被捕。
1938 年,蒋介石撤退到汉口。5月,为了对付残酷的抗日战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不得不宣布解禁,“如果汉字拉丁化运动不妨碍或分散中国人民抗日力量的注意力, 从纯粹的学术角度来研究它,或者将其视为社会运动的工具,并非不可能。(倪海淑,《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与编年史的开始与结束》)新剧本终于等待了国家政府的认可。撤退到汉口的新文字运动核心人物方山敬和叶来士,也与曾打过好几场论战的郭罗派的对手王玉川达成了和解共识。9月,国民党的战时指挥中心汉口也以《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等新语言出现。
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f9198618367adab44aed61742d9aa41c8701a18b4eff
《钟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新文本版本。
与国民党不同,共产党一直是拉丁化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在陕甘甬边境地区和根据地(解放区)成立了新的文字研究学会。1940 年 2 月,拉丁化播种队在苏北抗日根据地成立;1940 年 11 月,延安筹建陕甘甬边区新文字协会;1942 年 6 月,淮南新文字促进会在苏安边境地区成立。当时解放区发行新字邮票或教材,这是应用新字的历史证据。2017 年 12 月 23 日,一枚 1943 年“玄南”五叉星邮票 20 分以人民币售出。同时是 1945 年由树雄区发行的 1 角邮票。
1949年,解放区辽宁西省人民政府教科书《新字九日》。
抗战爆发后,与几乎消失的汉字罗马字相比,新的拉丁文字也显示出了极大的生命力。1937 年 11 月至 1938 年 11 月,倪海书等人在上海 40 个难民收容所的 3 万名难民中进行了识字实验,取得了显著效果。在解放区,人们在贝拉的帮助下,扫盲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难民收容所的新语言班上授课
从解放到“汉语拼音方案”颁布的这段时间里,中国人民仍然热衷于研究新字。1949 年 9 月,上海成立上海新作家协会,陈望道任会长,倪海书任副会长。该学会的“语言知识”每期印刷 150,000 份。杭州、宁波、青岛等全国主要城市,甚至日本、新加坡的华侨华人也都有新的写作教育活动。
1949 年 8 月,吴玉章致信毛泽东主席,认为要有效扫除文盲,必须迅速进行文字文字改革。10 月 10 日,汉字改良会正式成立,其任务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1951年12月,政府理事会文教委员会成立汉字改革研究会,由马旭伦任主任,吴玉章任副主任委员,成员主要包括原来参与语音符号的人,参加汉语罗马字的人(李锦熙等前两位), 以及参与新字拉丁化的(如叶来诗、倪海书)。到1955年,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和华侨的633人寄来了655个汉语拼音文字,汉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从中挑选出264个,编纂了《各地人民送来的汉语拼音方案汇编》作为汉语拼音方案发展的参考资料。这种现象与新写作运动密不可分。
“各地人送汉语拼音方案汇编”。
1955 年 10 月 14 日,汉字改革委员会拼音程序委员会向国字改革会议提交的《汉字拼音(拉丁字母)方案初稿》也与北拉颇为相似,也分为尖锐的组。1958 年,汉语拼音方案正式颁布,该方案还融合了音标、汉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的特点。
1958 年 2 月 3 日,吴玉章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了关于汉语拼音程序的报告
1986 年 1 月,晚年叶来石深情回忆道:“新文字拉丁化是解放前中国历史上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文字改革运动......它与当时的救世运动紧密结合,深入到工、农、军、难民和华侨中,赢得了蔡元培、张一林、鲁迅等众多进步爱国人士的青睐......以及其他人极其热情的支持......这是一次非常有用的探索,它的经验,包括它的缺点,今天值得记住。(倪海书《拉丁化新书写运动与编年史的开始与结束》序言)老人的断言是对新写作运动的最好总结。
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和编年史的开始和结束
引用:
倪海书:“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开始与结束”,知识出版社,1987 年 12 月
叶来时:《叶来时作品集》,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9月
《市川贯与小松兰:中国百年》,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年 9 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