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这面壮丽旗帜永远高扬
让伟大的爱国主义旗帜永远高高飘扬新华社记者
2024年9月1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15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致敬功勋模范,弘扬英雄精神,激发全社会澎湃的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是世界上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和情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强国志气,践行报国之志,让伟大的祖国旗帜升腾起来。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大地上高飞。
永恒:“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015年12月30日,爱国主义相关问题走进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课堂。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爱国主义并长期思考。
小时候,母亲带着习近平去新华书店买《岳飞传》等小说。回来后,我给他讲了精忠报国、给婆婆纹身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回忆:“我说,把这几个字纹在上面很痛!我妈妈说很痛,但她记在心里。‘精忠报国’这四个字我从那时起一直记在心里,直到现在。”这也是我一生所追求的目标。”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看向人民,心目中始终是“国之大者”。总书记用最好的榜样诠释了什么是精忠报国、什么是家国情怀。
2019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时任意大利众议院议长菲科。当被问及当选国家主席有何感受时,习近平主席的回答充满诚意:“我愿意达到‘无私’的境界,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以身作则,旗帜鲜明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爱国主义放在重要位置,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观念,将把爱国主义精神弘扬到治国理政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追本溯源,探寻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因。
“历史深刻证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是割不掉、断不掉、消灭不掉的。” 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回顾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热情主题和精神“脐带”。
习近平总书记着力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思想精髓,振兴爱国主义悠久传统。
9月25日,写有“祝福祖国”字样的巨型花篮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揭幕。篮顶高18米,以喜庆的果蔬篮为主景。篮子里除了传统的牡丹、玫瑰等花卉外,还放有象征吉祥、吉祥、丰收、繁荣的葫芦、南瓜、辣椒等。等待果蔬,体现“果蔬飘香,花开烂漫”。篮子南侧写有“祝福祖国”和“1949-2024”字样,篮子北侧写有“庆贺世界”和“1949-2024”字样。花坛底部直径45米,为如意图案,寓意国泰民安、吉祥如意。图为当天拍摄的巨型花篮《祝福祖国》。新华社记者 陈忠浩 摄/
无论是“先忧天下,后乐天下”的政治抱负,“虽居卑微,不敢忘忧国”,“生死存亡,为天下之利”的政治抱负。国家,怎能避免因祸得福”?所表现出来的报国情怀,也是“自古生无死者,留一忠心照亮历史”、“献身到底,死而后已”所体现的奉献精神……这些“满腔热情地歌唱、表达对祖国的感情”的名言,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深刻体现,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我们要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关心国家、关心人民,爱国爱民”。回顾1911年辛亥革命110年的历史,我们呼吁“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总结伟大抗战精神,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为重要内涵,视其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人民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刻、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指出。
在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体系中,核心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深刻内涵。
——立足当下,明确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本质。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孙中山先生曾指出,人生最伟大的事情就是“懂得爱国”。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定倡导者和践行者。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人民践行爱国主义的胜利果实。只有坚持爱国主义、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能生动、真实。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爱国主义、爱党、爱社会主义已经深深融入当代中国,把国家的命运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必须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长期、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是长期的、不可动摇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须长期坚持扎根中国、学习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方针,不可动摇。”
——瞄准重点,把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
20世纪50年代,解放后的新疆于田县农民库尔班吐鲁木“骑着毛驴进京”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
“库尔班吐鲁木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杰出代表,我小时候就听过他热爱党、热爱国家的故事,非常感人。” 2017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库尔班·图鲁木长女托呼提汗·库尔班回信,希望库尔班一家“与乡亲们一道,做爱党、爱祖国、爱中华的榜样”。鼓励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202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子孙后代回信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其他希望你们继承先人的光荣传统,继续书写誓言纪念碑的故事,让民族团结的故事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纵观中华民族历史,深厚而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维护中国各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和民和,百业兴。国家的团结、人民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是我们事业必胜的基本保证。
https://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9/04/1126450347_15991551649301n.jpg
习近平总书记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着力点和目标。加强民族工作,总书记强调“坚持正确的祖国和民族观”;明确宗教工作方向,总书记要求“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总书记提出“坚决保卫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把爱国主义视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为筑牢国家团结、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铁墙提供坚强精神支撑。
着眼于心、灵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的主题。”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有诚信,要有人格。无论是诚信还是人格,爱国主义是第一位的。”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深情告诫。
热爱祖国源于人的自然情感,需要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来滋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对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取得显著成果。
——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
2019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这份近万字的纲要,详细阐述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群体目标、载体方式等,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爱国主义教育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国奉献作为个人道德主要内容之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用法治保障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深入,进而到公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行为规范、行业规范、团体章程等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要求正在制定和完善……系列制度规范,为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长期开展提供制度指导。
从把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思想工作责任制,到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管理、宣传部门协同、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到建立爱国主义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日益完善的工作架构和工作机制,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深入和巩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热爱祖国的种子深深埋藏在孩子们的心中。图为2024年5月30日,临近国际儿童节,河北省石家庄市锦州实验小学的学生进行合唱表演。张晓峰 摄/新华社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创新爱国主义组织机制教育和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工作逐步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章可循,帮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成为时代的强音。
——聚焦青少年,面向全民。
2019年1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澳门濠江中学附属精英学校考察。
濠江中学有着悠久的爱国传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任校长杜兰带领全校师生在校园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级红旗。
2019年5月,孩子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浓浓的家国情怀、爱国情怀跃然纸上。总书记很感动,给孩子们回信时表示想去学校看看。总书记在信中勉励孩子们“继承爱国爱澳的优良传统”,“长大后为澳门建设和中华民族振兴作出更多贡献”。就在回信半年多后,正在澳门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应邀而来。此次视察,总书记高度肯定了澳门同胞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对进一步做好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要求。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爱国故事与其他新鲜素材有机融合;结合青少年兴趣爱好和接受习惯,优化爱国文化作品供给……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被摆上议事日程更加突出的位置,热爱中国的种子深深埋藏在孩子们的心中。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必须突出教育的普遍性。根据不同群体特点,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和维度不断丰富。
科研人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科学家精神”,攀登科学高峰;教师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实现梦想;文艺工作者努力“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以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华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生活中秉持爱国主义精神,将自己的个人融入其中,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在各个领域做出非凡的贡献。
——丰富实践载体,加强阵地建设。
在江苏省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里,照片、史料、文物讲述着新四军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不时驻足观摩,与大家交流。总书记深刻指出:“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有新内容、新途径、丰富实践载体。
随处可见的红色地标成为延续红色基因的“讲台”。特殊的纪念日已成为中国人民集体记忆的坐标。他们每次举起同一面旗帜,唱同一首歌,都增强了民族意识和集体观念……
不断丰富实践载体,是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起航的坚实基础,是推动爱国主义深入人心、成为亿万人民行动的关键阵地。
——营造浓厚氛围,营造更强“磁场”。
2024年9月29日,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再次见证了辉煌时刻: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授予仪式在此隆重举行。在热烈、庄严的气氛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发奖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最高标准表彰英雄模范。
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人民科学家”赵忠贤、胸怀宽广、精诚报国的“人民教育家”黄大年、坚守岗位的“人民卫士”巴伊卡·克利迪别克奔赴高原,保卫祖国边疆……他们的名字铭刻在时代的丰碑上,他们的事迹感动了亿万同胞。
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广为传唱,引导人们把敬佩之情和情感转化为创业、精忠报国的实际行动;爱国宣传报道接地气、生动、深入人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感染、激励人们……
爱国气氛浓厚、深厚,家国情怀深入人心。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成效更加显着。爱国正义之歌在大江南北持续传唱,成为新时代最强音。
一起奔跑:“只要我们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斗争中迸发出压倒性的历史力量。”
https://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9/04/1126450347_15991551812741n.jpg
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华巨轮乘风破浪的强大引擎,是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宏伟旗帜。
爱国主义精神和战斗精神。踏上新征程,只有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才能进一步凝聚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朝气蓬勃走向未来。
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强则体育强。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40枚金牌、91枚奖牌,创造了我国海外参加夏季奥运会的最好成绩,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图为2024年7月26日第33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前,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乒乓球运动员马龙挥舞国旗。新华社记者曹灿/摄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凸显时代特征,走中国式现代化强国道路。
“西有恒山,东有岳麓,城南讲堂隔其间。”秋高气爽的时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的学子们高唱校歌,迎来充满希望的新学期。
近代以来,这所“千年学府、百年师范”,弘扬着“讲道惠民”的教育传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进步青年立志报国,投身时代潮流。
2024年3月18日,春雨绵绵,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视察调研。回顾历史,畅谈当今时代的重要责任,总书记叮嘱同学们要教育引导同学们“胸怀报国强国之志,争做无愧于强国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才”。国家、民族复兴”。
爱国主义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情怀和责任,深深植根于民族复兴的梦想之中。
新时代伊始,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梦”为起点,勾勒出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引起神州大地的强烈共鸣和广泛认同。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进一步为亿万中国人民强国报国指明了道路。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当前爱国主义实践的必然要求。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会遇到各种不确定、不可预测的重大风险挑战和困难障碍。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利益诉求,爱国主义最能凝聚共识、促进团结;解决改革发展稳定和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问题;爱国主义最能激发勇于斗争、掌握主动的精神力量;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爱国主义是我们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的重要精神武器。
新征程上,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建设强国、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团结奋进报国。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更好肩负新时代文化使命。
宝鸡古称陈仓,孕育了周、秦文化,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 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
站在宝鸡青铜博物馆镇院之宝何尊前,习近平总书记沉思良久。何尊的铭文中有“寨子中国”二字,是迄今为止对“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千百年来,“中国”二字与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文明联系在一起,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自信和自豪的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感叹:“中华五千年文明,需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其内涵和精神,宣传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让大家更加尊重它、热爱它、提升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了解和接受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是培育和发展爱国主义的重要条件,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在要求。
北京中轴线上,传统建筑与现代城市景观交相辉映,折射出古都的历史与新魅力;在西安的唐朝不夜城,身着传统服饰的年轻游客与“李白”吟诗,与“狄仁杰”聊天;博物馆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远道而来,共赴这场穿越历史的文化盛宴……“为什么是中国”的答案在人们心中越来越清晰,一道道新的文化景观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未来中国》正在书写。
共和国是红色的,这种颜色是不能淡化的。硝烟中诞生的革命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伟大斗争中孕育出来的文化,爱国主义是其深厚底蕴。
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前,游客众多。革命圣地延安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每一座红色圣地都成为人们重温初心的生动课堂。烈士陵园总有年轻人自发悼念,每一位英雄的名字都会长久地铭记在人们心中。 ;舞剧《永恒的波浪》掀起观剧热潮,经典老歌《英雄赞歌》至今仍脍炙人口大江南北,红色文艺作品不朽深入人心人们...
在新的征程上,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面向世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中国人民对塞尔维亚一直怀有特殊的友好感情。南斯拉夫电影《大桥》和歌曲《啊,再见,朋友》在中国广泛流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和反法西斯精神,也陪伴我走过了一段路。”我的青春时代。”习近平主席2024年5月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时作出上述表示。
爱国主义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情感,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从“一带一路”架起连接世界的桥梁,到唱响合作共赢主旋律的全球发展倡议,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汇聚强大力量,共建美好未来。更美好的世界...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观看“北京时间”,听“中国的声音”并认识到“中国的解决方案”。 “当世界是善良的时候,中国就会好;当中国是善良的时候,世界将会变得更好”,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在新的旅程中,继承和推进爱国主义的精神意味着将爱国主义的精神与扩大到外界的开放相结合。我们不仅应该善于寻求智慧和吸收不同文明的营养,而且还承担着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并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想将自己的心向中国和我的岁月寄给山脉和河流。
“你是中国人吗?” “你爱中国吗?” “你想要中国吗?” 80多年前,当中国民族的生存处于危险之中时,南卡大学校长张·波林(Zhang )提出了鼓舞人心的“三个爱国问题”。
秘书长习近平的英雄宣言穿越历史云,走向国家复兴的光明未来,这不仅是历史问题,而且是时代和未来的问题。我们必须继续一代地询问和回答它们。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