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古树名木有 508.19 万株,承载民族记忆见证历史
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 刘彦君圆桌嘉宾
刘强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二级巡视员
李伟 湖南省林业局副局长
李天满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朱汉民
李建雄 陕西省黄陵县县长
盛夏时节,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矗立着一棵27米高、只能六七人抱的大树。远看如松,近看如柏。枝条高耸入云,粗壮而笔直。
这就是世界上唯一发现的树中的“国宝”剑阁柏。该树树龄已有2300多年,被誉为树木中的“国宝”。
崔云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人。 (摄影:谢杰)
在中国,剑阁柏旁边还有许多古树名木,历经沧桑,见证着历史。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有508.19万株。它不仅承载着民族记忆,还记录着大自然的奥秘,极具科研价值。
7月25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现场推进会上获悉,全国各地纷纷为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为古树名木画上“保护伞”。全国古树图。”其中,北京、湖南、四川、福建、陕西等地探索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古树名木保护篇章。
北京:以最佳标准打造首都古树名木“金名片”
炎热的夏日,北京密云区,一棵3500年树龄的古柏枝干粗壮。这棵名为“九臂十八枝”的古柏,是北京已知最古老的古树。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见证了北京3000年的建城史。
北京古树名木资源丰富,树种多样,共有树木41000余株。古树与古城并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承着灿烂的文化。
北京潭柘寺的御树。摄影:王英波
4万株古树名木为何千年不老?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二级巡视员刘强介绍“北京经验”:北京历来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力争以最好的标准打造首都古树名木。 “金色名片”。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5280109858/1000
“对于北京来说,古树是稀有资源。古树、鸽哨、老院落等都是北京胡同的文化符号,一定要保护好,留住乡愁;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和保护水平,让更多的古树充满活力,保留着千年古都的历史记忆。”
刘强介绍,北京已将古树名木保护列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世界级和谐宜居城市的重要任务之一。名木保护管理、数字赋能、文化赋能助力古树名木保护传承,新理念、新技术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创新发展。
当前,北京正在大力推进园林城市建设,古树名木是园林城市的珍贵组成部分。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进一步创新保护措施,精心保护、继承和利用珍贵的古树名木资源,以第一好标准,把这张‘黄金名片’擦得更加亮丽。”
湖南:近24万株古树名木,诉说着人与树的和谐记忆
湖南永州市罗汉山,一棵千年银杏树高大挺拔。据考证,是春秋战国时期当地古越人种植的。历经2500多年,已成为“全国十大最美银杏”之一、“湖南银杏之王”。每年秋冬季节,这里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古树名木资源丰富。省内古树名木众多。这些古树名木不仅是大自然的珍贵瑰宝,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佛手,湖南永兴人。摄影:陈开军
“坚持高层次推进,上面带头保护;坚持立规矩,依法依规重点保护;坚持部门联动,集中力量重点保护;坚持坚持创新发展,提高效益,注重保护;坚持活化利用,以科学利用为重点,以保护为重点。”湖南省林业局副局长李伟分享了湖南古树保护的有益探索。多措并举,联合治理,培育名木名木。
“第一守护者”守护古树安全,“古树医生”救治濒危古树,“古树之友”传播树木保护知识……在湖南,树与人共享发展,人与人共享。树木“向两个方向发展”。
双牌县桐子村依托古银杏群,打造中国最美银杏村,年综合收入超6500万元。在浏阳市小河乡,建成了以千年罗汉松为核心的古树主题公园,成为知名网红打卡地。
截至目前,湖南省已建成古树名木公园56处。李伟说,“下一阶段,湖南将不断提高古树名木保护能力,提高保护质量,留下绿色文脉。”
四川:保护天府古树名木,蜀地处处绿意盎然
在四川雅安市碧峰峡镇,一棵红豆树已经傲然挺立了2675年,成为四川71578棵古树名木中的“老大哥”。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的“剑阁柏”被誉为“国宝”。雅安荥经云峰山上,两株已有1700年历史的“中国镇南王”植物“矗立”,成为一段传奇。不仅如此,蓝藻、珙桐、银杏等“植物中的活化石”……在天府沃土上生根发芽,世代繁衍生息。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李天满表示,四川生态区位独特,森林资源丰富。目前已登记古树名木71578株,涉及72科189属380种。
“四川把古树名木保护放在建设美丽四川的突出位置。”具体来说,就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加强法律保障,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综合防护,推进精准管理;加强科学防护,确保长寿;加强统筹保障,动员社会参与;推动形成全省古树名木联合保护的良好格局。
去年9月,四川印发《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通知》,要求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的林长要坚决担负起保护的政治责任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就地保护、科学管理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机制。
今年2月,四川印发《四川省千年古树名木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建立包括千年古树名木诊疗在内的保护体系。年生古树名木、专业复兴团队建设……
四川是世界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对于四川人来说,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的馈赠,是活的文物,更是一份巨大的责任。
福建福州:“古树名木保护+”保护榕城生态瑰宝
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SKmSXY87amnmRT?from=pc
在福建三明市将乐县,被誉为“闽南紫薇王”的紫薇古树,历经1500多年,依然枝繁叶茂。位于福州市永泰县的同龄“福建油杉王”,历经千年风霜,依然舒展曼妙。
作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44年位居全国第一,有记载的古树名木11万多株,古树群2100多个。
省会福州森林覆盖率达58.5%,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这是中国最环保的城市之一。
福州市闽侯县青口镇东台村的榕树之王。摄影:庄晨辉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被誉为‘绿色文物’、‘活化石’。”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朱汉民表示,福州坚持“尽可能热爱生命,也要保护活态文物”。
“坚持立法先行,填补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空白’。坚持共建共享,挖掘古树名木保护多元价值。”坚持多方合作,探索古树名木保护新形式。坚持精准发力,实施古树保护精细化管理。坚持宣传引导,营造古树保护良好氛围。
朱汉民介绍,通过加强古树名木信息管理、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推进古树微公园建设、古树复兴等措施,保护珍贵的古树资源。和名木,实现古树名木的实现。想要“晚年有依靠、心安”是不可能的。
陕西黄陵:提高古树名木保护科学水平,5000年古柏种子可遨游太空
在陕西,全国5000年以上的古树仅生长有五棵。根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陕西省有古树名木72.73万株,居全国第二位。
黄陵县黄帝陵正值暑假,游客们争先恐后地拍照留念,纪念举世闻名的“黄帝手植柏”。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的这棵受到特殊保护的古树,历经5000多年,依然苍翠苍翠,枝繁叶茂。
陕西白老君。 (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现场推进会供图)
“篁岭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全国圣地。全县有散生古树233棵,古树群14个。全国五棵古树中的三棵已过时。”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的黄帝陵位于桥山古柏群,占地3000余亩,有古柏8万多棵,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柏群。世界。”
陕西省黄陵县县长李建雄表示,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与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相得益彰,这不仅是黄陵人民守护民族圣地的生动写照,也是黄土高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鲜明例证。标识。
“坚持精准施策,创新古树保护体系;坚持专业引领,创新技术支撑体系;坚持同向而行,创新工作保障体系。”李建雄表示,近年来,我们始终遵循综合保护、依法管理、科学维护的方针。 ,努力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用科技赋能古树名木。以黄帝栽柏为例,近年来,陕西省坚持依靠专家队伍和科技力量保护古树名木。制定黄帝手植柏树复兴复兴保护规划。同时与中国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在全国率先实施黄帝手植柏繁育保护工程,成功获得克隆苗和二代苗。
2016年9月,一批黄帝亲手种下的柏树种子“乘坐”天宫二号进入太空,并于当年11月18日返回地球。黄帝陵管理局保留了2016粒种子用于科普教育,剩余种子继续用于林业研究。
2017年3月,用于林业研究的种子被植入陕南五台珍稀树种种质资源库。 2021年,秦岭植物园种植了三棵黄帝手植柏亲子苗、三棵汉武帝悬吊柏亲子苗、三棵黄帝手植柏太空苗。
通过这种航天育种的方法,可以完善和延续千年古树的基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