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排队群演暖场背后:茶芝兰人民广场店涉嫌收割加盟者
今年11月下旬以来,一场名为“奶茶排队团表演预热”的兼职招聘活动活跃在上海各大兼职团体中。“五位领队同时招人、建群、拍照、管理,一连好几天……”记者的现场体验证实,这些群演的奶茶店最终排满了场地。就是“茶之兰”人民广场店。与想象相反,这家奶茶店最终“收获”的目标群体可能不是消费者,而是加盟商……
15:00
五名队长同时拉人“补场”
11月下旬至今,一场名为“奶茶排队团表演预热”的兼职招聘活动活跃在各大兼职团。每天11:30至19:00,兼职工作分为两个时段,每个时段需要50人。
通过联系兼职群里留下的手机号码,记者联系上了微信上一位名叫“一切顺利”的男子。
“一切顺利”自称领队,邀请记者加入名为“20日凌晨3点人民广场1号门”的微信群。他表示,报名兼职只需要提供姓名和手机号码,具体如何行动只需要“按照现场安排”即可。
11月20日下午,记者按要求赶至人民广场地铁站1号出口。那里,几位“队长”早已等候在那里。
一位“队长”拿来一本皱巴巴的本子,让记者们签到,并在名字后面写上“顺”字,以证明记者是“一切顺利”带来这里的。
记者发现,本次“奶茶排队团秀热身”的兼职招聘人员不止一名。仅在现场,就有五位团队负责人负责组织这次活动。每个来报名的人都必须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写上领队的名字。一名兼职工人悄悄告诉记者,这是为了方便组长“抽提成”。
完成签到后,记者被拉入一个名为“20日第二批客户签到群”的新群。在此,记者被要求将自己的名字改为“A1”。
“一切都很顺利”表示,这个群里的消息需要密切关注,“只要提到你,就请配合。”
随后,记者和其他兼职人员被拉到人民广场空地合影。一位资深兼职工人透露,工作结束后,大家都要合影留念,防止有人索要“工资”。
资深兼职者表示,四五个领队同时拉人进去,保证场地内的人数,拍照、建群是为了方便管理。
15:57
18元以下只能买奶茶
下午3点刚过,“热身”的人数就达到了规定人数。见还有人来补位,“一路顺风”连忙拦住了还在拉人的同伴:“别拉人了,人多了你就麻烦了。”
最终,“20日第二批客户签到团”聚集了34人,其中5人为队长,其余29名兼职人员的名字被要求改为代号如A1 和 A2。
记者环顾四周发现,几乎全是年轻人。大部分都是三五人一组,很多人显然都不是第一次来这里。
“我只是想喝杯奶茶。”一位孤独的女孩向记者解释了自己来打工的原因。
“今天大家可以点18元以下的奶茶系列,不能有其他产品,也不能报销,所有购买小票必须自己保管,下班后报销……”
跟随带领,记者一路来到位于人民广场香港名店街的地下美食城。
下午15点57分,经过57分钟的等待,领队终于通知大家:“A1、A2集合了。”当天下午,记者成为群里第一个“排队买奶茶”的人。人们。跟随领队,记者终于见到了这次热身兼职的主角——“查芝兰”。
这家店位于地下美食城旁边。记者赶到时,奶茶店门前空无一人。领队“小鸭哥”对店员使了个眼色,店员径直走向收银台。
“我可以喝点东西吗?”
“有椰奶吗?
“不。”
“那你有什么?”
“现在我们只有奶茶系列了。”
按照安排,记者最终在18元以下的奶茶中选择了一杯“琥珀黄茶”。
18元以下的奶茶选择非常有限。
不管奶茶的味道如何,记者发现店里似乎还没有做好迎接顾客的准备。尽管菜单上种类繁多,但很多茶饮料都处于无法制作的状态。
当天,记者购买“琥珀黄茶”后,领队“小鸭哥”让记者在附近休息区坐下,停留10分钟后才返回美食广场。
16:24
大家都在奶茶店门口排队拍照
返回美食广场后,记者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在这里,“互相谈论任何与工作有关的话题”是不允许的。五位领队坐在美食广场的各个位置,关注着兼职人群的状况。一时间,兼职排队买奶茶的人占据了美食广场的大部分空间。大部分人都低着头摆弄手机,彼此之间也不怎么说话。
微信群里,每隔15分钟左右就有两个人被叫去买奶茶。 “茶芝兰”奶茶店门前,时不时就有买奶茶的人。
但如此稀疏的人流显然无法达到“网红店”顾客盈门的效果。正当记者疑惑商家雇人排队的目的时,领队突然在群里发出通知,“大家过来集合。”
在班组长的安排下,29名兼职工人在“茶芝兰”店门前排队。微信群里,领队多次警告,“现在我们只是排队,不是下单”。
https://p3-pc-sign.douyinpic.com/tos-cn-i-0813/oUCAiN1GhgqezZAIA9KhAVCNsAIfEkqEzsgsAB~tplv-dy-aweme-images:q75.webp
显然,对于“合奏演员”来说,这是当天最重要的“戏剧”。
领队认真指导兼职人员调整队形:“大家散开,站得自然一些,我们拍个视频吧。” “一切都很顺利,”他说。
此次舞台剧拍摄持续了近30分钟。期间,领队和一名从未出现过的黑西装女子不断举着手机,从不同角度反复拍摄队列。
16点51分,拍完满意的照片后,领队让其他兼职人员返回美食广场,只剩下A7和A8两名兼职人员继续买奶茶。
19:00
队长在“签退组”发工资
拍摄完成后,整个兼职的气氛变得轻松了很多。负责安排行程的队长“小鸭哥”悠闲地叫人排队——每组2人,每组之间的时间间隔精确地保持在13到15分钟。
“一切顺利”的领队也放松下来,与暗访的记者闲聊。
“很简单,最大的工程就是拍个视频,排队一次,然后拍照。” “一切都很顺利。”查志兰说,奶茶排队兼职工作从11月13日开始,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至于下一步的具体安排,他还不清楚。
“现在主要是为了促销,结束后(也许)加盟商会加入。” “一切顺利”说,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担任“奶茶排队团秀”的领队,此前他也曾担任过其他奶茶加盟店的领队。到了会场就排队了。
“你看我上次去的那家店,有多种口味,奶茶看起来也很高档。” “一切都很顺利”向记者展示了他拍摄的其他品牌奶茶的照片。
“说白了,我们就是来露面的,说难听点,我们就是托儿,只要是正式的,我就不怕,对吧?” “一切都很顺利,”说。
18时56分,29名兼职工全部完成排队“买”奶茶的要求。结束前,“一帆风顺”等五位领队各去“茶芝兰”“买”了一杯奶茶。
喝完各自的奶茶后,队长带着兼职人员回到了下午集合的空地。大家再次合影,然后排队找领队“报销”手中的奶茶小票,再次扫描二维码,被拉进“21日第一批顾客签到群” ”。
队长表示,“工资”在群内以红包的形式发放,这意味着如果有人中途溜走,他将无法进入新的群领取工资。
7点27分,“工资”红包发到群里:工资每人40元。
兼职组中,“小鸭哥”、“一帆风顺”等领队纷纷发出新一天的兼职邀请:“我们邀请100人排队喝奶茶,表演作为热身……”
11月21日凌晨,当天没有继续参加奶茶排队的记者被从“21日第一批顾客签到群”中剔除。
记者调查:
排队视频用于加盟招商
从11月20日到12月11日记者正式拨通“茶芝兰”之日,记者在兼职群里看到,“奶茶排队”的时间、地点、人数要求几乎一模一样。人民广场附近的集体演出”。非全日制,持续至少21天,分为上午和下午课程。
如果这些“奶茶排队团表演热身”兼职是为了“茶芝兰”服务,按照每天实际出勤60人计算,不考虑队长提成,用人单位至少要支付这笔费用“奶茶排队集体表演”“热身”花费5万多元。
那么,雇主为什么要雇人排队买奶茶呢?
记者尝试联系“查芝兰”了解情况。遗憾的是,截至发稿,“查芝兰”尚未回应。
那么,“奶茶排队群演”真的是为了吸引加盟商而不是普通顾客吗?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记者拨打了印在奶茶杯上的“茶芝兰”加盟热线。很快,一位自称“娜娜”的“项目负责人”联系了记者。
“娜娜”告诉记者,“茶之兰”确实在招商。目前已在上海“下放”7个“城市合伙人”配额,每个配额原价25万元。如果记者能够“抢购”并提前付款,还可以获得额外的折扣。
“如果你冲到早期招商样板店阶段,还会得到5万元的补贴,补贴后价格是20万元加上1万元的押金,就可以成为整个上海城市的城市合伙人” '。” “娜娜”说道。
那么,“茶之兰”的门店运营状况如何呢?
“目前,每家门店的营业数据不低于1万元。例如,人民广场店日营业数据为13000元至15000元;张江店日营业数据为8000元至15000元。”长征店也是如此,销售额基本在万元左右。
为了让记者放心,“娜娜”还给记者发了两段人民广场店的视频。视频中的场景看起来特别熟悉。
在记者曾偷偷走访的“茶芝兰”店门前,约有30人围住了“茶芝兰”。排队的人的分布与当天《一帆风顺》引导的队形如出一辙。视频中,排队的人都低头看手机……
为了进一步确认“茶芝兰”的实际经营情况,记者询问“娜娜”能否参观她提到的三家店。
没想到,此前声称所有门店日营业数据在万元左右的“娜娜”很快就改口了。
她强烈建议记者去人民广场店看看。 “另外两家店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暂时看不到什么,还没有正式营业。”
根据“娜娜”的建议,11月24日,记者避开“预热”时间,再次探访了位于香港名品街的“茶芝兰”店。结果,记者发现“茶芝兰”店里依然空无一人,店内依然只能提供少量的奶茶饮品。菜单上的大部分饮料都无法制作。
得知记者想加入“查芝兰”后,附近商家纷纷阻止。
“别被骗了。”附近一家奶茶店的老板说:“几万元的营业额怎么能做到?不可能。”
“我们都觉得他们一家人很奇怪。”一位经营服装生意的女孩告诉记者,“我们商场周一到周五没什么人,但周六周日人就多了,他们家每天突然就有这么多人排队,有的人看到好几个。”一天好几次,这太离谱了。”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EA5B1BB8A7B406D3C76763C2B0B8050741947BD4_size243_w577_h296.png
《队长》透露:
奶茶排队人数激增
在资深领队“荆哥”看来,发生在“茶之兰”人民广场店的一幕只是“补场”式活动的一个缩影。
自2016年入行以来,“靖哥”组织了多次“填空”活动。他扮演过参加会议的高级白领、娱乐节目中鼓掌的观众,为各大APP做过线下推广,还承接过很多需要临时工参与的展会活动。
近一年来,“靖哥”明显感觉到奶茶的需求量有所增加。
“我一个朋友接了好几个活动,都是为了奶茶,其中一个还蛮有名的。” “靖哥”说道。对于那个比较知名的奶茶品牌来说,招人占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网红打卡”的数量。
“现在比较流行的,就是人们排队挤满场地,假装粉丝‘打卡’,然后在小红书、抖音上发表一些评论。” “敬哥”表示,这样“填场”的“工资”“每次只要几十元,但商家对“流动”人的帖子质量要求并不高。”注册帐户也是可以接受的。”
“靖哥”透露,大部分“补”的兼职工资都比较低,但用人需求却比较大。为了在短时间内招收大量“补缺”人员,“班组长”们纷纷想出了自己的办法。
一是“换群”。
“比如你有5个群,我有5个群,如果交换的话,我们就有10个群,继续这样交换下去,就会裂变。比如我有200多个群。” “靖哥”说道。群组消息可以让“组长”快速传播需要人力的新闻。
二是选拔下一级班组长。
“比如我接商家的订单,我自己就必须赚钱,那么,我一个人是找不到100个人的,我需要下一级的组长来帮忙招人,而这些组长也需要每个级别的队长大概要给每人20到30块钱,“敬哥”说,“一个队长可能只能招3到4个人。一个能招收十几个人的组长,就已经算领导了。 “我已经这么做了很久了。”
“靖哥”说,在行业里做得好的“班组长”,其实都接近于经营企业。他们专门从事这类兼职业务,接受客户的订单,承包客户的定制需求,并负责监督和管理整个订单的完成。
可以说,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像“靖哥”这样的人。他们是一群“因需要而生”的人。
“2016年我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主要是帮助APP进行本地推广。那时候只要有一个新的APP上线,我们就会冲上去,几个团队负责人就会齐心协力,接手这个APP在上海的本地推广项目。事情完成了。两年后,2018年APP本地促销名单突然消失。 “晶哥”表示,奶茶排队的需求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尤其是今年,而且每次活动的时间都非常长。长的。
“和去年一样,我们只在开业的时候做,但今年(奶茶排队)时间长了,花了十天半的时间才做完。” “靖哥”说道。
与“填充者”交谈:
有的人想赚零花钱,有的人想谋生
那么,这些被领队招募来排队、占满场地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记者参加了另一项“填空”兼职。这份兼职的“工资”是50元。 “补位”地点为行业展会,工作时间为上午7点30分至中午11点30分。在这里,记者以兼职的身份,采访了几位来打工的年轻人。
01 休闲广告主:在家附近度过时光
在集合地点附近,记者遇到了一位身穿蓝色夹克、又高又瘦的年轻人。他熟练地向“新手”们讲解了展览的填充过程。
这位又高又瘦的年轻人说,他已经从职业院校毕业多年,现在从事广告行业。最近一周,他总是有几个工作日没事可做,所以他选择了兼职。 “总之,集合地点离家很近。”
02失业程序员:暂时兼职谋生
在挤满会场的几十名群众演员中,穿着干净、戴着黑框眼镜的“V哥”,由于书卷气很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V哥”从职业学院毕业已经两年了。他最初在广州从事软件工作,后来跳槽到上海的一家公司担任程序员。然而几个月前,“V哥”因公司裁员而失业。
“我有一个小兄弟,懂一些兼职资源,所以他就带我一起去做。” “V哥”说,这段时间他在一家小餐馆当过兼职服务员,在展会上当过临时搬运工。他一共参加了几十次兼职活动“基本满足了他目前的日常开支”。
虽然打工很辛苦,但“V哥”表示,相比于固定工作,打工也有自己的优势:“打工给了我更多的自由,我没有时间出去工作的时候我可以去很多地方,比如人民广场、陆家嘴、国家会展中心。”
“其实按小时工资算,我上班的时候比打工高不了多少,还是要加班。” V弟兄说道。
03 时尚群演:离家近,有打工习惯
身穿白色羽绒服,头发烫得精致的“小雪”在打工者中脱颖而出。她一个人站在兼职队伍里,看上去有些不自在。她之所以参加这份兼职,是因为集合地点离她住的地方很近,“步行10分钟就到了”。
“小雪”说,这是她第二次参加兼职。更多的时候,她会选择在影视剧中担任前台群众演员。这份工作报酬比较丰厚,也比较有趣。
“不过,不要相信群众演员信息中列出的明星,兼职群众演员中,除了时间和地点都是真实的,一个字都不能相信。”
04中介男:我从大学起就一直保持着兼职的习惯
“小李哥”也是众多看似脱颖而出的打工者之一。他不仅年轻,而且衣着时尚帅气,头发微烫卷曲。乍一看,他似乎还是个学生。
事实上,“小李哥”刚刚从职业院校毕业不到2年。他虽然年轻,却是一位兼职的“老手”。他甚至可以因为“以前开过这里的接驳车”就说出国家会展中心附近的免费充电口的名字。
“小李哥”说,打工是学习时养成的习惯。大学期间,他数不清自己做过多少份兼职。由于他有很多兼职工作,他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节省一些积蓄。
“本来我说过我不会再做兼职了,但现在我又去做了。” “小李哥”笑着说道。去年他担任房产经纪人时,忙碌的生活一度让他无暇顾及其他事情。今年,他换了工作,自由了很多,但工资也比较少。于是,坐不住的“小李哥”又回到了兼职队伍。
“我做了大约一个月。” “小李哥”表示,打工对他来说更像是一种生活习惯。 “哪里缺人,我就去哪里。我更关心兼职是否有趣,性价比是否足够高。”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