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xi1368 发表于 2024-10-29 16:00:31

3 月 8 日女人节:女人如花,与花有剪不断的渊源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我更喜欢人们称其为“妇女节”。

因为女人就像花朵一样,是最美的存在。

《诗经·卫风·说人》形容女子“手如柳絮,肤如凝脂,领如蟋蟀,齿如葫芦犀,怯头眉,笑起来迷人,美丽的眼睛。”在中国古代,将女子比喻为花的诗词不计其数。例如,《诗经·周南·桃夭》有句“桃花繁花似锦”。佳人美如桃李”;唐代诗人李白《清平调·下》有句:“一枝红露凝香,巫山云雨徒然”等。

女人与花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晰的距离、浪漫的柔美、优雅的和谐,让很多人眼花缭乱。

中国古代工具书《潮学》对“女”字的注解之一是“美、柔、弱、小”,道出了“女”字的万千侧面。这不就和花一样了吗?

女人与花因为美丽而温柔,相得益彰,引人注目又暖心,走到哪里都是风景。

因为弱小,女人和花儿互相安慰。女人爱花、护花,花也用它的神奇功效,给予女人无尽的呵护……于是,香来自然,不眠不休,美丽传遍天下。

桃花如容颜,愁人怎能独安?

当满天的桃花在空中翩翩起舞时,总是让人的思绪飘向远方。有些女子,比如细归,会在粉红的花海中隐隐浮现。

奚桂是春秋时期奚侯的妻子。她去蔡国看望姐姐,却遭到姐夫蔡哀侯的粗鲁对待。西侯一怒之下,率楚兵入围,灭掉了蔡国。被囚禁的蔡哀侯嫉妒西侯,就在楚文王面前称赞他的妃子美貌,说:“她的眼睛像秋水,脸像桃花,长短适中,行为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她的目的就是勾引她。激起了楚文王的欲望。楚文王闻色,甚是高兴。公元前680年,楚文王伐羲,灭羲国,娶羲之妾为妻。我的妃子离开楚国后,三年没有与楚文王说过一句话。

奚归最终的结局不得而知。有一种说法是,有一天,楚文王外出打猎时,她溜出了宫殿,遇见了息侯。时值三月,桃花盛开。楚人封奚珪为桃花娘子,并建庙祀奉。后人也称她为桃花女神。

而袭贵和桃花可以说是相得益彰。据说,奚桂之所以有“面如桃花”,不仅是因为她天生丽质,还因为她经常在脸上用桃花。将新鲜桃花捣碎取汁,敷在脸上,用手指轻轻按摩片刻,或将干桃花粉与适量蜂蜜混合后敷在脸上,可以滋润皮肤,达到红润肤色、光滑细腻的肌肤。并有弹力作用。因为花是植物的精华。许多花中含有各种生物苷、植物激素、花青素、精油、酯类、有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可以疏通静脉、改善血液循环、提供皮肤营养。 、抑制某些导致皮肤老化的酶,增强皮肤细胞的活力。桃花也不例外。

细归的故事是一个女性人生的悲剧。 “古往今来,死亡是唯一的选择。悲伤并不是习近平女士的唯一选择。”唐代诗人王维曾有诗《夫人》。习》:“不计眼前恩,忘昔日恩,看花开”。泪流满面,我不同意楚王的话。”他明确表达了放弃妻子的艰难。

https://q8.itc.cn/q_70/images03/20240923/b8a3603d0b654b198284fb0dd93da829.jpeg

朝霞如风,夜凉如水,西归的故事已远去,但“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除了美容养颜外,还能祛瘀血、治疗狂躁症,其镇静安定的作用也令人印象深刻。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引用过一个关于女人与桃花的故事。因为丈夫的去世,这个女人日夜思念着她,所以她变得精神错乱,发疯了。她整天跳舞,甚至还爬到高高的墙上。家人无奈,只好将她锁在房间里。一天晚上,她破窗而出,爬上了桃树。一夜之间,树上的桃花全被吃光了。第二天早上,家人知道了,赶紧把她从树上拉下来,她的疯病就痊愈了。

作为女人,就应该像桃花一样,在明媚的春天绽放,拥有“人面桃花相得益彰”的美好时光。

那张可耻的脸,那条血淋淋的裙子今天还在

“鱼雁落尽,鸟儿喧闹,花儿羞涩颤抖。”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中,佳人美得鸟鸣花开。辰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指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据说,杨玉环十八岁时被选入宫,一日到花园赏花,随意抚摸着一切花草。没想到,花草立刻收缩起来,卷起花瓣和绿叶,好像害羞了一样。这就是《羞花》片名的由来。由于唐玄宗的宠爱,杨玉环“聚万宠于一身”,后来就有了“拜石榴裙下”的典故。

杨玉环爱赏石榴花、吃石榴,还喜欢穿绣有石榴花的彩色裙子。石榴裙,红色如石榴花,是唐代年轻女子极为流行的一种服饰款式。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说:“曲霸曾教有才之人,衣着如此,每次必嫉妒秋娘。” ……锡头上的银篦碎了结,血色的裙子被酒染了。”诗中描述了弹琵琶的才女,她穿的“血色的裙子”是石榴裙。时至今日,石榴裙依然是很多女性的选择,唐玄宗为了讨好杨玉环,在华清宫等地种植了许多石榴,供杨玉环观赏,每逢石榴花盛开时,浪漫之情溢于言表。皇帝在花丛中设宴,与杨玉环嬉戏,不理政事,朝中大臣对此颇为不满,但又不敢指责皇帝,只向杨玉环表示愤怒。杨玉环对此很不高兴,有一天,唐玄宗设宴请群臣共饮,杨玉环端起酒杯,低声对唐玄宗说道。唐玄宗说:“这些大臣大多侧目看我,不客气也不恭敬。”唐玄宗听后,觉得自己的爱妃受到了委屈,立即下令,要求所有人都这样做。文官、将领见到杨玉环都要下跪行礼。那些不肯跪拜的人,将会因为欺凌皇帝而受到严厉的惩罚。群臣无奈,见杨玉环身着石榴裙走来,纷纷跪下行礼,“拜在石榴裙下”。

后来,“跪在石榴裙下”被引申为男人爱上他所爱的女人。许多文人雅士也用这种裙来专指女性。例如,南北朝诗人何思正在《南苑遇美人》中写道:“风吹葡萄带,日照石榴裙”。他用石榴裙来比喻他心中的美好。

在所有花草中,杨玉环也最喜欢栀子花,它既香又美,还能滋养肌肤、消除异味。杨玉环有轻微的体臭,她的身体难免会散发出一种异味,尤其是在夏天。杨玉环经常将栀子花掺入蜂蜜涂在脸上。将栀子花阴干磨成粉末,加入适量山泉水调匀,轻轻涂于腋下。她经常在浴缸里撒上栀子花花瓣,然后在里面洗澡。所以,狐臭早已没有了。轻轻一动,香气四溢。 “天生丽质难舍难分”的美感和“回眸一笑更迷人”的神韵,更显神韵与风格独特。 “羞花”确实名副其实。

只是“羞耻”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因为杨玉环原来摸的是含羞草。只要触碰含羞草,花叶就会立即下垂、闭合。低头的温柔,轻轻一碰就闭头的柔软,真是羞得经不起凉风。

当然,含羞草最好不要碰。含羞草中含有含羞草芥子,这种物质可以使人的头发、眉毛变黄、干燥、稀疏,甚至脱落。尤其是儿童,不要用稚嫩的小手去拨弄它,否则,不仅会出现上述症状,还会出现皮肤过敏。

“害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长长的溪水里,一朵娇嫩纯洁的花羞涩地绽放,绽放着关怀和光彩,是那么美丽动人,像露珠轻轻地落在花叶之间,在轻烟小雨中,随着世界的欢乐和芬芳。 。

https://q5.itc.cn/q_70/images03/20241028/22b28c5305a14a979322e6d51a44ffa3.jpeg

女人如花,最疼爱的是“国王”和“王后”

从古至今,有两种花可以说是美丽芬芳:一种是“花中之王”牡丹,一种是“花中皇后”牡丹。

牡丹根植于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盛于宋。最著名的牡丹品种是“洛阳红”,俗称“烧骨牡丹”。据说它的成名与一位女性有关。

天授二年腊月初一,大周皇后武则天正在饮酒赋诗。她精神抖擞。忽然想看花开,便趁着兴奋,醉醺醺地写下《劝花诗》:“明朝上园,早报春。”花开一夜。长,不待晨风吹。”花儿被这样的命运吓坏了,即使不合季节,也只能彻夜绽放。唯有牡丹不逆时节,武则天见了,大怒,下令将其焚烧,将烧焦的牡丹遗弃在洛阳邙山的山沟里。 ,这些苦难的花朵开得更加美丽,“烧骨牡丹”名满天下。

牡丹的根和花均可入药,能祛瘀、通五脏、治痈肿、除烦热、治风寒、止各种疼痛。金代医学家张元玉说:“牡丹为天地之精华,为百病之良药。”花的头。叶子是阳的,这意味着它们是阴的。丹药呈红色,故能泄阴火。

据说,武则天后来也得到了牡丹的青睐。那个时候,她的经脉被堵塞,心在燃烧。一位太医取了红牡丹的花瓣和根,洗净后煮水给她服用,解了她的火、烦恼,治好了她的病。不过,不知道病愈后,她是否会记得,让她健康的,是她曾经严重贬谪的牡丹?

我们来谈谈牡丹。

牡丹的美是圆润、紧凑、大气。就连很少从花的外表上表达赞美的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说道:“牡丹亦雍容。 雍容华贵,姿容秀丽。 此草有姿姿优美,故吾以为美。”姓名。”

在古代,男女交往和分别时,多情的女子总会送牡丹给心上人。因此,牡丹被称为“监丽”。你即将离开,我的心里充满了悲伤。多情的女子就是这样用牡丹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微寒中透着些许忧伤。

牡丹性微寒,性微酸,确实是女性特别关心的。能滋阴补血、益气安神、缓急止痛、镇静消炎,又被称为“妇人之花”。分为白牡丹和红牡丹。白色的花是白牡丹,红色的花是红牡丹。 “红白根随花色。”尤其是白芍,更是女性的良药。相传第一个发现这一点的人是东汉末年名医华佗的妻子。

当时,华佗为了更方便、更全面地研究药材,在自己的住所前修建了一座药园。有一次,华佗从陌生人那里得到一粒牡丹种子,种在药园里。他仔细研究了牡丹的叶、茎、花,觉得没有什么药用价值,所以没有特别留意。一天后,华女士出现出血、腹痛。她尝试了很多药物,但都没有好转。看着窗外的药园,华夫人突然想起自己以前没有用过牡丹,于是就把牡丹根挖了出来,煮水喝。半天内,腹痛逐渐减轻,又服两天后,疼痛消失。花夫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华佗,华佗这才意识到自己忘了研究牡丹的根,他真是冤枉了牡丹。华佗对牡丹的肉质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实验,发现它有多种用途:生品善平肝益气,麸品善养血、养血。敛阴,酒类品善活血,炭类品善止血。从此,牡丹被广泛使用。

女人与花,犹如一体。如几缕飞云,淡然生动;又如远处天篷传来的光,有很多温暖,烙印着无痕的壮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3 月 8 日女人节:女人如花,与花有剪不断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