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社区公司「The Parentinc」获 2200 万美元融资,将拓展业务并进军新市场
核心亮点近日,总部位于新加坡、成立于2008年的母婴社区公司“The”宣布获得新一轮2200万美元融资,领投方为East、新投资者、回归投资者WHG及一批未公开的投资人。投资 投资者跟随投资。此外,该公司还获得星展银行的债务融资。
此前,公司已获得多轮融资,包括复星锐正资本、京东等。
新一轮资金将用于在线论坛“妈妈”及母婴品牌“妈妈”的业务拓展。该公司计划到2022年底进入三个新市场,包括越南和美国。
01「」家族史
“The”于2008年在新加坡成立,前身为“Media”,目前运营着名为“Mama's”的在线育儿社区和直接面向消费者(D2C)的母婴品牌“Mama's”。
一开始只是一个博客,功能非常简单。定位为“亚洲育儿理念与知识”,让新手父母互相解答问题。后来,随着内容和用户的增长,正式定位为为亚洲新父母提供育儿信息和交流的新媒体平台。
随着东南亚移动互联网的兴起,App版本于2018年正式上线,此后持续繁荣。
其功能主要包括育儿文章精选、社区问答、宝宝成长记录追踪、竞赛和投票功能,促进用户学习育儿知识。发展至今,已成为东南亚排名第一的在线母婴应用。用户数量从2018年的1200万增加到现在的3500万,不到三年的时间增加了两倍。
妈妈的
建立了一定的用户基础后,推出了直接面向消费者(DTC)品牌Mama's,生产和销售孕期、母乳喂养、婴儿护理和家居用品,主打“安全、清真认证、天然成分”。
妈妈品牌推出的产品品类包括:19个婴儿用品和近60个孕产妇孕期及哺乳期用品。
2019年进入印尼市场,Mama系列产品在Grand 百货以及京东旗舰店、 、 、 等均有销售。
从一个博客到东南亚最大的母婴社区,是如何一步步获得用户青睐的?儿科研究所俱乐部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稀缺内容服务
是由一个问题创立的:“你会给三岁的孩子喂奶酪吗?”。
通过为亚裔孩子做保姆的经历,创始人发现亚裔父母缺乏足够的育儿知识和信息来源,没有资源参考如何喂养、管教和照顾孩子。我在博客中分享了我的经验,并创建了一个博客,从各种媒体收集专业育儿知识,为新父母提供一个交流育儿经验的平台。
https://upload.iheima.com/2018/0428/1524879444797.jpg
最初并没有花太多宣传,大部分都是用户自发推荐。在初步验证了这个需求后,我们开始确立自己作为东南亚育儿交流信息社区平台的地位。
其次,选择快速扩张的东南亚市场
创始人认为,母婴网络社区成功的基础首先是出生率,其次是互联网普及率。东南亚恰好具有这两个典型特征。
东南亚新生儿众多,人口分布呈现完美的金字塔结构。虽然创始团队最初验证了新加坡对商机的需求,但他们逐渐意识到新加坡由于人口基数小、新生儿少,没有足够大的市场来开展这项业务,因此需要进入更多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地区来扩大。尤其是印尼,平均每天有超过13000名婴儿出生,是拓展母婴产品的最佳市场。
目前,该公司已在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11种语言的本地化版本,其中包括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更好的消息是,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6年,亚太地区婴儿护理用品市场预计将以8%左右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从2019年的280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市场规模。 2026 年 280 亿美元,480 亿美元。
新加坡新生儿数量
东南亚人口金字塔结构
三、利用大数据生产更受欢迎的内容
运营策略是数据驱动的内容社区,90%的内容来源于数据分析。运营人员既是优秀的作家,也是优秀的数据分析师。他们通过网络流量、生态搜索、网站分析来规划社区内容的主题。
此外,2018年,公司赶上东南亚移动互联网浪潮,推出APP版本,实现用户规模增长突破,成为东南亚第一育儿社区。此外,借助社区流量,适时推出唯一品牌Mama's,进军电商领域,从线上向线下拓展。目前已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布局,并拥有可观的收入。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月浏览量超过700万,月独立访问量超过500万,APP日活跃用户超过10万。
02《》的想象空间有多大?
“The”的创始人是新加坡人。在成为The之前,他是《亚洲生活日报》的记者,并在纽约工作了两年多。
主导对 The 的投资,我们看重该公司的流量和增长。作为母婴社区市场的领导者,The The 也在各个电商领域取得了成功,是亚洲快速成长的科技公司。 The的创业团队优秀,创始人对儿童保育需求有着深刻的洞察。团队成员中,Duri曾就职于BCG,CPO Yap曾就职于雅虎、亚马逊等平台。他们都在技术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
2019年,“The”还获得复星锐正资本领投的数百万C轮投资。复星认为,作为东南亚第一母婴平台,业务发展空间广阔,有利于复星在母婴领域的投资产生协同效应。
盈利模式:社区流量变现+电商品牌
“The”的社区和妈妈的品牌构成了其“社区+工具+电商”的商业模式。
https://p2.itc.cn/images01/20200529/35ef705d7faf48b9a411a57512b78161.jpeg
APP主要功能包括社区和工具两大类。社区主要由问答、投票、照相亭组成。该工具的功能包括精选文章、孕期记录、宝宝成长记录、运动、菜谱、医学知识、音乐视频板块等,目前流量最大的板块是投票、问答、精华。选择文章和照片共享区域。
投票“Poll”部分有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功能。投票结束后,用户可以查看公众投票结果。从用户留存角度来看,该功能促进用户了解育儿知识,增加用户互动性,有利于增强用户粘性。从盈利角度来看,社区流量巨大,投票版块非常适合帮助品牌或研究机构进行母婴相关的用户调查,每年也会基于社区推出母婴相关的研究报告数据。事实上,我们的一部分收入来自市场咨询和研究报告。
问答部分有演变成情感社区的趋势。家长不仅会问育儿问题,还会互动,在互动性和真实性上拓宽了产品原有的功能。精选文章版块汇集了各媒体千余名东南亚专家的优质育儿文章,是妈妈们的日常阅读材料。
社区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用户生成的,只有 10% 是专业内容。他还提到:“我们有点像妈妈的Quora。”
商业模式方面,公司提供市场调研、内容创作、KOL合作、视频制作、展示广告、社交媒体营销等服务。目前主要盈利模式为销售广告位、网红营销和市场咨询。根据公开数据,2019年收入预计为1000万美元。
从官网可以看到,社区还开发了电商模式,销售部分品牌的母婴用品。而且,“The”创立的DTC品牌Mama’已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开辟线上电商渠道和线下渠道。公开资料显示,妈妈2021年收入同比增长100%。
对比国内母婴社区宝宝树、妈妈网、辣妈帮,“The”最有可能成长为什么?
国内母婴平台经历了一段“遍地开花”的时期。宝宝树、拉玛帮、妈妈网都曾经取得过巨大的成功。
宝宝树于2007年推出,最初定位为PC母婴社区。发展至今,已建立了内容、工具、电商、O2O等的“宝宝树生态圈”,宝宝树的盈利模式以社区为基础,进而发展壮大电商产业,丰富工具产品布局,形成“社区+工具+电商”的发展模式。收入结构主要由广告、电商(直销、平台)、知识付费(大健康)三部分组成。
Bang定位为在线交流平台。自2012年上线以来,主要分为喇嘛试用中心、个性化定制、我的帮助、孕期百科、喇嘛活动、喇嘛商城、工具箱七大版块。推出两款主力产品:针对妈妈的公司同名拉玛帮,以及针对-1至1岁宝宝开发的“孕期伴侣”。 2015年,喇嘛帮正式推出“社区+电商”模式。
妈妈网于2007年建立了育儿经验分享网站,网站项目包括从孕前到育儿的知识经验文章、妈妈论坛等。目前,妈妈网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格局已经形成了“工具+社区+电商+新媒体”,以及“月子会所+亲子游+城市站+亲子点评”的线下商业生态。在发展道路上,妈妈网不同于积累社区流量再拓展电商的模式。而是在2006年初步进入城市本地化O2O模式,在全国32个城市布局站点,积累线下资源优势,随后整合32个城市用户数据,推出垂直亲子门户妈妈网并进入2012年移动领域。
从起源和发展路线来看,似乎与宝宝树有些相似。最初起源于PC社区,后推出App进军移动终端领域,发展电商业务。
但从商业模式来看,其社区属性较强,非常重视用户内容创作,比如帮助打造KOL、网红营销、推出妈妈VIP平台等。从营收角度来看,目前还没有应用程序主页上有很多广告。广告主要集中在问答区。盈利模式与Quora等问答社区类似,主要依靠精准广告和营销。而且推出的孕期记录、宝宝成长记录、宝宝照片墙等功能工具属性强,设计简单有趣,提高用户活跃度和留存率。相比之下,这是与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工具相比,已经积累了5000万年轻人。家庭用户的亲生婴儿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已获得D轮融资,已积累3500万用户。根据融资资金使用计划,目前的发展主线是拓展市场扩大用户规模。它并没有刻意专注于流量变现和探索DTC品牌消费。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儿童研究所俱乐部”(ID:),作者:张美静,36氪经授权发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