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xi1368 发表于 2024-10-20 00:33:30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注重三维目标有机整合,情感熏陶贯穿始终

历史课复习手稿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课堂可以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学科的特点,设定三个目标:一是知识能力目标;二是知识能力目标;三是知识能力目标。二是过程和方法目标;第三个是情感目标和价值目标,这三个目标是由浅入深的。课堂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这不仅涉及知识的传承、能力的提升,更涉及情感的培养和熏陶。通过老师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和指导,学生对复习内容有了更深入、更细致的理解。不仅知识目标得到很好的实现,而且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人才对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落实好教学。整节课充满了情感的感染力,而最后一个环节“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的设计,进一步升华了这节课的情感。

质疑点:复习班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收集有效信息、整合分析数据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学生课前的准备中才能充分培养。难道这个目标不可能在复习课上设计和实现吗?

二、教学内容

课堂时间分配比较科学合理,内容正确准确,注重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教学安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重点难点很有突破,教学资源开发也很到位。课堂上选取了很多相关的练习材料,非常贴近复习课的相关问题,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能有效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复习课衔接《日本两次改革及其改变社会本质的启示》《日本与俄罗斯改革的相似之处》等材料。通过这些材料,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以史为镜”,这是通史各班必须努力实现的教学目标。

质疑点:复习课的一个重点是老师如何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好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复习的关系。这也是自主互助学习课堂的本质。

三、教学流程

亮点:

1、课堂导入简洁、自然。用问题开门见山,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迅速进入良好的复习状态。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00920/4dd2be333e4548fca588cc5f8c6ca1dc.jpeg

2、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他们调查学生的情况,给每个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复习。

3. 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相应的问题材料并询问“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半开放式问题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4、教材“想想看”部分的材料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比较难。课本要求学生直接解释自己所表达的观点。这对我们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还是太难了。两位老师从实际的学术情况出发,用很多有针对性的问题来串联各种材料。问题贯穿材料,层层突破。许多相关问题很自然地得到了解决,教材资源也得到了合理利用。

5、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还关注课堂的起伏,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问题,调节学生的思维活力。比如自考、互考、抽查等形式的变化,鼓励学生多思考,也对学生有吸引力。

6.教学环节《你成为历史学家》提出了一般性问题:“17世纪至19世纪大西洋沿岸发生的重大革命?”、“你对日本的崛起有什么启发?” “历史人物应该如何评价?”这些问题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们反应更加积极热情,课堂气氛活跃而又融洽。

疑问点:

课堂上设计了小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不过,学生讨论时,老师基本上都会在教室巡视。建议师生多一些互动。教师也参与课堂讨论并向学生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课堂可能更和谐,小组讨论更有效。 。

4. 法律教学

本课程以“自主互助”的教学方法为主,辅以目标引导、问题探究等学习方法。通过活动,营造了轻松、民主、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自主互助法”贯穿于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班级的一大特色。教师引导学生越来越深入,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同时也能引起波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https://www.yqzzx.net/UploadFiles/jyky_UploadFiles_3203/201709/2017092913510665.jpg

5、师资素质

教师本身基本功扎实,发音清晰,教风自然大方,有较强的加工教材、适应变化、​​规范课堂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老师语言严谨,指导和总结也很到位。

质疑点:复习课上,教师如何对学生的复习情况做出及时、恰当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规范课堂自主互助复习模式,提高复习效率。

6. 目标实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认真积极地复习,深入思考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复习任务的内容、方法和形式,最终整体复习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通过学习两位老师的复习课,我认为复习课应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主整理知识,分类、整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排序方法,提高排序总结能力。通过群体或个人的交流,将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内容以图表、文本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形成网络状的知识体系。

(2)查漏补缺,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3)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注重三维目标有机整合,情感熏陶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