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曹原:让超导体性能在常温下实现的希望之光
曹原在电力传输过程中,大约有7%的能量热量在传输过程中损失掉。减少这些损失可以为能源行业节省数千亿美元。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默林·昂内斯发现了一种可以将电子损失减少到零的传输材料,并将其命名为“超导体”。翁尼斯因这一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
不幸的是,为了实现这种传输条件,环境必须冷却到绝对零(即-273°C)。这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的,因此能源公司仍然承受着巨大的损失。
此后的107年里,无数科学家努力开发在常温条件下能实现“超导”特性的材料,但都失败了,直到中国科学家曹原的出现。
曹原在博士研究期间发现,当两层堆叠的石墨烯彼此稍微偏移时,根据他的理论推测,材料会发生剧烈的变化,有可能实现超导特性。
不过,他的推测引起了许多物理学家的质疑,他们认为这只是一个20岁孩子对世界的美好幻想。真正的测试结果,绝非曹原想象的那么简单。
好在曹原并没有放弃,而是日夜守在实验室里。终于,在一次实验中,奇迹发生了。暴露在特殊电场下的两层石墨烯变成了超导体,电子可以在它们之间自由流动。
曹原知道,这将是一项改变世界的研究成果。为此,他小心翼翼,通过7个月的反复实验,完成了全部实验,打破了世界107年的超导魔咒。
曹原发表论文仅9个月,石墨烯的初步商业应用就已实现。以手机为例,一旦安装了石墨烯电池,手机的充电时间将缩短至闪充16分钟。
科学家事迹故事精选2
万瑞雪
https://yun.nxeduyun.com/uploads/editor/2019/05/07/155722396660.jpg
2018年11月23日,由《科学》杂志和瑞典国家生命科学实验室颁发的2018年度青年科学家奖揭晓。清华大学博士后万瑞雪荣获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组冠军。这是中国本土的奖项。这是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首次获得此奖项。
这件事在学术界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之所以引起轰动,是因为这个奖项太权威了,来之不易。
&青年奖是由美国科学促进会与4所著名大学共同主办的全球性奖项。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从来自世界各地的申请者中评选出各自领域最杰出的四位青年研究人员。
不过,她也曾承认,自己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有才华。刚进入大学时,她面临着跟不上课程的问题。然而,到了学期末,她却成为了年级第一。
刚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时,同学间的激烈竞争和快节奏的科研生活给万瑞雪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幸运的是,在周围人的帮助下,她逐渐调整了心态,不断适应整个团队。因此,当我回到母校演讲时,我的师兄师姐无不感慨万千。原来大师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科学家事迹精选3
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曾多次获得诺贝尔奖和多个国家高水平学术机构的奖章。她学习刻苦,永不满足。经过无数次实验,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镭是她一生中震惊世界的发现。
为了从9000公斤沥青和铀渣中提取镭,居里夫人不得不将一锅又一锅的渣煮沸,并一直搅拌;将其从一个瓶子倒入另一个瓶子,然后一点一点结晶。她每天穿着沾满灰尘和酸液的工作服,站在大锅旁边,冒着浓烟,眼睛流泪,喉咙发痒……就这样,她挣扎了45个月、1250多天。 。真丢脸。繁重的劳动需要这样的毅力!她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学者,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工人、家庭主妇、孩子的母亲!
居里夫人辛勤耕耘,开垦了一片未开发的花园,终于取得了现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我多么渴望像巨成老师一样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科学的世界,揭开大自然的秘密。
因为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所以她在女科学家中是独一无二的。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她和丈夫用了700吨水和100吨化学试剂才发现了1克镭。人们称她为“镭之母”。由于居里夫人忙于实验,无暇照顾孩子,她就抱着孩子,一边做实验一边啃着干面包。
https://q3.itc.cn/q_70/images01/20240821/5296683099cd4e4fa66909ef09fb002a.jpeg
科学家事迹精选4
据认为,几何学是埃及人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其希腊语本义是“几何学”。当时,流经埃及的尼罗河每年都会泛滥,冲毁陆地边界。洪水退去后,人们不得不重新测量和分配土地。几何学就在这种测量中年复一年地萌芽、成长。公元前7至6世纪,希腊圣贤之一泰勒斯创立了希腊几何学。泰勒斯年轻时游历广泛。他在埃及生活了一段时间。他认真研究埃及人的数学知识,并根据大地测量学创造了几何学。居说,他在没有登上金字塔的情况下计算出胡夫金字塔高131米,这让当地祭司感到震惊,也赢得了埃及国王的赞赏。他的计算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的。泰勒斯回到家乡米利都斯后,建立了一所学校,教授他的数学和其他科学知识。在泰勒斯之后,许多希腊数学家和哲学家修改、补充和发展了几何学。
欧几里得于公元前 330 年出生于雅典。他是柏拉图的学生,后来担任亚历山大大学数学教授,建立了以他为首的数学学院。他把大地和天空变成了一个由错综复杂的图形组成的巨大图案,然后用惊人的智慧将这个图案拆解成简单的组成部分:点、线、角、曲线、平面和实体。将无限的图画翻译成初等数学的语言,即欧几里得几何。他创立几何学后,许多仰慕他的学生聚集在他的周围,有穷人家的孩子,有富贵人家的孩子,甚至还有国王。
学生们尊敬欧几里得,几乎把他当作偶像来崇拜,因为他“像父亲一样教导他们”。当然,也有一些追随者来跟他学习几何,欧几里得非常鄙视他们。有一次,学完第一定理后,一位贵族不耐烦地问他:“学几何有什么用?”见欧几里得不理他,他以为老师没有听到,于是又重复了一遍。 。欧几里得转身对仆人说:“快给这位先生一些钱,没有钱他就学不会!”公元前3世纪,欧几里得的杰出著作《几何原本》问世。 。他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公理代数的方法构建了一座宏伟的几何大厦。该书问世后,以手稿形式广泛流传了一千八百多年;印刷术出现后,它被翻译成世界各地的各种语言。我们中学时学到的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知识,其主要内容都来自于两千多年前写的这本书。
讲述科学家事迹的 5 个精选故事
爱迪生12岁时开始了他艰苦的职业生涯。他在火车上当报童,学会了发送电报的技术,并去了波士顿和纽约。直到24岁,他才拥有了自己的工厂和幸福的家庭。爱迪生 1878年,他宣布发明一种柔软、廉价的安全灯。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爱迪生尝试了硼、钌、铬、碳以及各种金属合金,总共1600多种材料,历时13个月,但没有成功。有人吹冷风,说爱迪生这次“吃了不能咀嚼的东西”。
一位曾为爱迪生工作的物理学家称该实验为“大海捞针”。然而,爱迪生并不害怕失败,坚持实验,决心从大海中找到针。努力工作得到回报。 1879 年 10 月 10 日星期日下午 5 点,爱迪生用碳化棉丝点燃了一个灯泡。他亲自观察并做笔记。
这一次,灯泡又亮又稳定,亮了1小时、2小时、3小时……从19日、20日到21日,没有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点,点火到第45个小时时,爱迪生让助手把电压调高一点,灯泡变得更亮了。又过了几分钟,灯丝终于烧坏了。 12月21日,《纽约先驱论坛报》用了整整一个版面详细报道了灯泡试验成功的消息。爱迪生获得了所有专利,并被普遍认为是白炽灯泡的发明者。 1879 年除夕夜,爱迪生点亮了 60 个灯泡并将它们挂在门洛帕克。当时正值大雪,冒着大雪前来参观的人达3000多人。
爱迪生是一个务实的人。他的座右铭是:“我探索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向前迈进并尝试发明它。”有人说发明是命运的产物,爱迪生是天才。爱迪生感叹道:“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当有人问他在发明灯泡的一万次失败中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时,他说他在这个过程中从未失败过;相反,他发现了一万种无效的方法。他一生写下的3400篇笔记,详细记录了他的发明想法和实验,就是这一说法的有力证据。爱迪生77岁时,有人问他:“你什么时候退休?”
他脱口而出:“在我葬礼的前一天!”有一次,有人半开玩笑地问爱迪生:“你同意给科学休息十年吗?”爱迪生认真地回答:“科学从来没有一天休息过,亿万年来它每分每秒都在工作,而且还会继续这样工作。”确实,爱迪生已经80多岁了,为了“做出更多的发明”,实现了他的诺言。 ,仍在努力从本国的杂草中提取乳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