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xi1368 发表于 2024-10-13 14:32:14

历史背景:太平洋战争的种子如何种下?日本扩张与美国限制的博弈

历史背景

太平洋战争的种子早在1898年就已播下。甲午战争(中方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获胜的日本未能对中国辽东提出主权要求,并继续对中国提出主权要求。向周边地区大幅扩张,进而影响到已经在太平洋地区占有一席之地的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英国基于自身利益,大力策动日本与俄罗斯开战,最终击败俄罗斯,获取了中国东北的利益。然而,日本向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却受到美国的限制。通过1898年的美西战争,美国占领了菲律宾并吞并了夏威夷王国,极大地刺激了当时大批移民前往夏威夷,渴望吞并夏威夷。日本的。此后,尤其是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海军的发展一直将美国视为假想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占领了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加罗林群岛,并已毗邻美国在太平洋的防线。从对华态度来看,日本一直梦想着垄断中国,而美国则要求平等利益。日本于1937年发动侵华战争并逐步扩大规模,严重威胁西方国家在华利益。与此同时,为了称霸东亚、争夺世界霸权,日本统治集团早已制定了南北并举的国策。 1940年,德国入侵西欧。在远东,英国、法国和荷兰实力较弱;美国忙于支援抗德战争,无力东进。日本军国主义认为这是南下的良机。同年,近卫内阁推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试图建立一个包括中国、朝鲜、整个东亚乃至大洋洲的日本殖民帝国。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订,严重刺激了当时决心拥英抗德的美国。 1941年4月日美谈判开始前后,日本相继占领整个印度支那,将其变成战略物资供应基地和南下扩张的跳板。这进一步加剧了美日之间的矛盾。美、英等国强烈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停止扩张。 ,并通过限制废钢和石油出口来威胁日本,迫使日本就范。 1941年10月18日,主战派东条英机内阁成立。 12月1日,皇家议会决定与美国、英国、荷兰开战。 8日凌晨(日本时间8日3时20分,夏威夷时间7日7时50分),日军在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的指挥下,发起偷袭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最大的海空军基地。 。同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1941-1942)

1941年12月8日拂晓,日本出动南云忠一率领的约360架飞机和55艘军舰,连续两次袭击美国军舰和珍珠港机场,击沉或击伤战列舰等19艘军舰。 8艘船只被摧毁,260多架飞机被摧毁或损坏。美军措手不及。太平洋舰队主力几乎全部被歼灭,伤亡3000余人。与此同时,由寺内重一指挥的日本南军40万余人,兵分几路进攻香港、马来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

12月7日,日军在马来半岛北部的哥打巴鲁和泰国南部的北大年(北大年)和宋卡(宋卡)登陆。

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暴行持续了整整三天。

与此同时,日本派遣了第一支以航母为核心的机动部队进军印度洋。他们先后击沉了英国航空母舰阿里纳斯号、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巡洋舰反击号等多艘英国舰艇。它还对斯里兰卡发动空袭,重创英国远东舰队,将其势力范围缩小到西印度洋。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英军司令珀西瓦尔签署投降书,新加坡放弃防御。 1942 年 3 月 9 日,印度尼西亚群岛的荷兰军队投降。 1942年5月6日,美菲联军7万余人在巴丹投降,菲律宾沦陷。 1942年5月8日,缅北重镇密支那沦陷。中国远征军和英印军全面撤退,缅甸落入日军手中。中国与盟国之间的陆路交通被完全切断,援助物资只能通过驼峰航线空运获得。

日军还攻击了盟军在中南太平洋的一些战略岛屿,如关岛、威克岛、俾斯麦群岛、新不列颠岛、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达到了建立前沿空军基地的目的。

1942年5月至6月,为了切断美国与澳大利亚的联系,日本先后袭击了所罗门群岛和莫尔兹比港。

掩护陆军作战,在珊瑚海海战中,日本海军与美军相遇,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母之间的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损失了一艘轻型航母,另外两艘航母严重受损,而美国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损失,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受损。日军未能实现其战略目标,对莫尔兹比港的进攻被遏制。

此前,1942年4月,美国大黄蜂号航母在哈尔西中将的指挥下,搭载16架B-25“米切尔”中型轰炸机轰炸日本东京、神户等地。虽然造成的损失不大,但却刺激了日本的神经。日本认为飞机来自中途岛,仓促发动中途岛海战。在此期间,美国破译了日军的密码,对日军下一步的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中途岛海战(6月5-6日),日军兵力分散,轻敌美军,指挥混乱。他们被美军成功突袭,五分钟内损失了三艘精锐航母。他们的元气被严重破坏。剩下的“飞龙”号航母虽然成功击伤了美国“约克城”号航母,但也被紧随其后的航母舰载机击沉。此战,日本第一机动舰队的四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另一艘重巡洋舰被击沉,元气严重流失。同时,损失了300多架各型飞机,100多名经验丰富的航空人员丧生。中途岛海战也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从此,日本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相持。

战略相持(1942-1943)

1942年8月7日,美军开始局部反攻,登陆所罗门群岛瓜达尔卡纳尔岛,展开长期战斗。围绕瓜岛海战,日美两国在六个月内进行了30余场大小海战,其中大型海战6次。双方损失了24艘驱逐舰以上的战斗舰艇。美国海军约3300人死亡、2500人受伤;日本海军伤亡多达25,000人。

在瓜岛地面作战中,参战美军最多人数达到6万人,阵亡1592人,受伤4200多人。日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部署了约3.6万名地面部队,战斗中阵亡约1.4万人,其中包括因伤或病死的人。 9000多人失踪,累计死亡近23800人,1000多人被俘。

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空争夺制空权的空战中,仅驻扎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仙人掌空军”海军陆战队空军的6个战斗机中队参加了战斗,并涌现了十名著名的王牌飞行员,尤其是第121战斗机中队。福斯上尉在 1942 年 8 月至 1943 年 1 月期间击落了 26 架日本飞机,并获得了国会奖章。六个月的空战中,日本飞机被击落427架,而美军仅损失118架飞机。包括被高射炮击落的飞机在内,日军共损失飞机892架、飞行员2362名。美军总共损失了约250架飞机。

在这场持久战中,美军伤亡约5000人,受伤6700人,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舰3艘、飞机约250架。共有约 5 万名日本士兵丧生,还有 24 艘军舰、16 艘运输船和 892 架飞机(有消息称有 600 架)。不仅日本海军和航空兵损失惨重,就连开战以来从未败过的陆军,最精锐的第2师团也损失惨重,尤其是日军大型战舰的损失,飞机和熟练且训练有素的飞行员。 ,而日军想要弥补就更加困难了。战斗结束,日军的兵力优势荡然无存,双方的战略态势也随之发生变化。 ——中途岛海战日军的惨败是二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战争形势开始转向对日本不利但对美国的发展有利的方向,日军逐渐丧失战略主动权;在瓜岛海战中,日军不仅没有实现夺回战略主动权的作战企图,反而军事实力进一步被削弱,最终彻底丧失了战略主动权。陷入被动局面。日军从此不得不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到处布阵,一步步陷入被动,直至溃败。通过瓜岛战役,美国逐步改善了不利的战略局面,为调动人力物力赢得了时间,为即将在太平洋战场发动的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3年2月,剩余的日军被迫撤出该岛。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后,战局变得相对平静,美军仅在太平洋发动了有限的攻势(例如夺回阿留申群岛的阿图岛)。 1943 年 5 月的岛屿);日军虽然发起反击,但还是徒劳。由于密码被破译,1943年4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在视察布干维尔岛前线途中遭到美军飞机伏击身亡。

战略反攻(1943-1945)

1943年6月,美国陆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下达夺取马绍尔群岛的命令。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英、美三国在开罗举行会谈,签署《开罗宣言》,确认对日联合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和太平洋地区战局,中印交通线重新开通,发起缅北、滇西反攻战役。 1944年7月,日军占领密支那时,日军已被彻底赶出缅北。取得彻底胜利。这场胜利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军之间的陆路交通线,也拉开了盟军在亚洲战场反攻日军的序幕。

1943年11月,美军发起吉尔伯特群岛战役(代号“潮流行动”),最终占领塔拉瓦等岛屿。虽然损失较大,但美军逐渐积累了两栖登陆的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后续行动中。在各种战斗中。

1944年1月至2月,美军连续组织“燧发枪”和“法警”行动,夺取了夸贾林环礁、罗伊岛-那慕尔岛和埃尼威托克环礁,为下一步进攻奠定了基础。马里亚纳群岛创造了条件。战斗中,美军的技战术水平较塔拉瓦战役有了巨大飞跃。尤其是参战各军兵种之间的配合配合完美默契,堪称经典。与此同时,美军总结了著名的“蛙跳”战术。

1944年3月,美军决定实施夺取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美军总共投入了600多艘舰艇,其中包括15艘航母、14艘护航航母、7艘战列舰、25艘巡洋舰、180艘驱逐舰、35艘潜艇、2000架飞机、4个师1个旅的地面部队,以及15万兵力。人们。战斗的暗号是“食物招募者”。 6月15日,按照预定计划,美军在塞班岛组织了两栖登陆行动。与此同时,日本联合舰队派出以小泽治三郎中将率领的舰队参战,共有9艘航母(共搭载439架舰载机)、5艘战列舰、14艘巡洋舰和31艘驱逐舰。

6月19日,双方舰队在马里亚纳群岛西部海域相遇,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海战(日军称这场战役为“马里亚纳海战”,美军称其为“马里亚纳海战”)。菲律宾海”)。日军投入了联合舰队的全部主力舰艇和大部分岸基航空兵力,希望一举扭转战局,却不料却以惨败告终。美军仅2艘航母、2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轻微受损,无军舰沉没,舰载机117架损失。日军击沉航空母舰3艘、油轮2艘,击伤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油轮1艘。日军损失舰载机404架,占全部舰载机的92%; 247 架岸基飞机损失。 ,几乎全军覆没;此外,日军出动的36艘潜艇中,也有20艘被击沉。虽然联合舰队侥幸逃脱了全军覆没的命运,但飞机和飞行员的损失并不是日军短时间内能够补充的。经过此战,日军可以说其海军核心力量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海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从此完全落入美军手中。从此,日本舰队失去了对远洋作战的空中支援,使得日军在未来的战争中更加被动和困难。然而,美军却获得了战略主动权和战区制海权。有了制空权,他就可以从容选择下一个攻击目标,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在马里亚纳群岛为期三个月的登陆行动中,美军先后攻占塞班岛、关岛、天宁岛,基本歼灭了三岛约7万驻军。日本战略防御形势严重恶化。大本营规定的“绝对防御圈”因核心区的丧失而面临崩溃。日本本土将受到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的美军B-29轰炸机的直接攻击,美军将获得继续向中太平洋进军的前沿基地。马里亚纳群岛的丧失极大地震惊了日本,也加剧了日本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人们对发动战争的东条内阁高度不信任和反感。在巨大的国内压力下,东条内阁在战斗中被迫撤军。下台。

6月16日,美军B-29轰炸机从中国成都起飞,轰炸日本九州。战火直烧日本本土。这样的战略轰炸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除京都和奈良外,日本所有主要城市均被摧毁。到1945年7月,日本共有850万城市居民逃往农村,工厂工人缺勤率达到49%。日本战时经济已到了极限——炼油工业产量下降了83%;飞机发动机产量下降75%;飞机机身产量下降60%;电子设备产量下降70%;六百多个主要军工工厂不是被炸毁就是被严重破坏。

缅甸战场上,日军大本营于1944年1月7日随“大陆司令部第1776号”命令发布代号“乌克拉”的英帕尔作战计划,企图占领英帕尔和科希马。重要地区,进而控制整个东印度地区。负责进攻任务的日军是缅甸方面军第15军,由素有“小东条”之称的木田口仁哉中将指挥,下辖第15师团、第31师团和第33师团。驻扎在因帕尔和科希马等地区的英军是斯利姆将军指挥的第14集团军,其中包括第4、第15和第33集团军。由于后勤不力,日军的进攻彻底失败。袭击开始时约有10万人。结果,战斗中死亡或失踪5.3万余人,受伤2万余人。日军惨败,又回到原来进攻的起点。作为日缅方面军的主力,第15军已经不具备作战兵团的作战能力。

奋力拼搏。印缅战场上的盟军从此转向战略反攻。

1944年7月,太平洋上的两位美军指挥官提出了自己的计划。麦克阿瑟提出先攻占菲律宾,然后进攻日本冲绳,尼米兹则提出先攻占台湾,然后登陆中国东海岸。从军事角度来看,尼米兹的建议更为合理。然而,麦克阿瑟提出了政治原因。如果他绕过菲律宾,就等于承认了日本散布的美国已经放弃菲律宾、不愿意牺牲美国士兵的生命来拯救菲律宾人民的谣言。这将对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威信和影响力造成很大影响。是极其不利的。并说服罗斯福总统开展菲律宾战役。美军投入的地面部队包括美军第6集团军、第8集团军、澳大利亚第1集团军;海军拥有美国第3舰队和第7舰队,包括16艘大型航空母舰、18艘护卫舰、12艘战列舰和重型巡洋舰。拥有800多艘作战舰艇,其中包括11艘、15艘轻巡洋舰、144艘驱逐舰和25艘护卫舰,以及约1700架舰载机;参战的航空兵部队包括美国第5、第13空军以及澳大利亚空军,共有飞机1000架以上。麦克阿瑟负责指挥登陆行动,尼米兹的太平洋舰队负责海上支援。

日本以“捷一号”作战计划予以回应,在菲律宾成立了第14军。绰号“马来虎”的陆军大将山下智文担任司令。下辖9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和4个独立混成旅,共计约35万人;海军将所有剩余军舰编入四个舰队并投入使用;菲律宾的航空力量包括海军航空兵第一航空队和第四陆军航空队。其中,第1航空队在刚刚结束的马里亚纳海战中完全丧失,正在寺冈仁平中将的领导下进行重建。它有大约250架飞机驻扎在菲律宾;第4航空队的总司令是富永恭二中将。自6月起,已逐步从中国东北转移至菲律宾。截至10月初,已有约300架战斗机抵达菲律宾,总计约550架战斗机。考虑到菲律宾的航空力量还比较薄弱,日本大本营决定一旦战斗开始,就从日本、中国大陆、台湾等地部署飞机支援。

1944年9月,战斗打响。美军首先占领了贝里琉岛和摩罗泰岛,消除了侧翼威胁。 9月至10月,美军出动大量岸基机和海军舰载机对琉球群岛、吕宋岛、台湾等地的日本机场进行大规模空袭。尤其是10月6日至10月14日的连续空袭,使日军损失飞机1093架。驻菲律宾的陆军第4航空队仅剩200架飞机,海军第1航空队仅剩35架飞机,驻台湾的第2航空队航空机队还剩230架飞机。战斗还没打响,日军就已经失去了空中反击的能力。只有102架美国飞机被摧毁或击落。

10月20日,美军登陆莱特岛。当天下午,麦克阿瑟在菲律宾总统奥斯汀的陪同下,带着齐膝深的海水登岸。 14点在海滩上,麦克阿瑟通过大功率无线电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演讲。 “我回来了”的演讲。

在此之前的18日,日本联合舰队就发现了美军的意图。联合舰队司令丰田立即下令实施“捷一”计划。日本海军第一舰队、第二舰队和机动舰队全部出动攻击莱特湾的美军登陆滩。于是,10月23日至26日爆发了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战——莱特湾海战。

美军参与这场大海战的有16艘航母、18艘护航航母、12艘战列舰、11艘重巡洋舰、15艘轻巡洋舰、144艘驱逐舰、25艘护卫舰、592艘运输舰、592艘后勤辅助舰以及近2000架飞机。架子。战斗中击沉航空母舰1艘、护卫舰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 4艘护卫舰、2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和1艘潜艇受损; 162架飞机损失,人员伤亡。不到三千。

可以说,日军是倾尽全力参战的。共有4艘航空母舰、2艘航空战列舰、7艘战列舰、14艘重巡洋舰、7艘轻巡洋舰、32艘驱逐舰、约600架飞机。战斗中击沉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0艘;航空战列舰1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2艘受损。三艘驱逐舰损失;损失飞机288架,伤亡1万余人。

经过这次海战,日本海军几乎丧失了进行远洋作战的能力,从而失去了战场上的制海权,从而使陆地上的第14方面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1945年1月,美军在吕宋岛西北部的林嘎因湾登陆。在抵抗登陆时,日军首次使用神风特攻队对美军登陆舰队进行自杀式袭击。美军于3月4日占领马尼拉,在随后的战斗中,日军第14方面军在菲律宾被歼灭。日军伤亡和俘虏达45万。在整个菲律宾战役中,日军损失了68艘军舰,其中包括4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和13艘驱逐舰;运输船42艘,约17万吨;以及7000多架飞机。 ,其中包括700架“神风特攻队”自杀式飞机。美军伤亡6.2万人,损失军舰17艘,其中包括1艘航母、3艘护卫舰、9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2艘坦克登陆舰和1艘扫雷舰;损失运输船6艘,约6万吨,飞机900多架。还有数十艘船只受损。

同年3月至6月,美军占领硫磺岛和冲绳,在付出惨重代价后逼近日本本土。 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为了保卫祖国和朝鲜,日本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战争动员,号召“决战祖国”。美国还计划在日本南部九州岛和关东平原组织两栖登陆行动,代号为“奥林匹克”和“科罗娜”。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拒绝接受。 8月6日至9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仅有的两颗原子弹,造成约20万人重大伤亡。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动兵力157万人、飞机3400多架、坦克5500多辆,分兵三路,向中国东北挺进。 9日,苏军向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与此同时,进入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 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对日宣战。与此同时,中国战场上的各路抗日武装开始对日军发起全面反击。

8月10日,经过长时间讨论和裕仁天皇的判断,日本政府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并通过瑞士、瑞典等中立国通知盟友。

8月15日中午11时,天皇声音响起,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密苏里号航空母舰上举行投降仪式。麦克阿瑟代表盟军,日本外相葵重光代表日本政府,梅津芳二郎代表日本大本营签署投降书。美国、中国和英国也签署了投降文件。 、苏等来自11个国家的代表。

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取得了太平洋战争的最后胜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背景:太平洋战争的种子如何种下?日本扩张与美国限制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