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xi1368 发表于 2024-10-13 09:54:32

第七天:死的绝望当是生,余华作品的悲剧意蕴引人深思

介绍

面对残酷甚至悲惨的生存世界,有人认为“生不如死”。只要活着,即使有痛苦和绝望;或担忧。

余华的《第七日》告诉我们,有这样一个地方:你我之间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争斗,却充满了善良和真诚……那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但无论你我的生活多么艰难,你愿意走吗?

死亡的绝望才是生命

——读余华《第七日》的感想

文/陈玉蓉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小岛上的小书吧里捡到了《第七天》这本书。其实是为了郁华。不是因为他的名气,而是因为余华作品的悲剧内涵。我不记得谁说过,一个人必须能够阅读和理解悲剧。如果生活只有笑声,这样的社会就会很肤浅。余华的作品是悲剧中最痛苦的。

去掉外壳后,扉页上写着:

https://sns-img-bd.xhscdn.com/0302cp01kmbll9mv372011blbek5rp4gqu?imageView2/2/w/1080/format/webp

第七天,

神的创造工作已经完成;

第七天他歇了一切工作,

安息。

——《旧约·创世记》

我猜《第七日》这本书的书名就是由此而来。七天、一周、一周,连上帝都休息了,可人类呢?果然,读完整本书后,第七天,主角和书中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死去的人都安息了。 “死无葬身之地,人死平等。”

读完最后一页,我突然意识到,这本书应该是余华的《活着》的反面。一个写“生”,一个写“死”,两者的终点都应该是生,于是我翻了一下书的外壳,“《活着》的姊妹篇比《活着》更绝望。” ”看来我的阅读和出版社之间有一点点默契。其实看一部作品,我从来不喜欢先看书封面和封底的评论和推荐,生怕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剥夺了自己咀嚼的乐趣。即使你自己的理解很肤浅,那仍然是你自己的想法。别人的理解再深刻,也只是强加给你的,无法内化为你自己的。

对于那些震撼我心灵的书,我总是喜欢写一些小文字来表达我的理解。在这本书中,我总结了三点。

(1) 荒谬的技巧。开篇主角杨飞接到殡仪馆电话要求火化。这一刻让读者想起了那个阴森的高烟囱——火葬场。火葬场里挤满了等待火化的“人”,他们一一排队等候叫号。如果他们通过了订单,他们就必须再次排队。这和常人去银行或者其他公共场所办理相关事宜的流程是一样的。等候区也分为VIP区和普通区,有不同的座位,甚至有不同的火化炉。排队也有延迟。这不,市领导来了,大家都停了下来。就连普通的火葬机也停止工作了,尽管火化市领导只需要一台火炉。结果火化进程被耽误,很多“人”无法按照约定火化。于是杨飞就这样流浪了七日。荒术首先表现在阴阳相通上。死人还可以约定火化的时间,这本身就是荒谬的。

其次,荒诞手法表现在理想与现实的交汇。比如,杨飞的衣服是普通的睡衣,并不是死者真正穿的裹尸布,所以似乎传达出这个人已经死了,就像睡着了一样;鼠女的衣服看上去像婚纱,但实际上鼠女还活着。还缺了一场婚礼,所以这大概是一个弥补的办法。

https://p9.itc.cn/images01/20220420/0feb86286c8b44ad802987ffc4126114.jpeg

其三,荒诞手法体现在对人物死亡的解释上,这与一般小说描述死亡场景或叙述死亡经历的方式肯定不同,而是极为微妙的暗示。比如杨飞的死。当杨飞寻找公交车时,发现自己的眼睛错位了,鼻子旁边还是鼻子,下巴下面还是下巴。他听到声音此起彼伏,那是车祸现场。他回家清理伤口。在去殡仪馆的路上,他遇到了前妻。她的前妻一开始并没有认出他。直到他的五官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她才确定是他。这些都暗示杨菲是死于车祸。死于车祸的人通常都有可怕的面孔。

2014年5月,余华在回答《京华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自己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把我们生活中看似荒唐实则真实的故事写到一起”,“让一个刚刚经历过的人”死亡讲述了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故事,让现实世界像倒影一样出现。”

(2)全知的视野。全书以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展开,通过主人公杨飞的叙述,将人物及其故事串联起来。杨飞赶往殡仪馆,导致前妻李青,李青自杀;杨非的出生导致养父杨金彪,杨金彪因病离家出走直至去世;他的养父导致了他的邻居李月梅夫妇,而李月梅的死,导致了二十七个婴儿的死亡;杨飞接到家教的电话,找到了被家教的小女孩,并拆毁了被埋的小女孩的父母;杨飞赶到了一个死无葬身之地,找到了鼠姐的男友鼠女和邻居小青。不同人物的不同死亡方式,都通过杨非的眼睛和嘴巴传达给读者。他是所有人物的焦点,作品从他身上辐射到世间万物。

(3)冷静的讽刺。小说开头有这样一个场景,人们在殡仪馆排队叫号,不同的身份进入不同的火化炉,与现实世界如出一辙。它平静地展现了现实世界的一切怪异现象。关于杨非亲戚和杨父的文章也揭示了世间亲情的扭曲。许多年后,杨飞的母亲找到了他,但当他回到自己的家时,却没有了归属感。他的哥哥和嫂子会因为他的外表影响他们的生活而吵架,他的父母也很无奈。家人的爱在哪里?相反,为他放弃爱情和婚姻的却是他的养父杨金彪。虽然杨金彪也有过一次抛弃他的经历,但这也让杨金彪的性格更加丰满。但最终,他对养子的感情占了上风,当他得知自己的病已经无能为力时,他不想拖累养子,选择了悄悄离开。与杨飞哥哥只看重房子和金钱相比,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而这样一个善良的人,最终却被疾病逼迫,让人唏嘘,让人思考,善良还有用吗?善良能得到回报吗?鼠女因为手机自杀,男友吴超选择卖肾给她买墓地。不幸的是,他被感染了。鼠女有墓地,而他没有。 《第七日》广泛触及官僚腐败、官民对立、贫富分化、道德沦丧、价值观混乱、暴力执法、食品安全、留守等各界问题农村是老人和小孩,城市是鼠族。透过杂七杂八的新闻,文本意图诉说时政的“信息价值”和隐喻功能显而易见。

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死亡并不容易。除了生与死,一切都是小事。如果你死了没有埋葬的地方,那还不如活着。尤其是你还肩负着责任,你怎么能死呢?死亡的绝望应该被视为生命。

【关于作者】

“玉壶陈酒,怡然赏芙蓉”是我:陈玉蓉。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兴农中学语文教师。我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跌跌撞撞,遇到了君姐,从此我生活在汉语湿地,唱响了青春的主旋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七天:死的绝望当是生,余华作品的悲剧意蕴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