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的未来已来,找准着力点破圈农业文旅项
中国乡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回家的地方
中国乡村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它,中华文化之树就不会那么高大、根深蒂固;正因如此,中华文明才得以长存。
中国乡村的未来已经到来,但农业文旅项目仍难“破圈”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传统生态观光休闲农场已成为农业文化旅游项目的基本标准。趋同的设计理念和场景,让越来越多眼尖的游客开始感到疲劳。找准竞争焦点,孵化融合本土文化、现代时尚与互联网思维创意的新兴产品或新业态,或许会成为农业文旅项目突破圈层的更好解决方案。
茂名雅香大地艺术公园用艺术赋予乡村新生命
浩信湖滨田园综合体位于茂名市茂南区,是广东省国家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核心面积3万亩,辐射面积5万亩。计划分三期建设。占地1000亩的“象牙象地艺术园”一期作为3万亩项目的先行示范基地,将于今年丰收节来临之际的9月23日全面开放。
茂名浩心湖生态美景
意象大地艺术公园总体规划示意图
作为整个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形象和传播图腾,高度同质化的花海+水车显然已经无法成为项目的核心竞争力。被誉为“艺术振兴乡村的成功案例”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为象牙大地艺术公园的运营思路提供了典范。
2018年“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海报
越后妻有位于日本北部,是日本的一个偏远乡村。这里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老龄化、空心化问题严重。日本著名策展人北川富郎注意到了这种衰落,并试图用艺术来激发这片土地所蕴藏的巨大活力。于是他用18年的坚持打造了“大地艺术节”这个漫长的项目。如今,它已成为世界上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广泛的国际户外艺术节,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前来参观、创作。
历年艺术节经典作品:
“露台”
卡巴科夫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20321/530303a151fe4dfe92ca246f44b4f766.png
2000年
《盛开的妻子》
草间弥生
2003年
《蓬莱/岛》
蔡国强(中国)
2015年
象牙之地艺术公园博采众长,借鉴越后妻有的成功经验,将“艺术”的理念融入到整个项目中。邀请了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范博、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青年雕塑艺术家罗鹏、中央美术学院讲师曹亮等。美术学院建筑系、浪尚艺术机构创始人蒋宁、&Co设计工作室创始人李乃涵莅临,参与项目艺术精神内核的构建和公共艺术的创作作品。以及随后的策展活动。
欣赏艺术家们为象牙之地艺术公园创作的作品
罗鹏作品:“回根赋新”艺术雕塑
作品以木塘村原有的村标树桩为蓝本,保留其原有形状并用油画、涂鸦进行美化,并将不锈钢植入树枝形状,寓意原生态的再生与创新。
上海龙尚艺术策展机构:农家美术馆
策展作品以“象牙根”、“油城茂名”、“希望田园”三大篇章为主。通过瓷砖、油页岩和彩织作为材料符号,连接项目所在区域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未来的故事主线,传达了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对工业时代的致敬、对未来新农业发展的憧憬等人文核心。
农业文化馆通道设计:Woven X Tiles
https://pic4.zhimg.com/v2-2c6702975f871fe9cf1e8e2f1123fef3_r.jpg
史进典作品:“像素模型”不锈钢丝
通过展出这件作品,艺术家用语言来还原农耕时期的工具。
罗鹏作品:巨型鸟鱼艺术空中模型
作品取材于八大山人的《鸟鱼》诗和著名水墨画。借力精神创作和广为流传的诗词,弘扬茂名罗非鱼产业的推广主题。茂名被誉为“中国罗非鱼之都”。
范博作品:犀牛灵艺术充气模型
作品以“犀牛精神”为创作主题,传达了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直至成功的新时代精神。
艺术是锚点,是整个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品牌符号和气质基础。
这里的艺术不是主观的一厢情愿,也不是形而上的观念乌托邦。相反,它必须以当地的土地作为创作的灵感和素材,与村民携手合作,最终实现各方共赢。它是具体的、可实施的,包括帮助当地居民展示当地生活,结合当地自然资源,聘请当地工匠,展示当地传统和创新产业,让艺术真正为象牙带来新的活力和生命。
“艺术”作为精神内核,不仅是千亩象牙大地艺术公园一期的主要理念,也是整个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品牌符号和气质基础。
七彩稻田场景图片
君明人始终肩负社会使命,致力于强化文化基因
项目运营方君明集团始终坚持以文化赋能商业地产。近年来,大力发展与国际娱乐IP合作、知识产权开发等业务。 “文化”是君明人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词。
这种情怀和用艺术振兴乡村的渴望,让君明人充满了斗志。君明之前认真打造时尚商业综合体,所以他也认真借鉴世界优秀文旅项目的经验,用艺术赋予乡村新生命。
秋分之际,我们期待粤西农业大地奏响的艺术赞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