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系创始人李革:从北大到纳斯达克的传奇之旅
药明康德过去和现在的创始人如果我们想要更全面地了解药明康德,创始人李革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李戈出生于1967年1月,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后赴美国深造,199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研究方面,李革在行业顶级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拥有40多项发明专利。博士第三年,李革与导师Clark Still教授共同发明了“标记组合化学技术”,发现了多种前药化合物。这些研究成果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环节。
博士毕业后,他加入导师创立的公司(PDD)担任创始科学家和科研总监,并于199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1999年,应母校邀请,李戈回到北京大学讲学。这次回国之行让他发现,国内医药研究机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但先进的生产技术仍然掌握在海外企业手中,技术与生产普遍存在脱节。
看到中国医药行业巨大的蓝海市场和美国日益激烈的红海竞争,李哥选择回国创业。 2000年,李戈带着好友刘晓忠、张朝晖来到江苏无锡,从650平米的实验室起步,创办了药明康德。从事医药研发和生产外包业务,是国内该领域最早的先行者之一。
公司历史
药明康德的发展历史非常具有学习价值,尤其是其资本运作流程,可以说是现代企业的典范。
2000年12月,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
-2007年,公司陆续开展合成化学、工艺研发、研发生产、生物分析、毒理学及制剂服务。
2007年,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2015年,由于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估值长期偏低,且公司主要业务在中国,创始人李革决定将药明康德从纽交所私有化。此次退市由公司创始人李革和汇桥资本(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全球私募股权基金)作为发起人实施。整体退市所需资金总额约为33亿美元,通过银行并购贷款解决。 11亿美元(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杠杆收购融资),剩余资金主要由几大私募基金作为买方财团提供(包括知名的红杉资本、高瓴资本、平安投资) , ETC。)。上述退市流程完成后,药明康德被“一分为三”,分别是负责小分子化学品CRO领域的药明康德、负责小分子化学品CMO业务的和泉药业、以及负责小分子化学品CMO业务的药明康德。大分子生物制药业务。药明生物.
2015年4月,和泉药业试水新三板,但随后于2019年6月退市。
2016年,药明康德与JUNO共同成立药明君诺。主营业务为国内CAR-T细胞疗法的研发。合作伙伴JUNO是全球领先的细胞癌症免疫治疗公司。 JUNO在研产品主要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三种疾病。
2017年,药明生物在香港成功上市。
2018年,药明康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https://www.dzlps.cn/zb_users/upload/2021/08/202108021627885838767190.jpg
2020年,药明康诺将在香港股市上市。
2023年11月,第四家“药明康德”公司药明联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基本面分析
关于公司基本面,我们主要以最大的公司药明康德为切入点,首先看财务数据。
业务增长
2018年上市以来,应收账款复合增长率42.24%,净利润复合增长率40.51%,经营现金流复合增长率59.51%,平均利润现金回笼率已达到 115%。
可以看出,2018年上市后,药明康德无论是应收规模还是盈利能力,增长势头都非常迅速。结合现金流回笼情况来看,这个增长是非常健康的。
产品竞争力与运营
公司毛利率水平稳定在36%至38%,相对稳定。自2018年上市以来ROE净资产收益率逐步提升,主要得益于行业景气度的改善。
解释1:2018年至2019年ROE大幅变化是上市后募集资金增加了公司现金资产,而现金资产增加产能释放利润需要时间。
解释2:2022年ROE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COVID-19订单的业绩释放。
自由现金流估计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3210352243/1000
从上述财务状况可以看出,药明康德自身现金流不足,主要项目为资本支出和股息。透支通过借款(短期借款融资增加较多)和增发股份等方式补充。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这种负现金流的财务状况,但考虑到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也可以理解。需要提醒的是,巨额资本支出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公司供给侧提供保障的同时,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风险。
资本市场形势分析
对于市场情况,我们主要看药明康德A股的历史走势。
我简单地将药明康德的走势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首次亮相):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中旬,药明康德主要消化高价发行后的估值。
第二阶段(意气风发):2019年1月中旬至2021年7月中旬,该阶段影响药明康德股价的几大原因: 1、市场在1月中旬触底后进入上升周期2019年2、公司所处行业发展迅速,成为市场青睐的龙头赛道股之一。 3. COVID-19疫情和美联储大规模放水共同推高了公司业绩和估值。
第三阶段(英雄后期):7月21日至今,该阶段持续下跌的原因有:1、市场处于下行周期。 2、COVID-19疫情逐渐减弱,市场对后续业绩增长存在分歧。 3、随着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生物医药行业融资状况逐渐恶化。 4、中美博弈日趋激烈,公司屡遭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影响。
未来的判断
首先让我们得出结论,这个职位的机会大于风险。原因如下:
1、市场已经连续三年下跌,无论是时间还是幅度。在此过程中,印花税下调、大股东减持严格、融券量化监管、国企市值管理纳入考核、更换村长、国家队通过购买数千亿ETF拯救了世界。不触底我们还能做什么?
2、美联储利率已基本见顶,年内应进入降息周期。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纷纷创出新高就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会落后,但我们不会缺席。
3、减肥药热潮给CXO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GLP-1 的供应超过需求。诺和诺德以165亿美元高溢价收购一家生产公司,扩大生产。药明康德也在拼命扩大生产,与礼来公司合作。同时,由于GLP-1的普及,也有很多公司在做相关工作。新航线开发也很多,CRO需求非常旺盛。作为全球排名前三的多肽CRO和CDMO公司之一,药明康德也深受其益。
4、本次估值对应的风险已充分暴露,近期加速下行情绪起到了主导作用。就像2022年9月,美国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意在加强本土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能力。尽管该命令制定了加强本土生物技术的计划,但对中国 CXO 公司的药品供应链相关补贴仅为 4000 万美元。这个数字相对于整个CXO行业的规模来说很小,因此对国内CXO企业的影响有限。
其实最重要的是合规性。例如,面对2022年的制裁,药明生物等企业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首先,它们经过了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的核查,证明了该公司的合规性和技术能力。其次,企业强化内部研发和生产能力,减少对外部技术和设备的依赖。这些努力在2022年10月和2022年12月得到了验证。药明生物无锡工厂和上海工厂成功迁出UVL,证明了公司的合规和应对能力。
即使该法案近期获得通过,也只会影响药明马的基因检测业务,对药明康德的主营业务影响不大。
$药明康德()$ $药明生物(0226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