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英文版翻译趣闻:为何发票抬头显示为My Fapiao Title?
关闭昨天,有读者在微信上透露了一段有趣的翻译:
这位读者使用的是英文版微信,她发现自己的个人资料最下面一行是“我的头衔”。
我自己尝试了一下,如果想让这一栏出现,需要这样做:
1 使用微信官方小程序:“微信发票助手”。
2 在小程序中添加公司抬头和税号后,个人资料页面底部会出现“我的发票抬头”一行:
3 如果您使用的是英文版微信,那么您会看到开头显示的英文:
我的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微信要把“发票”翻译成拼音呢?为什么不用一个词呢?
别急着嘲笑微信。这么大的公司,不可能在这个官方商务应用上做手脚。翻译肯定有其自身的原因。
这样,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熟悉的含义:
https://img0.baidu.com/it/u=4079817573,11051386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1068
已售出的货物、已完成的工作等清单,您必须支付的费用
翻译: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费用单。
让我们看一下字典中提供的两个例子:
1 发送/发出/an 货物
翻译:发送/发放/结算费用清单
2个250英镑
翻译:250 英镑的发票
字典还给出了同义词:bill。在餐厅用餐后服务员递过来的账单称为账单。
所以本质就是一个费用清单。如果外国人给你写了一张帐单(或帐单),就意味着你应该付款。
而当你在中国拿到发票时,就代表你已经完成了付款,发票就是付款凭证。
这里需要提到另一个概念:收据。
“收据”在英语中有对应的单词(注意p不发音)。我国超市的“购物收据”在口语中也可译为“购物收据”。
在中国,我们都知道“收据”不能用于报销(),只有“发票”才能用于报销。
因为我国的“发票”是税务局开具的报销凭证,我国规定报销时只能使用“发票”,“收据”不具有这样的法律效力。
但在国外,人们可以拿着(收据)和(购物收据)到公司报销,无需经过税务局。
这就是中外报销制度的巨大差异。
至此,我们需要总结一下:
https://img2.baidu.com/it/u=529363853,321677189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40&h=424
1 “收据”在中国的英文翻译是。
2 “费用清单”在中国的英文翻译是or bill。 =
3 中文单词“”在英文中没有对应的单词。
所以,把“”翻译成“发票”肯定是错误的,而且国外也没有“”这个词,所以我们只能直接用拼音来翻译,那就是。
其实,在中国做生意的外国朋友都知道这个概念,入乡随俗。
国外网站是这样介绍中国的“发票”的:
发票可能是“”,但它的含义远不止于此。
翻译:“发票”可能直译为“”,但实际上比这更复杂。
“A 是任何商品的税收(但由 )或 。他们使用这些来跟踪税收和阻止税收。”
翻译:发票是中国税务局(由卖方提供)签发的证明在中国购买的任何商品和服务的正式凭证。中国政府利用这样的“”来追踪纳税情况并阻止逃税。
说到这里,你可能想问,如果国外没有“发票”这个东西,国家怎么能阻止偷税漏税呢?
好问题!
我了解到了这一点。以美国为例,美国没有类似我国发票的票据。一般商场等场所的购物收据(/)就是销售收据。收据包含单价、总金额、交易单位和征收税金。待其一目了然。
由于这些收据是由装有“税控装置”的收银机开具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至税务机关进行监控,从而避免了逃税的可能。
总之,不同国家国情不同、文化差异不同,概念不能随意等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