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通过言传身教做好班级学生感化教育:吉献忠的实用指南
班主任如何做好班上学生的改造工作?季献忠
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是不好的。教育不是通过惩罚和制裁来完成的。很多问题可以通过感化教育来解决。要有“以理而知,以情而动”的语言熏陶。还要以身作则,用“身教”来影响。班主任要把言行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语言影响和行为影响贯穿始终。将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以言为学,以情动人”的语言影响
俗话说:“言语是幸福的钥匙”。可见,语言沟通、谈心交流的良好效果可见一斑。我们教师要真诚、耐心、细心地通过语言影响学生、说服学生。要达到劝告和鼓励的目的,常常采用鼓励和纠正两种方法。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它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积极动机,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在动力,而且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活力,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乐观情绪。同时,尽力给予思想情感鼓励、学习帮助、人格尊重、生活关怀。纠正就是及时诱导和改造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由于学生性格特点千差万别,必须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宽严适度,真正做到以理领会、以情感动的指导和行动。
无论是激励方法还是纠正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影响学生的目的。基本前提是说服学生。关键是我们老师的教育能否被学生接受。为此,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经常采用以下说服方法来鼓励学生接受:
https://img1.baidu.com/it/u=3532794463,408767272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7&h=500
1、鉴赏方法。从表扬学生的潜在能力、优秀品质和良好人格入手,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优势,求贤若渴,努力不断进步。
2•建议法。经常有意识地抓住或暗示学生,让学生有回味的空间,甚至为学生创造“下台”的机会,既避免了师生之间的积极冲突,又消除了面对面的负面影响。批评。例如,有的学生常常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差,逐渐灰心丧气。我们老师可以用佟第周的故事或者“笨鸟先飞”这句话来给予心理暗示。
幽默方法。幽默使机械、枯燥的讲道变得更加生动。当我们的老师使用这种方法时,我们常常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在河南教书时,班上有一个留学生叫关学勤,但他学习不主动,有时上课迟到,成绩也不理想。有一次我说:你叫雪芹。你的家人给你取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希望你好好学习,勤奋努力,学业有成。你肩负着家庭的重担,不好好学习可以吗?你应该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缺点,让自己“名副其实”。如果你还不改变,别人就会笑你“名不副实”。听了这样的讲课,他感到很不好意思,后来他的学习也渐渐变得更加认真、勤奋了。
渐进法。说服学生要循序渐进,从学生容易接受的小事做起。等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亲近之后,就可以开始谈论实质性问题了。这时,老师和学生的观点很容易产生共鸣,学生也很容易接受。
5.口头责备法。我们老师的责任有时可以营造一种民主、轻松的氛围。在我们榜样的影响下,学生更能接受老师的教诲。例如,上学年我所带领的班级在秋季校考中成绩不佳。我在总结会上为自己的错误而自责:家庭事务太多,分散了管理班级的精力。对不起大家……这激发了同学们的斗志,鼓舞了士气,最终在期末考试中获得了班上的第一名。这比不断指责学生更能聚集向心力,促进进步。
另外,说服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宽容法、引导法等。只要我们的老师真诚、耐心、讲道理,学生就会认可我们老师对他们的良苦用心,从而说服老师。达到感化教育的目的。
https://img0.baidu.com/it/u=2385950320,100097055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2、以身作则,以身作则,激励行为
俗话说:言传身教不如言传身教。我们教师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学生,“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身教”的巨大作用,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心灵和行为的“真、善、美”来感染学生,用“身教”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以身作则”,让学生成为有用的人。
教师的地位、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等往往让学生产生敬畏和服从的感觉。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师滥用这些因素的影响,就会造成不好的结果。相反,我们应该更多地利用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我们的老师可以利用他们的才能、知识和良好的品德来让学生钦佩我们的老师。 ,一种信念感。我们的教师应该更多地利用基于知识和品德的影响力,因为这种影响力是最持久、最有影响力、最有效的。在日常生活中,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学校无小事,一切都是教育”。我们的教师要处处发挥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影响学生。行为矫正的关键是我们老师的言行一致。我们不应该对学生说一套,对自己说一套,或者表现一套,说一套。比如我们老师教育学生不抽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等,但是校园里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却视而不见。例如,我们的老师在公共场所吸烟,随地乱扔烟头。在公共场所扔瓜子皮……如果用自己的问题来教育学生,学生不仅不会被老师说服,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反抗心理。当然,教育不会有效果。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注重自我提高,凡事发挥表率作用。
综上所述,感化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其本质是教师要把言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语言影响力和行为影响力结合起来。 “以理学习,以情感动,以行动引导”。教师必须注意言语和身体行为。具有教育意识并应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经常自觉地用行动和言语影响学生,把学生培养成诚实、积极、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