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短视频平台外卖骑手虚假摆拍:从假工服到剧本运营的流量陷阱
“今天我又收到了一份奇怪的订单!”短视频平台上,有不少自称是外卖骑手的博主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离奇经历。记者发现,其中不少是利用“骑手形象”编造的虚假视频。他们购买假工作服,冒充外卖员,拍摄制造矛盾的剧本,并由专业团队运营……这些短视频账号以此来获取流量、赚取利润。曝多名“骑手”拍摄同一个剧本
“哥,送货小哥,我是一名怀孕7个月的孕妇,我老公出差了,你能给我带一袋50斤的大米吗……我家住六楼老小区,没有电梯……”我接到这样的命令。请注意,送货员会做什么?
视频中,“送货骑手”一脸严肃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谁能保证他们的生活不会遇到困难呢?”经过“一番思考”,他帮顾客购买了50公斤大米,并送到了六楼的地址。视频中,小伙子拎着米上楼,字幕显示积极的话语,看上去温暖又感人。
“买米就可以出去下单了”、“就是一个优点”、“像送货小哥”……这段发布在视频网站上的视频获得了457万的浏览量。 8000多条评论中,有批评顾客提出无理要求的,有称赞外卖员乐于助人的,也有为此争论不休的。
该账号的主要内容是分享送餐员工,已发布了100多个视频,其中许多描述了顾客的“奇怪要求”。记者注意到,几个月前,该博主还帮一名“怀孕八个月的孕妇”运送了50公斤大米,视频浏览量达95万次。
在另一个短视频平台上,有大量以送餐骑手的身份拍摄的视频,其中不少涉及类似的情节。收到“孕妇”的订单单后,送货员提着“50公斤大米”上楼。这些骑手说的台词很相似,镜头的动作也有些相似。
除了这个“正能量剧本”,他们还遭遇过各种类似的离奇事件:顾客用小费欺骗送货员购买高价商品,要求送货员冒充自己的男朋友,称帮忙就能得到小费。倒掉垃圾,却违背了他们的承诺……
记者采访了几位外卖骑手了解到,有时顾客确实会写特殊备注,但视频中提出的离谱要求并不常见。至于有的博主每隔一两天就会分享一次离奇的经历,那就更不可思议了。 “为什么他会收到这么多奇怪的要求?”
“外卖小哥被投诉”、“叫外卖不准打电话”、“送货电梯坏了”……在相关网店,花38元就能买到2万多个短视频剧本,这些都是与外卖骑手有关。脚本也包括在内。
在短视频平台上,真实骑手发布的视频大多是日常跑步的内容,内容比较平淡。上演的视频为了博取流量,刻意制造冲突、消耗善意。
在一些“外卖骑手”的主页上,商品橱窗里出售着各种商品,有的博主还通过在视频、直播中插入广告来赚钱。
有漏洞的假外卖衣服可以在网上买到
虚假上演短视频的套路屡屡被曝光。为什么这些外卖骑手的视频仍然让很多人上当受骗?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有的说:“一看就知道是假的”。还有人指着屏幕说:“他穿这件衣服我还以为他是送货员呢。”
如果你仔细观看视频,你会发现一些奇怪的地方。有些摄影师的工作服总是看起来很新,有些视频使用双摄像头。除了博主在自拍,旁边还有专门的人在拍摄。此外,美团和饿了么两大外卖平台App均显示订单备注数量限制在50字以内,而部分视频中的备注则超出了这一限制。
这些穿着外卖衣服的人是真正的外卖吗?
今年8月,一段女外卖员深夜送外卖回来发现车被盗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湖南怀化警方经调查发现,该视频系自导自演的虚假视频。据央视新闻报道,周某和丈夫杨某告诉警方,周某换上网购送货员的衣服后,在小区门口拍摄了这段短视频。今年4月以来,周某及其丈夫杨某、自媒体人李某多次发布虚假视频,恶意散布谣言,混淆视听。三人因涉嫌编造、发布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罪,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不少商家出售带有该配送平台名称和标识的配送员工作服,从夏装到冬装一应俱全,价格从几十元到百多元不等。 。
从产品图片来看,很难看出与官网服装的区别。有些店铺的宣传图片上还带有“官网正品”、“官网同款”等字样。
“有人拍短视频吗?是真的吗?”在产品咨询区,有人问了这个问题。记者咨询了部分商家,客服人员回应称,确实有人为了拍摄视频而购买外卖。 “看起来像官方的,衣服上有图案。”
据外卖平台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骑手制服只能通过骑手App内的骑手服务商城获取。
从非官方渠道购买的工作服主要是私人生产,无法确认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此外,这些服装没有按照相关要求明确印制服务标志,造成故意混淆。 “对于一些案件,平台会配合警方严厉打击,但外卖平台和商家无法杜绝假冒工作服的现象,目前主要是涉案后打击。”
记者打开相关App发现,注册后必须提交身份证信息并经人工审核成为骑手后才能进入商城购买相关装备。类似这样的假工作服可以直接从电商平台购买。
是谁在操纵行业中的“假角色”?
为什么虚假视频经常成为网络热门话题?这离不开网络营销公司的支持。市场上,有很多公司提供短视频代理运营等服务,帮助账户获得流量。
“我们之前创建过一个账号,每天都有一个宝宝带着还在喝奶的宝宝送饭,这其实是一个幌子,为了吸引眼球。”杭州一家代运营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有18800个短视频套餐,计划售价50元,100个短视频含剧本售价28800元。
“像这样纯粹靠剧情的视频,首先要有很强的脚本能力,其次还要了解运营和平台的推送逻辑。”一位短视频运营行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想要长期维持流量并获得利润,要么有专业团队提供支持,要么运营商需要具备相关知识。
记者联系了北京一家媒体公司,工作人员发来了短视频账号运营报价单。服务内容包括账号分析定位、文案撰写、现场拍摄、流量投放等,价格为每月16800元。
“我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很多年,我可以在3个月内给你带来1万粉丝,你可以通过直播和广告来变现。”工作人员解释说,账号粉丝越多越好。赚钱。 “一个账号能否变现,取决于账号的垂直度、带货能力等因素。账号的性格、地理位置、性别、年龄等都会影响垂直度。”
“送外卖的女孩子,这样的人品更好。”对于账户的分析定位,该工作人员表示,“假人”账户也可以使用。 “你可以使用自己的角色,或者我们可以为你设计一个角色。”
“人肯定是可以被造假的。”深圳一家网络推广公司短视频运营部的工作人员也给出了类似的答复。 “人物设计就是人物设定,你怎么设定,你就怎么表达!”
记者注意到,除了外卖骑手的角色外,环卫工人、网约车司机等公众关注度较高的职业也很容易被一些自媒体从业者用来牟利。
今年7月,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 《通知》明确,“自媒体”发布含有虚构情节、情节解读的内容时,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在显着位置标注虚构或解读标签。然而,这些“送货骑手”的上演视频大多没有被标记为“虚构或解释”。
“这些玩笑为了流量,往往故意制造骑手与用户或商家之间的矛盾,上演拍卖炒作煽动舆论,甚至编造、散布谣言,扰乱社会治安,对网络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相关外卖平台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此类利用虚假骑手人设、制造虚假场景、编造笑话进行造谣、拍摄的行为,平台将配合网络平台和政府相关部门严厉打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