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性初婚年龄推迟至29.4岁,精液质量下降趋势引关注
新快报记者 潘志珍 通讯员 蔡佳琪 从2010年的24.9岁,到现在的29.4岁,中国男性的平均初婚生育年龄有所推迟。与此同时,男性精液质量下降的趋势也令人担忧。近日,2024人类精子库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全国人类精子库专家讨论发布了《关于男性生育年龄及时保存生育能力的倡议》,呼吁全社会关注男性生殖健康。提倡适龄生育,适时考虑保留生育能力,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男性初婚年龄逐年推迟
精液质量下降
目前,我国男性正在推迟初婚和生育年龄。 《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中国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4岁,而2010年为24.9岁。 35岁的年龄明显增加。
与此同时,男性精液质量下降的趋势也令人担忧。全球研究表明,过去几十年来,精子数量和活力显着下降。 E等人。通过文献检索,对1938年至1991年间发表的61篇文章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14947例男性精液质量参数。分析发现精子浓度有所下降。 40%,精液量下降20%以上。我国学者对2008年至2018年全国7个人类精子库捐精志愿者的精液参数进行分析发现,精液量、精子总数、前移精子百分比、正常精子形态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反映出中国健康男性的衰落。精液质量呈下降趋势。
https://img0.baidu.com/it/u=1364465404,412714526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371&h=500
会议披露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一些人类精子库的捐精志愿者合格率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4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甚至在2017年下降到15%以下。一些地区。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个人生育和家庭幸福,还关系到国家人口素质和社会长远发展。”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第八届主任委员熊成良教授强调。
男性生育也有“高风险限度”
自存精子为幸福提供“保险”
与精液质量下降相对应的是不孕率的上升。研究表明,2007年至2020年间,我国不孕不育发生率从12%上升至18%。
https://img0.baidu.com/it/u=3575680660,319012577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44&h=500
“近年来,社会更加关注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其实男性也有。”广东省生殖医院副院长、广东省人类精子库主任张新宗表示,建议男性在25岁至35岁之间生育,在适当的年龄生育不仅有助于提高生育能力提高生育成功率,同时也有利于后代的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的质量。
研究表明,男性年龄与精液量、精子总数和精子活力呈负相关。男性在25岁至35岁期间,精子质量最好,浓度高,活动力强,受孕成功率高。 35岁以后,精液量、精子总数、精子活力开始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生育能力不仅会下降,而且生出有缺陷或疾病的孩子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加。年长父亲的孩子患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风险更高。此外,高龄父亲的精子DNA碎片率增加,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增加流产风险。研究分析了男性年龄导致辅助生殖失败的风险,认为男性40岁与女性35岁是同样的“高危界限”。
面对初婚年龄推迟、精液质量下降的趋势,与会专家不仅倡导男性适龄生育,还鼓励男性及时保存生育能力,为自己和家人增添安全感' 未来。
据介绍,男性生育力保存又称自精子保存,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冷冻保存男性精子以供将来使用是生育保险的有效手段。生育力保存对于生育能力可能受疾病、职业暴露、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的男性,以及暂时没有生育计划或因工作、学习等原因推迟生育的男性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可以帮助她们保留生育孩子的机会,还可以减少未来分娩期间的健康风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