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xi1368 发表于 2025-1-18 06:53:38

朝鲜女乒崛起之路:李粉姬横空出世,1985年38届世乒赛战胜韩国队

《乒乓世界》:1953年至2004年世乒赛中国纪事(下)

2006年6月5日 12:10 《乒乓世界》杂志

自朴英顺、朴英玉、李松淑退役后,朝鲜女队的状态一直在下滑。虽然在第37届比赛中获得了团体第三名,但金敬顺和林正花充其量也只是二三流选手。韩国女队在世乒赛上的成绩一直高于朝鲜女队。如果不是杨樱子出现意外失误,失去了小组出线资格,朝鲜女队很可能进不了前三。 1984年亚锦赛上,朝鲜女队李芬熙以凶猛的球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打法与韩国队传统的直攻打法完全不同。是横拍、正手、反胶、反手生胶相结合的进攻打法。对阵韩国队,她拿下两分半。这是朝鲜女队参加世界重大比赛以来首次击败韩国队。李芬姬高抛球

梁英子发球很不舒服,一轮发球占据优势。 1985年第38届世乒赛,朝鲜队在半决赛中再次击败韩国队。李奋熙为朝鲜队再得两分半,展现出不小的实力。 1986年朝鲜公开赛,她出人意料地击败了焦志敏和童玲。第40届,她击败邓亚萍、李军、陈静闯入决赛,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乃至90年代初期中国女队的最佳选手。最具威胁的外援之一。

不过,当时朝鲜女队只靠李奋熙强势,另一位领军人物曹正熙则实力较弱。如果李芬熙发挥不佳,朝鲜女队就只能回家了。这就是1939年代和1940年代朝鲜女队在主场被荷兰和匈牙利击败的情况。 1989年第七届亚锦赛,双方反胶打法的于顺福脱颖而出,击败丁亚平、齐宝华、乔红等几位不同风格的高手,夺得女单冠军。柳顺福的出现,大大增强了朝鲜女队的实力。她们的实力可以说与韩国女队不相上下。

1991-2000年女队:邓乔风姿兼备,称霸天下

1991年第41届世乒赛,朝鲜半岛首次组成联合队参加世乒赛。韩国队以李汾基、柳顺福、玄京河、洪慈钰为主力,组成了一支实力强劲的队伍,称霸世界乒坛。跻身世界16年的中国女队发起强劲挑战。此时,中国女队已经形成了以邓亚萍、乔红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军人物。乔红首次参加第40届世乒赛时就表现出色。团体冠军李惠芬、胡晓欣、陈子和、陈静四人单打失利后,乔红跳上马,一剑杀死了宣景和、李芬吉。马下获得女单冠军,并与邓亚萍联手夺得女双冠军。邓亚萍在首届世界杯团体赛和第11届亚运会上的出色表现,逐渐让她成为中国女队的头号人物。这两场比赛,她分别击败了李奋基、宣景和、洪慈羽。她咄咄逼人的气势和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征服了对手,赢得了观众的敬佩。正是因为邓亚萍拥有如此超人的“统治力”,队员们不知不觉中就押在了她一人身上。第41届女团决赛,邓亚萍先丢一盘,但随后上场的高军未能获胜。顶住压力,一人丢了两分。高军的打法继承了河北队稳健的作风,反手推挡有粘性,但正手缺乏杀伤力,面对宣景河和于顺福的猛烈进攻,缺乏有效的得分手段,导致中国队女子队丢掉了举办了16年的科尔宾杯。

两年后,中国女队卷土重来。乔红实力的稳步提升,让邓亚萍解除了后顾之忧。虽然她的犀利程度不如邓亚萍,但阳刚的弧线打法和扎实的基本功使她成为女乒界的佼佼者。与邓亚萍形成了“双保险”。决赛中,他们以3-0击败朝鲜队,阔别两年的科尔宾杯回到中国队手中。第43届,中国女队依靠乔宏和邓亚萍稳住局面。决赛中,他们击败了充满活力、以新人为主的韩国队。从此,中国女队一代又一代地延续着辉煌。入选第44队的王楠、李菊后来成为继邓亚萍之后女队的“掌门人”。

https://img0.baidu.com/it/u=1889327268,189676059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637

第42届世乒赛后,李芬熙、柳顺福、玄正花逐渐消失在乒乓球舞台上。朝鲜队和韩国队分别有金英熙、金香美、都正实、柳智慧、金茂孝、朴海正等人。所有进攻方式包括横拍、正手反胶、反手生胶或半长胶。第43届世乒赛上,韩国主将朴京爱的直胶打法堪称“万绿之中的一点红”。第44届世乒赛上,“神秘之旅”朝鲜女队时隔两年卷土重来。依靠“生牛不怕虎”的金英熙、魏福淳、都正实等人的拼搏,以3-0击败两队。罗马尼亚队和韩国队进入决赛。决赛中,她们以0-3不敌邓亚萍领军的中国女队,获得亚军。

第44届世乒赛是邓亚萍的“最后一战”。本届世乒赛,邓亚萍再次夺得女团、女单、女双冠军。截至第44届世乒赛,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获得了18个世界冠军。在乒乓球史上,邓亚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纪录,成为女乒界的“巨人”。

1991-2000年,男子团体:走出低谷,再攀高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乒乓球运动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一是男子团体赛制改革。原来的9盘5盘3胜制改为5盘3盘3胜制。这对于正处于低谷的中国男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这是雪上加霜。中国队过去之所以获胜,是因为实力一般,场上三名球员都有得分能力。赛制改革后,原来3号位的弱队只要1号、2号球员发挥出色,也会对强队造成很大的威胁。这样一来,强队的数量就会骤然增加。第40届世乒赛结束后,蒋家良和滕毅黯然退役。 “四川无将,廖化为先锋。”马文化大革命成为中国男队在困难时期抗击欧洲的重要堡垒。不过,这座要塞终究是脆弱的。这些在与欧洲列强的对抗中并不占上风。第41届千叶之战,捷克人将单调的中国队淘汰出四强,将中国队逼回到196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第七名。

1991年第41届男子团体赛制改革并不成功。第二和第三单打必须考虑到第三组双打。不仅亚洲对这种竞争体系感到不舒服,欧洲人也抱怨不已。鉴于此,国际乒联将第三盘双打改为单打,一号位和二号位各打两盘单打,这在第42届世乒赛上得到了落实。至于女队,也是决定一次性搞定。从1944级开始,第三组双打也改为单打,队员人数也由原来的四人增加到五人。

第42届世乒赛,中国男队实力有所提升。球队有马文革、张雷这样的两侧弧线打法,有王涛的正手反胶、反手生胶等快速弧线打法,还有刘国梁的直拍快攻打法。 1992年中国公开赛,刘国梁凭借独特的直拍和横杆击败了“世界第一切刀”瓦尔德内尔和朝鲜选手李根尚。他率领中国二队夺得男子团体冠军,名声大振。他的选择标志着直拍橡胶风格的又一次复兴。更引人注目的是,许久未登场的削球手王皓再次出现在球队阵容中。 1991年底第二届世界杯团体赛中,他击败了捷克队的一号主力,帮助中国队以3-0击败对手。捷克队被淘汰。第42届世乒赛前夕,他用经过两次手术的手臂被蔡振华招入队中,为局势再添一个筹码。

决赛中,中国队和瑞典队再次相遇,瑞典队的阵容被中国队抓住。当通斯特罗姆看到第一盘在王皓和卡尔森之间时,脸色突然变了,“当了解了中国队的阵容后,我有点出汗。”这是一个大胆的阵容,但也相当激烈,”卡尔森也说道。遗憾的是,首盘王皓未能把握住机会,以1比3的比分让给了瑞典队,中国男队在斯韦特林杯上功亏一篑。瑞典队蔡振华有些不舍:“两年后天津见。”

第43届世乒赛,占据主场优势的中国队时隔六年向斯威斯林杯发起冲击。蔡振华在决赛中使用了削球手丁松。当双方打成1-1平时,他在第三盘拿下卡尔森。胜利的天平再次向中国队倾斜。决胜局的第五盘,随着王涛的最后一记扣球,中国队终于实现了天津队的梦想。 “六年向往与梦想,一夜春秋”,千余名中外记者向世界传达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第44届世乒赛,中国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孔令辉与刘国梁被誉为“双子星座”,在第43届比赛中夺得男单冠亚军,并夺得1995年世界杯和1996年奥运会冠军。他们的成绩非常出色。他们在队中的位置逐渐取代了马文革和王涛。成为队内第一、第二主力,中国队已经走出低谷,新老更替已经完成。第44届最大的冷门是瑞典队在小组赛中意外输给了比利时队,迫使瑞典队与中国队进行了正面对决。中国队在四分之一决赛中早早遭遇了瑞典队。 。

此时的瑞典队由卡尔森领衔,他们组成了以卡尔森为第一主力的凶猛阵型。目的是让瓦尔德内尔避开刘国梁,卡尔森避开丁松。结果,“人的算计不如神的算计”。瑞典队依然1比3落败,最终只获得第七名,重演中国队41甲千叶惨败的一幕。中国队击败瑞典队后,又在半决赛击败老敌韩国队,进入决赛。他们决赛的对手是法国队。

本届世乒赛法国队阵容非常齐整,包括42届男单世界冠军盖廷,还有希拉、打法不合理的埃洛伊和有一定实力的乐古。他们击败了雄心勃勃的比利时队和德国队,进入了决赛。中法对决中,中国队九死一生。刘国梁输给了希拉。第二局王涛和埃洛瓦苦战到31分29秒,但这些并没有帮助法国队阻止中国队以3-3夺冠。 1、中国队击败法国队,再次夺得斯威斯林杯,迎来中国乒乓球的又一个辉煌时期。

https://img2.baidu.com/it/u=777412586,3765141405&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713

由于科索沃战争引发的北约空袭,不仅原定于1999年4月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举行的第45届世乒赛改期,世乒赛团体赛和个人赛也被一分为二。 。五项个人比赛改期于1999年8月在荷兰举行,团体比赛则推迟至2000年2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

在吉隆坡,刘国梁受到兴奋剂事件的困扰。此外,他的发球也被对手算出来了。他的正手成为瑞典队的突破点。一名球员连续丢掉两分。尽管外界一致看好,中国队却逐渐走下坡路。瑞典队以3-2落败。这对于中国队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中国队的这套阵容几乎是梦之队:队中包括大满贯得主刘国梁和世乒赛冠军、世界杯冠军孔令辉,以及在第45届世乒赛上击败过金泽洙和萨姆苏的球队。个人赛冠军。洛夫和瓦尔德纳的打虎英雄马林,还有实力很强,即使发挥正常水平也很难战胜上帝的王励勤,还有雷厉风行、正统的刘国正。可惜如此超豪华的整容手术却输给了瑞典三老炮。也让人感叹乒乓球也是圆的,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不过,瑞典队这一次的胜利并不能掩盖瑞典王朝的衰落。后继无人的困境让瑞典队很难在未来的世乒赛决赛中找到踪迹。

21世纪,挑战仍在,但辉煌仍在

进入21世纪,国际乒联的改革从未停止。国际乒联的另一项改革是将乒乓球由原来的38毫米改为40毫米。目的是增加比赛来回次数,改善乒乓球运动的观看体验,自2000年10月起实施。2001年第46届世乒赛首次使用40毫米球。首次将球改为大球的第46届世乒赛最大的亮点并不是中国队与比利时队的决赛,而是与韩国男队的半决赛。

韩国男队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韩国队因政治原因未能参加第35届平壤世乒赛。在第36届世乒赛上首次亮相就给世界顶尖选手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20世纪80年代之前,韩国队只是二流或三流球队,排名在第12名至第3名之间,经常挣扎在一流球队的边缘。第34届世乒赛,韩国女队是夺冠呼声最高的球队之一,而韩国男队只是“跟王子学习”“打好球,为男队奋斗” ”。韩国男队的目标正是如此。凭借女子组的成功,李相国和女双选手李基媛获得混双季军。这是韩国男队参加世乒赛以来的最好成绩。第36届世乒赛,韩国队0-5不敌中国队,但与瑞典队苦战九盘告负。直接在生胶上比赛的金欢和金启泽打得激烈。尤其是河野充那样打法的金焕,反手进攻犀利,先后击败了蒋家良和范长茂。第37届世乒赛,中国、瑞典、韩国同组。当中国队和瑞典队相遇时,双方都觉得自己有把握进入决赛。为了保存实力,他们派出了二线玩家去试探现实。结果,没有蔡振华的中国队以5-0战胜了没有瓦尔德内尔和阿佩伦的瑞典队。然而,瑞典队几乎要为这场比赛的失利付出代价。这场与韩国队的决战,他们再次苦战九盘获胜,才晋级半决赛。第38节,韩国队险些拉倒中国队。金焕击败蒋家良、陈龙灿。前八盘双方打成4比4平后,正是在第九盘决定了胜负,姜嘉良击败金启泽,中国队才得以渡过难关。第38届奥运会后,韩国队取代日本队,成为中国队在亚洲的头号对手。 1986年汉城亚运会,韩国队终于首次尝到胜利的滋味,以5-4击败中国队,夺得男子团体冠军。

此后,韩国队就成为中国队的一个严重问题。真是前有虎,后有狼。正当欧洲虎还在炫耀威力的时候,一只狼突然出现了。这只凶狼会在中国队不注意的时候偷走猎物。然后走吧。刘南奎、金泽柱、刘成民的单边弧线打法极具威胁。新人吴商隐还拥有击败王涛和孔令辉的战绩。中韩两国每次对峙,战斗都非常激烈。第46次中韩战争堪称历史经典。刘国正扮演了独行救世主的角色。在孔令辉连丢两分的不利局面下,他力挽狂澜,在第五盘与金泽柱展开了一场濒临死亡的对决。有着“石佛”之称的刘国正在第二局和第三局总共挽救了七个赛点。他只是把中国队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这场中韩之战极其精彩,可以说充分展现了乒乓球的魅力。我打乒乓球40年了,这是我第一次经历如此激烈和激烈的比赛。”激动人心的场景。”赛后李芙蓉兴奋地说。

中国队渡过难关,在决赛中以3-0击败比利时队,时隔一年多重夺斯韦特林杯。

第46届将乒乓球改为40毫米后,第47届实行无阻碍发球,三盘两胜21分制也改为五盘两胜11分制。也是从本届世乒赛开始,国际乒联正式将个人项目和团体分开。但无论如何改革,中国队的整体实力都无法被其他球队匹敌。上次表现出色的前队长孔令辉和刘国正,这次只能坐观。这说明中国有很多乒乓球人才。本次团体赛又增添了王皓这位天才选手。他的笔手横画和反手技法都是横画。他比半路出家的刘国梁更进了一步。他在决赛中战胜了“天才少年”波尔。在中国队与德国队毫无悬念的比赛中,中国队以3-0再奏凯歌。

邓亚萍之后,王楠成为女队领军人物。虽然她没有邓亚萍那么霸气,但全面的球技和细腻的打球风格却是她的拿手好戏。她与打法非常男性化的李菊一起,构成了女队的又一个双保险。就在王楠和李菊正值巅峰的时候,张怡宁和郭跃再次冲了上来。有了这样一条生生不息的人才链,中国女队在夺得第45届、第46届和第47届冠军的路上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并在进入21世纪后夺得“三连冠”。 (文/周光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朝鲜女乒崛起之路:李粉姬横空出世,1985年38届世乒赛战胜韩国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