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价格上涨引发关注:小苏打片价格飙升至11元一瓶
近期,与头痛、发烧或慢性病相关的常用药物价格上涨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过去两年,治疗胃酸过多的小苏打片100片一瓶才一两块钱,现在我去药店买11元/瓶。”作为一个修炼者。或者说,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着实让北京四环科宝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设近日在药店买药时大吃一惊。
这绝不是个别药店的天价。记者在药价315网站上发现,国内20家药店的0.5g*100小苏打片价格近期报价为9.9元/瓶,最高价格已经达到17.8元/瓶。
https://img0.baidu.com/it/u=1703744487,293373221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883
北京一家连锁药店相关负责人为本报统计了近年来店内同一厂家销售的常用药品的价格变化情况。 2015年100T复合维生素B片价格1.5元/瓶,现在10.5元/瓶; 0.5mg*100T硝酸甘油价格由2015年的4.9元/瓶上涨至16元/瓶; 0 . 1g*100T呋喃唑价格由3元/瓶上涨至9元/瓶;北京血压0号30T规格价格由28.8元/瓶上涨至45元/瓶;叶酸片5mg*100T价格由28.8元/瓶上涨至45元/瓶; 3.97元涨至10.6元;扑尔敏4mg*100T规格由6.38元上涨至16.5元; 100片/瓶甘草片由6.2元涨至16元; 100mg*24粒诺氟沙星胶囊由3.6元涨至9元; 100T规格多酶片价格由3.4元涨至8元; 75mg*12T罗红霉素分散片价格由每盒5.2元涨至9元; 0.75mg*100T醋酸地塞米松片价格由5.4元涨至9.14元。
显然,一些常见药品的涨价并不是简单的涨50%、60%,而是往往翻倍,这让经常去药店的老年消费群体感到“难以承受”。 “原料药价格上涨是药品价格上涨最重要的推手之一。”北京四环科宝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立告诉记者。他介绍,扑热息痛曲马多片他们生产的一种止痛药,一年多前,原料成本才800多元,现在价格已经跃升至9000多元。
业内人士介绍,我国成品药原料药有1500多种,但其生产掌握在少数生产企业手中,且原料药审批少,制剂审批多。其中,获得生产50种原料药批准资质的企业仅有1家,能够生产44种原料药的企业仅有2家,能够生产40种原料药的企业仅有3家。另外,根据原料药与制剂生产企业对应比例的抽样调查结果,一家原料药企业最多可对应169家制剂企业,可见其在制剂市场的主导地位。当原材料的生产形成事实上的垄断时,价格的疯涨自然就有了实际支撑。
环保升级也是推动药企涨价的因素之一。北京双鹿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亚军向记者分析,近年来,受环保、工艺改造等因素影响,包括江苏等一些发达省份,原料药生产企业频频倒闭。和搬迁,导致国内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兼并重组日益频繁,个别企业因此获得了某些原料药的生产垄断权,并借机抬高价格。
https://img0.baidu.com/it/u=1082842179,352725834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08&h=397
“由于环保等问题,我们的原料药生产基地也搬到了河北。说实话,我们的冷链物流运输成本确实比原来增加了很多。”北陆药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要求,2016年本市印发了《关于低价药品有关问题的通知》及相关药品目录,规定对现行政府指导价内日均费用较低的低价药品,价格范围内,政府制定的规定将被取消。最高零售价格在日均成本标准内,由生产经营者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市场供求、竞争状况确定。 ”上述北京连锁药房连锁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本市仍执行的日均药品费用标准是西药不超过3元,中成药不超过5元。据其披露,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甲硝唑、布洛芬等一些常见药物自2016年以来涨幅超过50%。
上述政策是部分常用药品价格接连上涨的原因之一。虽然有关部门的初衷是让定价机制回归市场,但也对低价药品设定了零售最高限价,使药品价格继续可控。但事实上,一些企业充分利用政策,在没有突破最高限价的情况下,多次提高原本价格很低的药品价格。对此,不少业内人士呼吁相关部门进行干预,应对药企观望涨价的冲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