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厅(局)长通道集中采访:聚焦改革发展与民生议题,回应社会关切
聚焦热点话题,回应社会关切。 1月17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结束后,在与会记者的热切期待下,“厅(局)主任频道”集中采访活动在浙江省国际会议厅举行。省人民大会堂。正式开业。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同林、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张根明、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陈龙、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吴卫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走进“讲改革发展创新、议民生频道”,就政府工作报告和大家关心的相关问题接受集中采访。
厅(局)主任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消息?我们来看看吧!
王同林:
“拓展中国”“提升水平”实施“六促共享”组合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同林、浙江日报记者魏志扬 摄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扎实启动。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关键一环,请王主任谈谈去年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的成果和亮点?另外,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2年将启动“扩”“提”行动,我想了解今年农村在推动“扩”“提”方面有哪些规划和重点举措“?
王同林: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农民农村是重点,乡村振兴是关键。 2021年,全省农业农村农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担当使命,大胆突破改革,努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省部省共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良好开局。具体有四组数据,可以直观地解释:
一是有利于农业增产保供给。去年,全省粮食生产播种面积1510.1万亩,总产量124.2亿公斤,单产411.2公斤,均创六年来新高。
二是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总体看,去年农民收入增长继续保持“三快比”的良好态势。一是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二是26个县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三是低收入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全省农民。
三是农村集体更加繁荣。全省村级集体资产突破8000亿元,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650亿元,集体福利分配和股份红利分别达到110亿元和90亿元。
四是农民获得感不断增强。去年,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着提升。例如,农村饮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达到99.32%以上。教育社区结对学校实现农村学校100%覆盖。
特别是,通过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让更多的数据流出去,让农民少跑腿,让农民办事更方便、更轻松,获得感强烈。例如,浙江农妈自上线以来,使用量已超过1200万次,配码次数已超过1200万次,日均配码使用量超过10万次。农民可以用码做事,用码营销,增加收入。
“拓展中部地区”和“提升下层水平”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最具标志性、最重大的任务。 2022年,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实施对标创新。总体考虑是:聚焦两个群体,实施“共同富裕六大推进”,落实“小切口、大杠杆”六大突破举措,努力实现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新突破。收入。收入有新增长、经营收入有新提高,努力加快推动浙江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两类群体立足全省“扩”“提”“7+2”目标,突出高素质农民作为“扩”潜力群体,低收入农民作为“提”重点群体”,做好政策的精准画像、分类落实。
六促共享:将产业促进共享、建设促进共享、改革促进共享、赋能促进共享、助力促进共享、数字促进共享六大行动融为一体,打造“共性+个性”的政策工具箱。
六项突破措施主要包括: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建设未来村庄;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深化“两进两回报”行动;创建新型社区;并迭代“乡村大脑”。
张根明:
把“人民满意、百姓感受”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张根明、浙江日报记者魏志扬 摄
记者:全省推进数字化改革,是省委统筹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浙江的一张“金名片”。请张主任向我们介绍一下市场监管数字化改革的进展和成果,以及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哪些实惠?
张根明:我想用两组数字来回答一年来的进展和成果。
第一组数字是“1+9+11+N”。 1是“一库集成”,这是全国第一个市场监管领域综合数据库; 9为“九大模块”,通过业务梳理和流程再造,形成9大核心业务模块; 11即“11大应用”,包括“浙江冷链”、“浙江交会在线”、“浙江外卖在线”、“浙江E行在线”等11大应用。 N是“N个场景”。我们打通了“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四个侧面,构建了76个一级场景、317个二级场景,以及多个三级、四级场景。
第二组数字是“1+3+6+6”。一是浙江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示范区;三是牵头落实3个省委“牵头启动全身重大改革”;前6名将被评为6个“最佳应用”;第二个六是省域治理取得六方面制度成果。
在推进数字化改革过程中,我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满意、百姓感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想用几个案例来说明。
例如“浙江外卖在线”。浙江是外卖大省,拥有超过29万商户。为保障外卖食品安全和骑手权益,我们开发浙江外卖在线,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去年,我们在浙江省的外卖量超过18亿,营业收入超过780亿元。
老百姓的投诉在减少,交通事故也在减少。
例如“浙江e行在线”。我省是电动自行车大省。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占三分之一,火灾事故占四分之一,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通过改革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全省新增电动自行车管理已实现“无码不销售、无码不审批”。推出以来,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事故大幅下降。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监管数字化改革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将更好地利用数字化手段,为浙江人民提供便利和安全。
陈龙:打造省域空间治理浙江典范
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陈龙、浙江日报记者周旭辉 摄
记者:省自然资源厅为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采取了哪些硬核举措?今年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改革、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哪些规划和相关举措,如何落实?
陈龙:自然资源是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基础性、保障性、服务性作用。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一强两优”(强保障、优配置、优服务)行动,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元旦前,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出台“强保障、优配置、优服务”20项政策措施,动员全系统保障服务扩大有效的投资。比如,在土地利用方面,今年我们将提前安排下达土地利用规划和规划指标,多方式解决耕地占用与补偿平衡问题。确保省级及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4.5万亩,奖励省级重大工业项目用地计划指标1.5万亩。
二是深化改革,推进省域空间治理现代化。今年至“十四五”末,我们将深化国土空间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省域空间治理突出矛盾,为省域空间治理贡献浙江模式。国家。同时,要加快建设省级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一库、一图、一箱”总体框架,数字化治理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三是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依法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在耕地保护方面,推动落实各级耕地保护责任制,鼓励各级田间管理人员履职尽责,运用数字化改革成果进行精准管理,做到“早发现、早发现”。制止、及早处置非法占用耕地行为。 ,切实保护耕地。同时,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未来几年,我们计划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500个,其中优质项目100个。
吴伟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提高劳动报酬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吴伟斌、浙江日报记者魏志扬 摄
记者: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把稳定保就业作为“六稳”“六保”之首。高质量就业也是我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支撑。请介绍我省促进高质量就业工作及下一步举措。
吴卫斌:就业工作既是经济工作,又是民生工作,事关社会稳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繁荣示范区首先应该是高质量就业示范区。
去年以来,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2.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4.2%的较低水平。
我们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稳就业方面,我们率先出台留人稳岗政策。仅社保减负政策全年就减轻企业负担125亿元。
在扩大就业方面,我们出台了多渠道、多政策支持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东西部就业帮扶。目前,我省就业人员近4000万人,其中约一半来自外省。其中,中西部省份脱贫人口221万人在浙江稳定就业。
在优化服务方面,我们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构建重点群体就业援助应用场景,重塑就业援助模式。
维权方面,深入开展“浙江不拖欠工资”行动,连续四年在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考核中名列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工作有工作、工作有技能、工作有福利、工作有尊严”的“五劳”,带头构建面向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就业,工作就有保障”。打造“浙江就业创业”品牌。
围绕“以就业换劳动力”,坚持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
围绕“工人有技能”,大力实施职业能力提升行动,增强工人就业能力,尽力办好这件民生实事,打造“浙江工匠”名片。
围绕“劳动报酬”原则,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提高劳动报酬。
围绕“有尊严地工作”,推动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公平就业环境,让劳动者有尊严、有尊严。
以“就业保障”为重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消除职工后顾之忧。
记者 吕乐、权林民、魏志扬、周旭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