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潮宗街明厨亮灶实时监控,保障小餐饮食品安全
来到“网红”城市长沙,朝宗街是必去的地方之一。朝宗街上弥漫着烟花的味道,小餐馆里飘着香味。厨房卫生、安全吗?不用担心,通过“亮厨明灶”实时监控平台,您可以清楚地看到潮宗街餐饮小店的厨房状况。小食品作坊、小摊贩、小餐馆,是一个地方的烟火,也是一种情调。他们不仅要留住舌尖上的美味、留住乡愁,还要确保食品安全。目前长沙市有认证小食品作坊235家,大部分分布在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的郊区和乡镇,占全市总数的95%,有超过小型餐饮单位4.5万个。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三小”食品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长沙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重点抓好“三小”综合治理,推动“三小”从“小、散、低”向“精、特、美”转型升级。
腐乳、小钵子酒等街头小吃成“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靖港古镇,已传承五代、一百二十多年的邱氏腐乳,至今仍是一门热门生意。
邱氏腐乳是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制作的传统美食。它以其独特的口味、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深受人们的喜爱。望城区对小作坊生产许可、文化宣传、销售模式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邱氏的腐乳作坊不断完善和完善,并借助电商平台积极扩大销售。生产经营不断迈上新台阶,年销售额突破200万,为周边地区创造就业20余人。
近年来,随着井冈古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当地特色小吃迎来了商机。古镇景区里有一家老店,叫“国福阿小波子甜酒”。店主周海成和袁慧继承了祖辈的酿酒技艺,精制了一碗小波子甜酒,让游客品尝到童年的回忆。在味道上。
通过一系列指导帮扶措施,对郭福傲的酒小作坊进行了扩建和改造,在选材、工艺、环境卫生等方面都采取了严格的标准。被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了小钵子酒企业标准,商标、包装标签全部注册升级,并颁发了小食品作坊许可证,真正做到了补短板、开门营业。拓宽渠道,增加小钵子甜酒的产量和收入。也成为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的试点示范项目。
曾经混乱的翔腾城市广场,如今已成为“夜经济”景观
翔腾广场位于金星中路与桐梓坡路交叉口,毗邻步步高商业广场。在标准点建立之前,广场上一片混乱。每天傍晚,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油烟味,地上随处可见垃圾。方圆百米之内,布满了各种摊位、小吃摊。烧烤和啤酒吸引了很多食客。周围居民苦不堪言,报道不断传来。
近年来,岳麓区按照“三是四鼻子”的要求,通过政府引导、科学选址、特色培育,以街道为重点,在翔腾城市广场建设了标准夜市,可容纳88个摊位、五统一”。吃、穿、特色小吃、夜宵融为一体。根据不同的经营性质,摊位设立在不同的区域,并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对经营户实行实名登记,统一申领健康证明。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制度规定,强化日常监管。为周边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群众创造了就业岗位,拉动了区域消费,成为长沙夜经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朝宗街为小餐馆打造“透明厨房”
潮宗街位于开福区。在古代,这是到达湘江码头的必经之路。这条街上自古以来人贩子、流氓就密密麻麻。商店很多,尤其是中小型餐馆。
2020年,长沙市启动朝宗街、太平街等历史文化街巷有机更新改造。在提质改造的基础上,开福区针对周边环境卫生普遍较差的小餐饮店,因标准法规缺乏、监管检查难度大等问题,采取区市场监管的方式牵头,与街道、食药监、各行业协会合作,与阿里巴巴集团、中国电信等第三方平台合作,试点“部门监管+企业帮扶”的“互联网+”智慧监管新模式,构建一个“完整的闭环“线上”+“线下”+“路上”的连锁监管。
通过在餐厅安装摄像头,并将视频信息接入外卖平台,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点餐平台在线观看餐厅厨房操作情况,将店内卫生状况和食品加工情况暴露在阳光下。处于网络动态监管之下。现场视频信号还接入街道、市场监管所后台,让基层监管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对小型餐饮店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全程监管,有效打破了基层市监管所以往的人力投入,街道和社区。这种紧张的局面导致了小餐饮店经营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目前朝宗街已有120家餐厅接入“互联网+”智慧餐饮系统。按照选专、选优的原则,长沙市明确坡子街、太平街、朝宗街、冬瓜山、渔人码头、沁园等10条夜间美食街为首批食品安全示范街区,开展小规模食品安全示范街区。餐饮。随着“透明厨房”提质工程建设,对7299家餐馆进行了升级改造,有效改善和提升了小餐馆的卫生条件和基本条件。
潇湘晨报记者 李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