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庞成、实习生吴志鹏广州报道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需要技术创新来提高效率和增长。 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全流程创新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新形势下,广东如何以科技创新推动强省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创新? 2月1日,由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南方财经全方位联合主办的“信仰之光闪耀粤商·“风云粤商”年会”在广州举行传媒集团,广东经济科教频道主办。活动现场,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商会会长王立宗就上述话题接受了南方全媒体记者的专访。
王立宗表示,2023年,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仍将保持平稳发展,并将呈现“高精尖”方向,抓住抢占技术制高点,抢占价值控制点。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广东具有对外开放、技术转化等多重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支持制造业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商会会长王立宗(右一)。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
南方财经:刚刚过去的2023年,您调研走访了很多高新技术企业。根据您的观察,目前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广东科技创新呈现出哪些特点?
王立宗:去年我走访了数百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一线调研,相信2023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2022年,广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将达到6.9万家,2023年将增至7.5万家。2023年,广东高新技术领域供应链、产业链、技术链、市场链更加完善,优化重要重点产业,特别是新能源产业、AI智能等领域发展。快速地。 《2023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显示,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得分连续七年位居第一。与此同时,广东在人才集聚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省将拥有高层次人才94万人,高新技术人才1528万人。
面对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和全球经济反弹乏力,广东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发展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显着增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信心。目前,广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占定点产业的29.5%,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总体来看,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处于快速平稳阶段,正朝着“高精度”、抢占技术制高点、抢占价值控制点的方向发展。
https://img2.baidu.com/it/u=4036081515,230763801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目前,我认为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龙头企业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例如,华为以一家公司的力量带动了3万到5万家相关公司的发展。另一个例子是比亚迪。公司生产汽车近300万辆,产值近5000亿。预计可带动产值超过3万亿。龙头企业的领导很重要。广东拥有制造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32家。大企业、龙头企业、连锁业主扛旗,进而带动相关供应链、产业链企业发展。在广东科技创新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二是多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目前,广东在核磁共振、鸿蒙芯片等领域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站在了前列,领先于全国。
第三,在“20+8”产业集群中,无论是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未来产业,广东的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链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科技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加大。 2023年广东省科技研发投入总额将达到4600亿元,较2022年的4200亿元大幅增长,已达到GDP总产值的3.226%。
南方财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写入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广东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有何优势和不足?
王立宗:广东的优势非常明显。广东是人口大省、科技大省、制造业大省、外贸大省。它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优势是对外合作频繁。此外,广东的技术转化能力特别强,一些针对市场和产业的新兴概念或新兴技术可以快速转化和实施。同时,广东还拥有众多科技创新平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条件给广东带来了优势。
当然,广东也有很多不足。首先,很多研发信息不对称,同一项技术往往由数十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同时研究。当第一家公司取得突破时,其他公司在这项技术上投入的研究资金就被浪费了。这种“信息孤岛”现象是一个问题。
二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转化率较低。大学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接触往往较少。在开展研究工作和技术研发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以市场为目标,没有真正面向研究产品和设备的情况。我认为,在这方面,大学、科研院所等非企业研究机构的转化能力和水平还应进一步提高。
另外,由于地缘政治因素,我们很多技术和设备被卡住,造成了一定的壁垒,导致一些高端研究设备的缺乏。因此,广东应尽快加快仪器仪表突破,解决高端制造短板。
南方财经:今年,广东还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科技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探索原创性、领先性科技创新管理者制度改革。科技攻关项目,推广应用“业主制”等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如何解读和探讨上述改革的意义?
王理宗:这就是国家提倡的“揭榜、负责”在制度上的具体落实,即不分身份、学历、经验,更重要的是能否取得实际效果。所谓“所有制”,就是国家把资金提供给有能力使用的人;谁能开发出新技术,谁就可以获得政府资金。深圳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出现了“90%”现象: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等90%以上在企业,职务发明专利90%以上重大技术项目发明专利等均来自企业。同时,深圳还建立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支撑、科技金融的生态链。生态链的建立可以对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企业要大胆“走出去”,拓展产业版图
https://img2.baidu.com/it/u=296522612,407419607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14
南方财经:当前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供应链竞争。在当前经贸格局下,广东制造企业如何应对全球产业链碎片化趋势,强化供应链稳定性?
王立宗:不可否认,当前世界上的逆全球化思潮似乎有所抬头,贸易保护主义似乎愈演愈烈,全球供应链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化、碎片化趋势,但这种趋势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我们应该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大的胸怀、更大的格局来看待这个问题,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进一步、真正高水平开放,最重要的是制定规则。高水平开放主要包括规则、制度、管理、标准等。只要我们掌握了标准,我们的产业链就应该布局全球。
如今,制造业相对“体量”较大,部分领域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因此,我们应该大胆走出去,与东盟国家等更多的国际市场进行合作研发、合作生产和品牌建设,进一步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
南方财经:2023年,广东连续出台30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定。您认为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哪些困难和阻碍?
王立宗:现在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确实很多。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失去了供应链、产业链、技术链。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是民营企业在一些核心工艺和技术上存在短板。我们的民营企业制造能力强,但工业软件不强。工业先进软件是工业乃至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是未来智能产业的基础支撑,是别人无法掌控的关键核心技术。
三是研发经费不足的问题。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压力较大,企业利润下降,导致民营企业难以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研发。与此同时,一些科技公司缺乏专利以外的抵押品,往往得不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他们迫切需要资金援助来解决科技公司面临的问题。
另外,很多创新资源,比如大学、国家大型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某种意义上并没有惠及民营企业,而是流向了国有企业。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在招投标、市场准入、产权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这些问题比较普遍,但各级政府仍需持续关注、不断努力,进一步破除民营企业发展的障碍,树立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
(视频拍摄及剪辑:庞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