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学习重点内容分析:大气组成及各成分作用详解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大气环境初中地理考得不好没关系,但一定要努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喜欢,还是能学好的。兴趣的培养有时是因为学习是有用的,有时是通过努力和进步,有时是通过“亲近老师,相信他的教诲”。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年级地理学习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大气环境
1、重点内容分析
1、大气的组成及主要成分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臭氧和固体杂质的作用
低层大气的成分:稳定比例的清洁空气(主要是氧气和氮气)、不稳定的水蒸气、固体杂质
氮——生物的基本成分
氧气——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绝缘
臭氧——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形成云并引起降雨;杂质:凝结核
2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气流条件、其他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越高,对流越弱。对流占大气质量的3/4;水蒸气和灰尘;不同纬度高度不一致的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平流和高空飞行越高;臭氧层的存在
高层大气中电离层的存在(无线电通信;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信
3、大气的加热过程
(1)基础能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加热过程(大气的热效应)——太阳加热地球,地球加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其各自的现象(举例说明)
影响减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个纬度减弱程度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隔热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长波辐射)
保温过程:大气强烈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大气的反向辐射将热量返回地面
(图解和例子——如霜出现时间;日温差对比)
保温的意义:减少昼夜温差;确保地球适宜的温度;维持全球热平衡
4.大气垂直和水平运动的原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洋与陆地之间)
3、高一地理知识点详细总结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的形式:热力循环(图表和解释);示例:郊区风;陆风和海风;季风的主要原因
热力循环分解:加热和冷却不均匀导致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 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风形成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https://img1.baidu.com/it/u=3268995200,527241362&fm=253&fmt=JPEG&app=120&f=JPEG?w=1067&h=800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的三种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转力;表面摩擦力
风向的确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2 力风(高空风)- 与等压线平行,在北部向右偏转,在南部向左偏转
3 股风力(实际表面风) - 斜穿过等压线,在北部向右偏转,在南部向左偏转
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压力场中某一点的风向是如何绘制的。
5、三圈环流压力带和风带的形成
(1)无旋转、表面均匀——单循环循环(热循环)
(2)旋转、均匀面——三圈循环
(3)三个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 30-60中纬度环流; 60-90高纬度环流
地表形成7种气压和6种风:理想的带状分布模式(zonal)
每个压力区的干湿条件(低压湿;高压干)
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情况(信风一般较干燥;西风较湿润)
极锋:近60度,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运动而移动
(4)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
最重要的影响:陆地和海洋的热差异
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欧亚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空高压
北半球1月(冬季):欧亚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空低压
(5)季风环流(注意看图)
概念理解:是全球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为典型
季风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海洋与陆地的温差(可以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和南亚的冬季季风)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为西南风
(或者概括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运动)
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同特点是:雨热同时发生;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涝
东亚两种季风气候及其分布区域(以秦淮线为界);各自的气候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天干燥寒冷;夏天炎热潮湿
——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季温和,少雨;炎热潮湿的夏季
——东亚两种季风气候,冬、夏季风方向相同,成因也相同。
——关注季风区城市产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情况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旱季(受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受西南季风控制)交替
季风区是世界水稻种植的主要分布区。
--东亚、南亚、东南亚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区
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大气环流的作用总结
(1) 全球大气环流:
https://img1.baidu.com/it/u=4066266375,101191351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54&h=1066
促进高低纬度、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蒸气交换;
调整全球水和热分布;
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几种重要气候类型的成因: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度至40度之间的大陆西海岸;冬季受西风控制,温暖湿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燥炎热
稀树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度到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旱季受信风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度之间的大陆西海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温暖湿润
热带雨林气候:
靠近赤道;终年湿热,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季风气候的三种类型:(见上文分析)
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特征
额叶系统
前型图标符号表示天气经过前经过时的天气和降水位置。示例
冷锋暖气团控制:晴;低压、多云、有雨、有风、冷锋;冬季寒潮锋后;我国北部夏季大雨
暖锋冷空气团控制:晴;高压和持续降水锋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压:高压、低压
气流:气旋和反气旋
学习地理的高中新生应该知道什么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地理考得不好没关系,但一定要努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喜欢,还是能学好的。兴趣的培养有时是因为学习是有用的,有时是通过努力和进步,有时是通过“亲近老师,相信他的教诲”。
2. 死记硬背不再有效
如果死记硬背在初中还可以,到了高中就不行了。首先,高中课程的内容比初中多很多,而且很难记住。第二,无论高考哪一科,高考出题都是以能力为主。光记住知识而不应用它是没有用的。对于记忆来说,第一是理解,第二是记住知识框架,第三是靠积累。当然,死记硬背总比不记好。记忆力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基础,而地理更需要记忆力。
3、海是苦难之海,但绝不是死海。
学习的时候,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觉:课本上的内容我都背下来了,都理解了,但是做题还是不会。这是一个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问题。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主要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做适量的题甚至做大量的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总结。最好做有针对性的专题题。
4.像学习地理一样学习地理
地理学不同于历史、政治等其他学科。它有自己的方法论。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发现差异,并在学习中运用。我认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经常将地理事物与其地理位置联系起来。另一个特点是它经常用地理图表来说话。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提高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5、不懂就问,是一个好习惯。
不懂就问,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它需要教师的培训和学生的努力。有利于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尤其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大家千万不要因为问了不懂而气馁,而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6.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许多现象可以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来解释。这样做还可以加深你对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我们都要经常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来解释山东东营河口的事情以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多看报纸、多看新闻。其次,我们要做一个勤于思考的人,多问一切发生的原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