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xi1368 发表于 2024-12-6 14:45:40

泉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组合拳助力企业腾飞

民营经济是泉州发展的最大优势和特色。近年来,泉州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专项行动,畅通中小微企业信贷对接渠道,拓宽范围,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信用担保,为企业开辟直接融资渠道。

截至今年8月底,民营企业贷款余额(非国有控股企业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4717.0亿元,同比增长18.93%;比年初增加605.66亿元,同比增加334.60亿元;全国民营上市公司总数有112家,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

用好政策工具

民营经济精准滴灌

为完善“财政政策+金融工具”的政策体系,泉州实施了一整套政策组合,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科技创新基金,为科技创新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在“担保贷款”、“科技创新贷款”基础上,新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企业应急保障循环资金规模增至15亿元,累计帮助9547户企业续贷1691.77亿元。用好全省“纾困贷款”和“竞产履约贷款”等政策优惠贷款,争取泉州土地贷款超过320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一,节省320为企业节省成本万元。

创新“再贷款+”多维度模式,成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专项小组,支持民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技术改造。 1-8月,全市累计发放再贷款和再贴现209.4亿元,同比增长25.8%;专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领域碳减排贷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贷款、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合计发放25亿元。

开展重点领域专项行动

信贷发行加速扩大

围绕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难问题,泉州持续开展培育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深化首贷培育、扩大首贷范围等一系列行动。第一笔贷款。全市累计新增私营和小微企业首次贷款户1.3万户,金额314.77亿元。首贷的经验做法已被福建省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推进组作为第四批可复制的普惠金融创新成果在全省推广。

开展科技金融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向专精特新企业等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和差异化金融产品,支持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和产业绿色转型。截至8月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166.42亿元,同比增长41.27%;绿色融资余额588.78亿元,同比增长61.14%。

此外,泉州打造了“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品牌,组建了多支金融服务团队,组织数百名总裁(经理)加盟数千家企业。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金融信息联络官、党建指导员四级双向交流机制。总人数超过3000人,服务企业超过10000家。 107个“党建+”邻里中心金融服务点遍地开花,首个金融服务红色矩阵落地,实现结对共建、精准服务。累计举办融资对接会100余场,服务企业1015家,累计授信267.43亿元。

融资渠道畅通

营商环境评价进入省对标

泉州在全省率先打造“政府、银行、企业三责”一站式融资服务机制,建立企业有效融资需求清单,滚动更新数据库中的3645家企业,涉及制造业、科技业、文化旅游、海洋、外贸等行业,2473家企业成功授信,贷款金额367.28亿元,授信成功率67.85%。

创新“泉州中小微企业信用快车”平台,直连“福建省社会用户实名认证授权平台”,与泉州市政府数据聚合共享平台、福建省“八闽税务”合作码”等平台,为银行和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对接、信用信息剖析、智能撮合等服务,该平台被评为“泉州赋能营商环境十大数字化应用”之一。截至今年8月底,平台已帮助1601家民营中小微企业获得授信40.61亿元,其中366家首贷企业获得授信5.06亿元。

扩大信用担保范围

促进融资效率降低成本

依托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的登记公示优势和中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的信息匹配功能,充分发挥动产融资、产权融资对薄弱地区的支撑作用,打造了“供应链+账户质押/转让”、“排污权+权利登记”、“第三方监管+动产抵押”等服务模式,为民营中小微企业注入了金融活力。截至8月,平台累计促成融资373笔,金额61.05亿元;市场主体通过登记系统办理动产及权利担保登记3221件。

为发展供应链金融,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泉州出台了供应链金融平台结算激励、对接入中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的核心企业系统开发补贴、中小企业融资激励等政策。发行供应链票据,推动发展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出口应收账款融资、政府采购应收账款融资、电子支付凭证等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1-8月,全市各类网上应收账款融资累计投入39亿元,助推产业链建设和做强。

鼓舞人心的金融机构

充分发挥普惠金融作用

泉州积极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围绕支农、小微企业主业,立足“急、短、小、快”的行业比较优势,形成普惠金融综合供给格局。截至8月底,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等三类机构为我国民营经济主体提供融资服务余额超过200亿元。

加强政府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增信服务作用。全市共设立政府融资担保机构11家,覆盖所有设立机构县。截至8月底,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融资担保余额112亿元,年均担保利率不超过0.5%。

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

“守护”企业上市

2002年以来,泉州在全国率先建立市县两级企业改制上市政策支持和协调服务体系。 2022年,全面实施企业上市“红”三年行动。县级奖补2000万元,县(市、区)党政“一把手”联动、“一企一策一方案”服务、问题解决等措施实行上市责任制,确保拟上市公司“加速”上市。

截至今年8月,泉州市已成功培育安踏、恒安、特步等一批民营企业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上市公司。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14家,其中民营上市公司112家,位居全国第一。处于同级城市前列。

建立多层次资金体系

加强资本支持

今年6月,泉州出台国家引导基金产业发展政策,结算奖励最高1000万元,投资奖励最高2000万元,投资奖励最高1000万元,并有风险补贴最高可达200​​0万元。是资金和人才形成的地方,贡献100%奖励,重点吸引海外华人资本和全商资本回流,打造全国一流的股权投融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全要素保障。资金和项目的直接实施。

截至今年8月,全市已有私募基金及管理人348家,总规模833亿元,引导英特尔、中金资本等一批产业投资者投资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博纯材料、金石能源等快速发展规模化。建立以市、县、国企母基金为核心的“N+X”多层次政府引导基金体系,设立15只母基金,基本实现母基金全覆盖; 40只国有基金,总规模270亿元;吸引马克龙科技、安泰新材料等一批科技创新项目落地。

便利跨境贸易和投资

拓展外汇服务

今年,泉州继续推动试点范围扩大和质量提升,便利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截至8月底,全市共有120家企业获得便利化试点资质,试点企业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招商银行泉州分行、兴业银行泉州分行全面启动资本项目数字化试点。 1月至8月,两家银行通过数字化服务为企业办理相关资金业务250笔,金额8732万美元。

围绕降低民营中小微企业避险成本,泉州今年先后推动创建晋江市“汇率对冲担保增信”机制和德化县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机制,为企业开辟“无保证金”汇率对冲渠道。 1-8月,本市运用“公共保证金池”、政府融资担保增信、专项授信等普惠政策措施,减少或减少企业衍生品存款2.6亿元,减费利税2.6亿元。 1132万元,惠及企业近700家。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泉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组合拳助力企业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