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xi1368 发表于 2024-12-6 06:31:37

深圳宝安翻身43区外卖村:纯外卖店聚集地,探寻深圳人打拼精神

“外卖村”就是阿乐所说的他所在的宝安43区凡芬区。他在这里开了一家纯外卖店,周边还有十几家不同品类经营的纯外卖店。

这些商店分散在居民楼的一楼。其中大部分最初被用作客厅。由于他们不必直接面对顾客,因此装修往往很简单。店里唯一的装饰和标志是一个KT板门头,上面写着店名和手机号码。

在深圳城中村规矩的街巷里,纯粹的外卖店云集,一眼望去,就能看到一排这些各色红绿的招牌,确实很像一个“村”。

我们带着对“纯外卖店”是否靠谱的怀疑走进了这个区域。走近这些“纯粹的外卖人”后,我们也在这个“外卖村”看到了一个“努力工作的深圳人”。在“特色”的世界里,我感受到一种“下一站,转身”的渴望。

这家纯外卖店靠谱吗?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纯粹的外卖餐厅总是比堂食餐厅和品牌店不太规范、不太卫生。因此,人们点餐时都会尽量避开这些商店。

前不久,一段深圳龙岗宜春外卖店店主在店内舀地沟油并“涉嫌使用地沟油”的视频在网络疯传。虽然后来谣言被辟谣,店家只是将地沟油回收并送到专门机构,但热烈的讨论也加深了公众对纯外卖餐厅可靠性的怀疑。

在翻身43区,纯外卖店的店主们对于这个问题就没那么困惑了。 “杂乱的城中村环境和简陋的店面装修,会加深人们对纯粹的外卖店不卫生的印象,但纯粹因为环境和装修的好坏来判断食物的质量就太片面了。”毕竟装修华丽的餐厅,厨房里经常会出现老鼠的问题。”

阿乐开店之前,是一家医疗美容公司的普通员工。来到“外卖村”后,他想更清楚地认识到,不去外卖店点餐也无法避免卫生问题。 “外卖卫生的关键不在店内。”是否提供堂食服务取决于个别商户。由于控制标准个性化,参差不齐是餐饮行业的普遍现象。”

走在43区一家纯粹的外卖店里,由于整个店通常只有厨房部分,所以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商店的桌面干净,地板干净,让你感觉就像走进了家里的厨房。但有些店铺灯光昏暗,卫生条件不够,也会让人感觉不舒服。

“相对而言,品牌餐饮有更多精力把控食品质量和卫生。市场上确实存在‘黑作坊’纯外卖店,但大多数纯外卖店都比较规范、整齐。从材质上来说,现在餐饮买菜时,商家不用像过去那样早起摸黑去市场,而是在应用程序上下单,价格便宜,选择也很多。吝惜材料。 ”

阿乐说,“至少我们地区的外卖店经常互相拜访,买对方的饭菜吃,所以我们觉得没有什么问题。”

在阿乐看来,大多数纯外卖店之所以还靠谱,最重要的是纯外卖店没有那么多卖点。味道好不好、品质好不好,是顾客是否会回购的关键。重点是,现在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又这么“体量”大,品质差、口味差的“黑作坊”将很难在竞争中生存。

“其实现在大家关注的不是地沟油和用料质量的问题,而是预制菜品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办法,有的店家也没有选择,因为很多厂家已经准备好预制菜肴,而有些加盟店则不需要。”阿乐补充道。

纯外卖的人如何点外卖?阿乐等纯外卖店老板也给出了几点建议。

“看看差评,好的一般都是刷的;4.0以下的分数不建议点外卖。如果店家没有精力去控制店面的分数,很可能就没有能力了。”精力把控食物的品质;便宜又好。可以点米饭,因为商家利润不多,但是可以在最忙的用餐时间点,所以在餐厅订到品质好的饭菜比较容易。价格相对较低;避免使用小碗,因为它们更有可能是预制蔬菜。”

被困在外卖平台

尽管公众普遍对纯外卖店抱有“抵触情绪”,但熟悉餐饮行业的人士了解,纯外卖店是随着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出现而兴起的,并且在过去的5年里已经出现了一些。 6年。 “圈外”纯外卖连锁品牌如曼铃粥店、敲敲郎、本熊早饭等,以及类似“家庭共享厨房”业态的纯外卖店。

租金便宜是大多数人选择经营纯外卖店的最大原因。胡英在43区当二房东已经十多年了。他管理的出租楼里没有商店,但他对这一带的每一家商店都了如指掌。 “大街上的商铺和胡同里的商铺租金相差7、8倍。我知道,翻建路上一家20、30平米的早餐店月租金是1.5万,但这些店后面的店铺通常一个月才2000、3000。”

不需要任何装饰,这也意味着你可以开一份纯粹的外卖订单,无需一次性投入太多资金。阿乐有记账的习惯。他的账本上清楚地列出了开店以来的各项开支。 “租金占很大一部分,两笔定金,一笔付款。三个月的房租接近一万,买设备、冰箱、买材料只是少量的钱,但我却犯了一个大错误。租店铺时忘记检查水路、电路是否适合商业用途。后来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去修改。最后大概也就一万多块钱了。”

阿乐供图

然而,寄生在外卖平台上的纯外卖店享受着“顾客足不出户从天而降”的神秘感,却也受到平台各种机制的制约。

阿乐表示,纯外卖店的租金要低很多,但隐藏的平台成本是店面租金的1、2倍。 “第一个月,我努力工作了30天,我一看账户,没多少钱,还亏了2000元,光是推广费就花了2万元。为了维持店面的盈利,曝光后,我每天的推广费都在100多块,也不算太多。”

此外,以美团为例,平台显性佣金达到20%以上,但加上隐性促销费、红包折扣、满折活动等,平台在纯外卖商家中的收入分成高达30% 。 %-40%。

有的店铺反映,当店铺的订单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你花再多的促销费也是没有用的。该平台将“控制音量”。 “它不会让你继续变大,也不会让你饿死。但如果你不继续收取促销费,你将无法获得新客户。如果你依赖老客户,你的订单量只会慢慢萎缩。”

由于利润被平台大大稀释,纯外卖店只能多做订单才有足够的利润空间。 “也许堂食店一天做70、80个订单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了。”但外卖店的订单量必须翻倍甚至更多。”

更大的订单意味着更多的工作。 “纯粹做外卖的人都是顶尖的。每天洗漱完毕后,他们就搬运货物、准备菜肴、制作食材、接单、包装。他们直到晚饭后才有时间吃饭。两口食物,有时忙到深夜打烊后才能坐下来填饱肚子。”

阿乐说,去年开店以来的10个月里,他只休息过两天。自从今年5月店开业以来,他就没有休息过一天。 “如果你休息一天,你的老顾客可能就会流失。” ,成为别人的新客户,甚至成为别人的老客户。”

这家店的生意是否成功也成了一​​个谜。情绪化的阿乐在店里养了很多“小伙伴”:门口的绿植,从拼多多买来的金鱼苗,还有刚买来时只是鸡蛋,后来成功孵化并慢慢长大的3条鱼。拳头大小。一只小乌龟。

他说,“这些都是我的‘招财猫’,作为一家纯粹的外卖店,没有那么稳定。有时候这个月和下个月的订单量差别很大,收入要么红火,要么不红。” ” ,不然就会暴跌到底,没办法,只能把卖单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一个月是新店的生死线

事实上,90%的纯外卖店都活不过3-6个月,而大多数门店在开业的第一个月就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对于新开的纯外卖店,运营第一个月后,平台会根据店铺的销量给予相应的评分和流量权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店铺能否持续获得订单。然而,这个时候,往往是各个行业按规则运作的时候。例如,有些人会特意用“给予差评”作为开新店的威胁。此外,还存在同行的恶意竞争。

阿康进入了这个关键的月份。阿康不是餐饮新手,但他以前经营过一个提供堂食服务的大排档,对线上运营一无所知。美团开店第一个月,他就把店名搞错了。突出所谓的热销品类导致第一个月的订单很少。随后有第三方外卖店经营者上门拜访,他干脆花了数千元将运营外包。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其实,这种外包操作并没有多大用处。

“他们只会让我继续充推广费,降低食品价格,虽然有,但利润却没了。”此后,阿康尝试去夜市摆摊,但他性格内向,根本保不住面子。 ,连摆摊都不敢。 2个多月后,即使店铺无法转让,阿康也离开了。算下来,他总共损失了18000元和3个月的劳动力。 “我年纪大了,不懂这些线上操作,所以不想做纯粹的外卖。”储存起来,不然就糟透了,什么都没有了。”

阿乐去年在深圳宝安坪洲开了一家纯外卖店。有着两年开店创业的经验,他觉得今年刚入行的纯外卖人只有一个“娟”字。他说,去年因为疫情,大家都呆在家里,订外卖店的次数增多,但今年放松后,更多人选择堂食,今年开餐馆的人也更多。相应地,在本地,门槛较低的纯外卖店也吸引了更多同行。

“外卖店可以覆盖周边3、4公里的范围,今年我在饭粉开的店周围都是新开的店,新开的店可以花钱去美团、饿了么开通流量扶持特权,但每开一家新店,就等于没有开张,而推广费用也是如此,一些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曝光度,将每次点击费用提高到了1元多的恐怖金额。是,只要有人点击商店页面,无论是否下单,都会从商家处扣除1元以上的促销费,按照活动折扣价,有人会立减30。超过60了,有些人超过30就减15,这不行。”

幸运的是,凭借去年开店的经验,阿乐开业4个月后,就在众多新店中“突围”,成为了该地区的第一名。六、七月份餐饮旺季,生意好的时候,周末每天能做200多个订单,营业额5000多个。收入最高的时候,每个月的毛利可以达到3万以上。但他发现,自8月份进入外卖淡季以来,市场变冷,关店趋势比去年更差。

“店里的订单量也在8月下旬开始下降,按照去年的节奏,到10月份应该会有所反弹。但到了10月份,店里的单日订单量有时会下降到40个左右” 50个订单,一直到11月,情况都没有好转,所以我不能像同行一样,上了“拼好饭”的平台,按理来说,每单利润被摊薄到2、3元。这客单价高的外卖品类,去低价的‘拼好饭’就亏本了,这是值得喊的,但凡是能尝试的都得尝试,光靠你一个人是不行的。”

阿乐还发现,该地区同品类门店数量在此期间也从35家锐减至24家。在43区的巷子里,几乎每一家开着的外卖店都贴着“旺铺转运”的贴纸。信息。

胡英在“外卖村”见过太多快销店。胡英指着巷子拐角处的一家店铺说道:“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这家店铺已经易手四次了,旁边的店铺已经三个月没有生存了。左边的那家,虽然招牌还在,但是里面的人只是把这个地方当做仓库而已。过去还在经营的两家其实基本没有什么好的纯的。该地区的外卖店”。

“而留下来的,各有各的苦苦支撑的理由。比如,一户人家原本接手的是一个现成的摊位,支付了两万多的转让费,但接手后,他们发现原来的摊位一直跟骑手做生意只是为了之前的公司跑了,在另一家店做了订单,这是我第一次做餐饮。不知道如何控制成本。我挖了一个水槽,装了一个空调,现在我已经投入了10万元,你走也没关系。”

向往“下一站,翻身”

数据显示,仅前8个月,全国新增餐厅就超过200万家。报复性开店加剧了竞争。平均每新开 3.5 家店,就有 1 家店关门。

竞争加剧,人们在“外卖村”生存更加困难。然而,在这里接触到的大多数“纯外卖人”却让人看到了生活的“韧性”,忍不住“翻身下一站”。 “那种渴望,以及努力拼搏的积极动人的生活。

在翻身43区,我认识了1996年出生的窦四,他是翻身路一家堂食餐厅的厨师。白天,他在这家堂食餐厅的后厨房里洗菜,那是巷子里的一个小厨房。 、切菜、打酱料、煮豆浆。当他长时间独处时,他会听音乐、唱歌来对抗无聊。而到了晚上,他一下班,就推着车去夜市摆摊。罐装茶。

窦思说,其实他来深圳才半年时间。他为了爱情去了温州开了一家店。然而,因为商店倒闭,他和女友分手,并欠下数万元债务。后来,他来到了深圳。我在出租屋里躺了一个多月,找到了现在的工作。我希望在还清债务后开设自己的商店。窦四听说刚刚离开的阿康竟然因为债务来到这里开店,希望能够重新开始。

在翻身的“外卖村”里,并不是所有外卖店失败的人都直接离开了。关叔叔的外卖店以前就在阿乐店对面的巷子里。外卖店开不下去了,中午他就去送外卖。作为一家外卖店,早晚摆摊做汤面,希望有一天能东山再起;从摆摊到开“赵大王面筋店”赵哥都有实体店。他店的仓库也在巷子里。由于年底是餐馆淡季,即使有店面,赵哥每天晚上也推着车去夜市摆摊。他是里面叫得最大声的小贩,“过来看看,面筋好吃,味道不好的话,不收费。”

阿乐表示,其实餐饮是个辛苦活,但单独开一家纯外卖店,简直是苦不堪言。从去年4月开始,阿乐在开店的同时还录制了视频日记。日记中,他一个人开店,一个人准备食材,一个人晚上开车,还遭受了夏季烤箱高温带来的割伤、烧伤、皮疹。这是他的日常生活。

去年疫情期间,由于“封村”,滴滴不断接单,同时还要把饭菜送到村口。下雨天,送到村口的饭菜被偷了,他更加郁闷了。 “我每天都想说,退出、放弃、躺下,但没有办法,开店就掏空了我所有的钱包。”

“其实,在城里的一个村子里,一个人守着一间10平米的店铺,很压抑、很无聊,每天能说话的只有那些来去匆匆的骑手。看了半天,你会觉得他们都很帅,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没有时间去社交、去学习、去扩展自己的人际网络。我感觉自己快要死了。”阿乐也会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以前我父亲那一代人拿着几百块钱就能结婚了。组建家庭,但我们这一代呢?”

不过,今年再次选择创业的阿乐表示,今年的心情与去年不同。 “今年年初,当我再次尝试上班后,我突然明白,上班对于我来说,除了过渡之外没有任何意义。没有脱不掉的‘孔乙己袍’,所以我决定,这一次我要做自己的东西,做自己的品牌,然后在这一站,我站起来。”阿乐这样说道。语气接近喊叫!

阿乐表示自己不喜欢躺着炫耀,但还是想做点什么。如果成功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追逐它就没有意义了,他相信自己的梦想能到达的地方,他一定能实现。阿乐对未来的希望是,“等我三十多岁的时候,年收入能达到30W,等我赚到100W的时候,我就退休了,出去看看世界。”

文丨古雅

本文由深圳微时代原创发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圳宝安翻身43区外卖村:纯外卖店聚集地,探寻深圳人打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