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共享充电宝负责人离职,自营点位转代理,行业变革进行中
一年前,美团重新推出共享充电宝,引起行业巨大震动。作为本地生活服务两大巨头之一,它的强势入场,预示着共享充电宝行业将掀起一场血雨腥风。一年过去了,答案远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近日,有消息称,美团共享充电宝负责人高成已于近期辞职,加入创业团队。现在这个部门的很多BD都已经调到了美团精选。与此同时,美团充电宝正在放弃自营网点,将其交给代理商运营——天津、重庆、杭州、西安、哈尔滨、长春、长沙等33个城市已全部转让给代理商。美团对此并未否认,但并未对细节做出具体回复。
时代财经最近也发表了一篇爆料。 7月14日,美团充电宝首任渠道经理肖凯在微博朋友圈宣布美团充电宝“低换”项目,进一步佐证了上述报道。
越来越多的消息证实,美团在共享充电宝领域的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用“高低”来形容美团的充电宝业务并不为过。纵观过去的一年,“团队联盟”也开始成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趋势。观察行业的这一系列趋势,我们不禁要问,已经进入下半场的共享充电宝未来将走向何方?
1、美团充电宝开高卖低
信奉“无国界论”的美团一直对共享充电宝充满期待。早在2017年,美团就小规模测试了充电宝项目。但由于业务探索未达到预期,仅仅三个月后就被关停。停止。两年后,美团再次进军共享充电宝市场。此时,行业经历大浪之后,已形成“三电一兽”(指小电、街电、来电、怪兽)的稳定格局。 2019年,共享充电宝行业CR4突破90。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三电一兽”市场份额已达96.3%。 “后来者”美团看似凶狠,但想要从中撕开“大口子”显然很难。
经过一年的尝试,美团在2020年正式宣布进军共享充电宝市场,希望利用其在本地生活领域的优势来打破这一局面。当时业内有传言称,美团将用充电宝的使用次数来换取数据流量,以刺激这项业务的增长。 (此传闻被美团否认),可见其内部对此次行动的高度重视。但必须承认,共享充电宝行业是一个比较重的领域。它需要从头开始。它需要一个又一个地推动人们“挨家挨户”地签订合同。经过与商家协商,推出充电宝需要庞大的人力。和时间。
在老牌“三电一兽”牢牢掌控市场、满足3亿多用户需求的背景下,尽管实力如美团,但进入市场后却遭遇挫折,以至于近来,连日来,“放弃点缩水,策略调整”。从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出,美团虽然没有放弃共享充电宝赛道,但其内部“支撑”已经开始明显下降。今年,一直在不断尝试的美团充电宝为何会开放又走下坡路?天浩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美团亏损加剧,共享充电宝赛道弹药不足;根据美团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和全年财报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美团亏损达到22.4亿元。美团在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时透露,该季度经营亏损48亿元,同比增长206.9%。亏损已连续两个季度超过70亿。在财务状况不佳的情况下,美团只能用有限的弹药来投资团购等新业务。
共享充电宝看似一个小领域,但美团惯用的“烧钱策略”却要承受巨大的财务负担,尤其是在市场开拓期。作为共享业务,共享充电宝行业同样“微利”。如果企业想要扩大网点,就必须向商家支付“入场费”,并长期支付收益分成。包括人员费用、维护人员费用和硬件维护费用,利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另外,共享充电宝与共享单车类似。市场开发期的投入占很大比例。如果想要在商户柜台放置共享充电宝,首先必须支付一笔费用,以及硬件设备的前期费用。与“三电一兽”相比,美团若想挤占市场,必须前期投入巨额资金。但在团购、多线烧钱等新业务背景下,战略性缩减充电宝业务也是无奈之举。
而且,最重要的是,去年业界认为,作为本土生活服务巨头,很多商家从外卖到收银口都与美团合作,肯定不敢不用美团充电宝。但事实上,面临反垄断调查的美团目前无力对商家采取强制措施。哪家共享充电宝的份额更高,哪家共享充电宝的用户使用率更高(意味着利润更高),商家更喜欢这样的玩家,美团作为市场后来者,“无论是网点密度还是用户习惯都很高”在“培育”阶段,发展不利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共享充电宝业务带来的用户增量有限,无法为美团带来持续、可观的用户量; 《2021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全景》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共享充电宝用户总数呈上升趋势,从2017年的8000万增长至2020年的2.9亿,但增速增速明显放缓,年增长率从104.9%降至56.3%,再降至15.6%。
https://img2.baidu.com/it/u=457434376,104422829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本周,美团股价在290港元左右,较峰值460港元下跌逾60%。为了应对资本市场的低迷,美团重新启动了过去的“增长模式”。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高额亏损就是在这一新战略的背景下发生的。据王兴在Q1财报电话会议上披露,该季度新增用户一半来自社区团购,另一半来自买菜、闪购、单车、外卖等新业务。无论是共享充电宝还是共享单车,王兴都没有提及。它们无法带来用户的大幅增长,也无法决定共享充电宝被边缘化的命运。
第三,王慧文的离开也可能影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自营重资本难以持续;众所周知,美团的共享充电宝业务此前一直由王慧文主导,但在他退休后,业务也可能“因人花费大量时间而发生变化”。美团的共享充电宝从上任以来取得了快速进展。 ——疫情时期到现在的“半废弃状态”,肯定和这次事件的影响有关。
此外,美团依靠流量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统,这也在增加自身的压力。自营模式意味着业务的供应链、运营、渠道等都要重新运营。这是一种费时、费力、费财的模式,压力可想而知。
三座大山之下,即使美团有自己的平台、流量、资金,也很难转化为共享充电宝的实际优势。为了及时止损,美团只能放弃自营门店,投资共享充电宝。业务线进行调整。
过去的无数案例证实,企业任何业务扩张中,内部出现的问题往往都是由外部竞争压力造成的。如果说亏损压力是美团充电宝业绩高低的内在因素,那么共享充电宝行业“推出”的联盟模式则是外在因素。行业玩家开始频繁“纵横联合”,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美团充电宝的处境。群体压力。
2、联盟模式的盛行加剧了美团的压力
尽管美团正式进军共享充电宝市场起步较高但已走低,但这一“搅局者”给行业带来的影响却不容小觑。去年,有商家直言不敢用美团充电宝,因为与美团捆绑很深。为了对冲美团的“降维收割”,共享充电宝企业组成“复仇者联盟”进行反击。
今年4月1日,街电与搜电正式宣布战略合并,成立珠芒科技。无独有偶,“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也宣布与饿了么达成战略合作,并接入饿了么App中的 小程序。行业内“复仇者”的相继亮相,意味着共享充电宝行业开始“抱团取暖”,“三电一兽”的市场格局或将进一步巩固。
于是,行业共享充电宝+外部平台的合作模式,即“联盟战”,让外部流量和外部生态资源支持成为改变局面的新筹码。
街电与搜电的合并可以为企业降本增效;合并就像做一道“1+1>2”的数学题。像街电、搜电这样已经拥有数十万网点的企业,通过合并,双方的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运营效率客观上有所提高。以筑芒科技为例,合并后,共享业务累计用户将突破3.6亿,日订单峰值将达到300万的新水平。这无疑将增强新组合在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
据悉,珠芒科技推出的“六宝”产品也有意打通搜电、街电的产品体系。具体细节目前外界尚不知晓。但如果两个充电柜、充电柜和用户系统能够深度连接,这种“乘数”效应将为双方带来巨大的收益。
与饿了么合作,为 带来大量新用户,增加用户数量;数据显示,去年10月份饿了么的MAU(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越美团外卖,这也是饿了么近两年来首次在App上的月活跃用户数侧面高于美团外卖。作为可以与美团媲美的本土生活巨头,饿了么的用户基础不容小觑。双方在渠道侧的合作,使得怪兽充电能够更高效地进驻线下门店,扩大用户覆盖范围。
在全国反垄断热潮中,美团以往明目张胆的“二选一”逼迫商家的做法难以重演。从用户基础来看,饿了么与 Power的合作一定程度上强于美团。新用户意味着单个充电宝的“产量”增加了,商家可以获得的份额也增加了,这会削弱商家。针对新玩家的热情,美团除非拿出“不可抗拒”的方案,否则前进不会特别顺利。
最后,饿了么涉足共享充电宝业务是为了改善其在生活服务领域的短板,从而给老对手美团当头一击;饿了么和美团一直处于竞争状态,从未停止过互相追逐。经过。所以当美团正式宣布共享充电宝业务时,饿了么也在寻找合适的机会进入共享充电宝赛道。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与主导产业合作,而上市的怪兽对于饿了么来说非常重要。这是您的最佳选择。
https://img2.baidu.com/it/u=2352452354,251483492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964&h=800
据怪物充电Q1财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怪物充电在全国1600多个地区拥有71.6万个POI、560万个在线共享充电宝。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直接从饿了么入口使用怪物充电显然比美团更好的体验,美团还在发展“一店一店”,这会砍掉这部分有需求的用户。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原本是用来形容国家之间的关系,但同样适用于商战。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企业选择以聚合的方式应对美团的压力,以换取下半程的晋级卡。随着行业进入有序竞争下半场,“抵制”美团这样的野蛮人并不是首要目标。提升用户体验是当务之急。那么联盟模式对于用户体验优化有哪些变量呢?
3、下半场有序比赛如何提升体验?
共享充电宝行业在经历了一段野蛮增长期之后,行业也进入了有序竞争的下半场。但在入局之前,美团和饿了么就已经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岔路口,“美团往左走,饿了么往右走”。
从团购,到外卖、电影票、酒店出行、店内综合服务,再到旅游零售,美团选择了自建、强控和收购的垄断自营路径,想要成为“超级平台”;从外卖、充电宝、共享单车到生鲜电商,饿了么都选择与行业生态伙伴合作。可以看到,钱阿姨、哈喽单车、怪兽充电、叮咚买菜、每日新鲜、盒马鲜生、青美等生鲜电商都已加入饿了么。饿了么平台希望通过强强联合扩大原有的网络效应。完全相反的路径,赋予了两大平台不同的发展方向。
不过,从目前来看,仅在共享充电宝行业,未来将会有更多玩家选择联盟方式。这背后有三个原因。
一是联盟方式增加网点密度,有效解决“退货难”问题;共享充电宝自问世以来一直被消费者诟病“退货难”。奥一新闻记者发布的调查问卷显示,48.76%的消费者在使用共享充电宝时遇到“归还点难”的问题,位列第一。比如街店和搜店的合并,不仅可以共享生态系统,还可以消除重复网点、拓展新网点增加密度,将大大减少“退货难”的问题。
比如,未来如果更多的共享充电宝品牌合作,实现流量入口、硬件设备、网点的协作共享,将大大减轻消费者的负担。自营模式意味着我们要“跑”过去三电一兽的扩张路径。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重新培养用户习惯。这条路线的发展难度超乎想象。尤其是在前期网点不足的情况下,用户回流难的问题永远存在。
其次,共享充电宝也有“技术门槛”,后来者也难逃恶意扣费的问题;大家的印象中,共享充电宝是一个技术门槛不高的赛道,似乎只要有“钱”就可以进入。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比如共享充电宝的精准计费,网点该如何布局才能最大化业务效果?这些都是对日常研发投入和运营积累的考验。共享充电宝混战中幸存下来的玩家都经历过这些问题,并最终一一解决。
虽然美团充电宝去年才大规模推广,但根据天猫投诉,美团充电宝投诉量已达1250起。投诉中,主要存在购买力银行误导信息和恶意扣费等内容。微博上一位用户表示,使用美团充电宝十多分钟后,充电宝就没电了,但确认退货后,却被扣了20元。作为后来者,美团充电宝不得不重温“前辈”走过的水坑,这对于处于“积累口碑”过程中的新玩家来说又是一个困难。
三是强强联手,探索新服务模式,升级服务体验;今年3月,怪兽充电宣布与饿了么正式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功能体验、渠道运营、商户服务、会员体系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度开发。合作。此次携手,未来双方或将探索包括“蓝骑士上门取充电宝”、“快递小哥跑腿退货”等服务,这也意味着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拓展之前的收集和返回模型。
毫无疑问,联盟的优势提升了共享充电宝的服务质量,用户体验的升级就是结果。据相关机构预测,由于需求市场和商业模式更加稳定,共享充电宝行业未来3-5年有望保持相对稳定快速增长。预计2024年行业规模将达到402亿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45.5%。在快速发展的行业,下半年会出现马太效应。餐厅店里有多个品牌的充电宝是常态。谁的使用率更高,运营更健康,谁就会成为新的龙头企业。
共享经济之风正从自行车吹向充电宝。不想错过机会的美团曾多次尝试,但都失败了。看似拥有金钥匙的美团充电宝也难逃命运。并不是美团选错了风口,而是市场竞争的逻辑发生了变化。依靠自建重磅车型将很难追上强风。美团想要实现“无国界”,还得抓紧时间,因为市场留给其疯狂发展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