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xi1368 发表于 2024-11-29 23:40:44

智能健身设备与线上内容协同,打造一体化健身闭环模式

这三部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形成了覆盖用户整个健身周期的业务闭环。智能健身设备可以与在线健身内容配合,增加平台对用户的价值,而配套的运动产品可以补充在线健身内容和智能健身设备。

如果说业务闭环,那就来自于对用户和市场的前瞻性观察和调整。这样的变化源于Keep多年来的业务演变和产品理念升级。从“自律给我自由”到“自律给我快乐的自由”,Keep努力让更多人的健身变得简单,发现运动中的“乐趣”和“甜蜜”。

时光拨回到9年前。 Keep成立之初,定位为“好用的运动工具”,通过提供健身工具App+免费培训课程吸引了大量用户。上线不到3年,注册用户数突破1亿。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底,Keep月均活跃用户已达3640万。

2018年对于Keep来说是关键的一年。一批产品和业务走在了前列。这也是Keep商业化、转型为全生态公司的开始。今年,Keep开始探索线下业务,推出线下健身空间,并在2年内开设了15家自营店。推出会员订阅计划和消费品业务,包括自营商城和第三方电商平台上的智能健身器材、健身器材、服装、食品等产品。

截至今年2月,通过与传统健身房的合作,8个月内已实现门店100家。最新发布的智能硬件体感运动主机KS(Keep)与智能手环一起成为Keep布局AIoT的重点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自有品牌产品为Keep的商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贡献了2021年和2022年全年收入的一半以上。

除了收入之外,如何为用户创造更高的价值也是Keep商业化过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2020年,Keep全面聚焦家庭运动场景,推出直播课,以更好的体验降低运动门槛。至此,Keep的定位和属性已经逐渐从工具演变为运动科技平台。

9年时间,凭借长远主义和商业经验的慢慢积累,Keep完成了他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 7月12日,香港联交所大屏幕上显示的“03650”代码,是Keep冲过终点线的见证。

一个难以定义的生态玩家

熟悉NBA的人都知道,几乎每个球员在选秀时都有自己的球星模板。这是对他能力的判断,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定位。创业市场也是如此。对公司进行定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基准。新生代企业基本上被称为“中国版XX”。

但对于Keep来说,其独特的健康生态很难定义,唯一能对标的只有它自己。

https://img1.baidu.com/it/u=1112953444,40259484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07&h=312

从运动工具到运动科技生态公司,Keep从来都不是模仿者。其创新的商业模式改变了行业的服务方式,开创了自己的道路。健身行业的中国版“哔哩哔哩抖音小红书”从来都不是对Keep最准确的定义,这种标杆经不起推敲。而那些“被巨头压榨”的言论,都是基于对Keep生态的误解。

以往在讲解Keep的模式和估值时,肯定会提到美国的互动健身平台。这家比Keep早成立三年的公司已在美股上市,市值一度接近500亿美元。但仔细观察两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和运营逻辑就会发现,虽然属于同一行业,但不能简单对标。

其中以硬件为切入点,用户群体为专业健身用户。相比之下,Keep以内容为切入点,面向大众用户。只要打开应用程序,他们就可以跟随课程和锻炼。两种模式的差异也导致了用户体量的巨大差距。财报显示,去年第二季度月活跃用户数为690万,而Keep同期的数字为4108万。

至于健身行业对“哔哩哔哩抖音小红书”的定义,虽然有共同的内容,但并不准确。众所周知,疫情期间,泛内容健身平台火爆。不少教练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开启直播课。交通甚至一度抢走了Keep的风头。

然而,这些平台上的内容相对来说娱乐性多于专业性。相比之下,Keep的内容更加规范和系统,循序渐进的层次感和连贯性也更加专业。两者之间的模型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同一维度不能使用相同的逻辑。基准测试和竞争。一是短期的流量,而Keep则是提供的长期价值。

与此同时,苹果、华为、小米等硬件厂商对健康产品和内容的投入也引发了人们对Keep未来发展的担忧。客观地讲,这种担忧不无道理。考虑到苹果、华为等厂商的规模以及在消费终端的优势,他们拥有先天的快速推出产品的能力。

然而,担忧最终是不必要的。很多人还是忽略了一点:Keep的核心优势在于内容。拥有更完整的内容生态,健身用户粘性更强。招股书显示,Keep的会员渗透率将从2019年的3.5%提升至2022年的10%,每月活跃用户收入也将提升至60.8元。

三大业务的协同,使得Keep能够打通软硬件体系,通过工具+智能硬件+健身器材完善AIoT版图,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数据显示,Keep是2022年中国最大的瑜伽垫品牌,市场份额为18.3%,动感单车销量也是行业第一。这些都是内容生态价值的延伸。

凭借内容、硬件、服务,Keep已成为行业内较为全面的健康生态玩家。单纯用工具或者内容属性来定义Keep肯定是不合适的。这三个业务线相辅相成,形成协同的业务模式,这也让Keep难以定义。模板只能是它本身。

https://img0.baidu.com/it/u=706568090,2151988975&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43&h=500

Keep重估,新增长正在路上

轨道决定天花板的高度。对于Keep来说,由于它几乎涵盖了健身用户的所有相关需求,因此构建了自己的竞争壁垒,其上限无法用单一赛道系统来评估。放眼整个互联网行业,很难找到Keep的标杆公司。它提供的服务和商业模式使其在行业中具有特殊地位。

上市不仅是对Keep的认可,也是对其商业模式的肯定。数据不会说谎。招股说明书中的一个又一个数字说明了过去几年Keep健康生态的价值和有效性。按月活跃用户数和用户完成锻炼次数计算,Keep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在线健身平台。

2019年至2022年,Keep的收入一直呈现正增长趋势。 2022年近40%的营收增速也是商业模式高价值转型的体现。同时,Keep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22.4%,对技术的重视也将成为确保在未来竞争中不断探索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营收增加的同时,Keep亏损的收窄也是一大亮点。 2022年,Keep调整后净亏损从2021年的8.27亿元收窄至6.67亿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三个月,Keep调整后净亏损为1.18亿元,而同期为亏损1.55亿元。 2022年。

中投咨询的报告显示,中国健身市场巨大。 2022年我国健身人群规模为3.74亿,居全球第一,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4.64亿。2022年我国健身人群人均年支出为2518.3元/人,即远低于美国的16425元/人。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丧失并不意味着造血能力不足。从内容延伸到硬件,Keep打通了运动科技的整个生态,并不断寻找新的可能性和增长点,为未来的规模爆发积累人脉和能量。例如,虚拟线上活动为Keep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让用户群体突破圈层,发挥更大的商业价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智能健身设备与线上内容协同,打造一体化健身闭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