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与语文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活力
语言与生活共存,它的延伸就等于生命的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加强综合性、交际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交际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和其他场合,还可以学好汉语,拓宽学习汉语、使用汉语的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欲望,获取动态知识。一、让生活走进汉语 1、校园生活中的汉语学校是学生人生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善于将本阶段发生的一切引入学生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比如,激烈的体育比赛、精彩的文艺表演、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等,都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说、说、写。 2、家庭生活中的汉语 自孩子出生起,家庭就成为学生学习汉语的首要场所。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家里的语文课程资源,把握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学习和使用语文的意识。 3.《语文社会生活标准》指出:语文学生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学习汉语实践的机会。”“确实,广阔的社会背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汉语的天地,学生从学校向社会、向生活拓展的过程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1)个人活动:可以与个人活动相结合。课文学习和复习。向家里的亲朋好友介绍美丽的风景,并指导学生在课外开展环保宣传等实践活动。 (2)小组活动:学校开展的参观活动、调查活动。和关爱老人活动对学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将语文学习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的窗口,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语言无处不在,语言无处不在。 (3)资源利用: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很多。我们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在社会环境中学习探索,积极开展综合语文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2.让教学重获新生。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出自。生活。教学时,要以课堂为出发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基础去解读,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讲述自己的故事。独特的体验,并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从而得到真正的启发。 1、结合访谈,观察生活。汉语承载着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光辉灿烂的人文精神。用人类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培育后代,是汉语义不容辞的责任。
https://img0.baidu.com/it/u=2075498981,3307590392&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3&h=363
页:
[1]